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研究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现状,本文在上海采集了草莓灰霉病样,共分离纯化得到115株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数据。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15株灰霉菌株中抗性菌株的比例占13. 9%,以中抗水平为主,共检测到16株抗性菌株,其中12株为中抗菌株,低抗和高抗菌株各检测到2株。田间试验数据显示,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3次药后防效在80%左右。综合两方面的数据,目前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性,需要引起重视,但啶酰菌胺在实际生产中用以防治草莓灰霉病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菌株的抗药性状况,2013-2015年从湖南省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病果或病叶上经单孢分离获得草莓灰霉病菌454株,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检测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5.73%,77.31%、3.52%和77.31%;所测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类型有Cbz~RPcm~RIpd~RPmt~R、CbzSPcm~RIpd~RPmt~R、Cbz~RPcm~RIpdSPmt~R、Cbz~SPcm~RIpdSPmt~S、Cbz~RPcm~SIpd~SPmt~R、Cbz~SPcm~RIpd~SPmt ~R等6种,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5.07%、41.41%、4.63%、3.96%、11.67%,未发现对4种杀菌剂均敏感的类型,表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已对多菌灵、腐霉利和嘧霉胺产生抗药性,对异菌脲的抗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生防内生菌糖蜜草固氮螺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砂仁内生细菌进行分离,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进行离体拮抗活性、盆栽及田间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27株内生细菌中有4株具有较好的离体抑菌活性,其中SRJ2-4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达到18 mm;SRJ2-4的盆栽防效及田间防效分别为80.7%与79.4%,与其它菌株相比达极显著水平。SRJ2-4处理的亩产量为488.79 kg,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该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将该内生菌鉴定为糖蜜草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melinis)。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为供试菌株,测定甘草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内生菌287株,根中分离出142株,茎中分离出78株,叶中分离出67株,136株属内生真菌,151株属内生细菌.对产孢的53株内...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盆栽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表面消毒法分离变叶木、益智、阴香、槟榔、椰子和菠萝蜜6种植物的内生菌,获得91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45株,内生真菌38株,内生放线菌8株。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靶标菌,对分离的内生菌株进行皿内拮抗活性筛选,发现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抑菌效果不理想,内生细菌YXG2-3拮抗效果最好,抑菌带达20mm,其次是BYG2-5、BYJ5-1、YXJ2-2。对4株内生细菌进行盆栽试验,发现菌株YXG2-3防效最好,达到63.8%,与其他处理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转座子及其分布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张晓歌  张璨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6,42(2):177-181
为了解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转座子类型及其分布,本研究用转座子Boty和Flipper的特异性引物对北京地区2012-2013年从12个草莓园采集和分离的60株草莓灰霉病菌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共存在3种转座子类型:transposa型、Boty型和Flipper型。其中,以transposa型菌株最多,占供试菌株的63.3%,Boty型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8.3%,Flipper型菌株最少,仅占8.4%,未检测到vacuma型菌株。选取属于不同转座子类型的18株菌株测定其对草莓叶片的致病力,结果显示Boty型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显著大于Flipper型。草莓灰霉病菌转座子类型与致病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转座子类型的检测为进一步研究灰葡萄孢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最高活性流份3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其抑菌中浓度为1.52 mg·mL-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流份3对草莓灰霉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伞形花内酯严重破坏了草莓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FD6分离自福建闽侯青口青菜根围土壤,采用凹玻片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FD6的抑菌能力,经16S rDNA序列比对和相关生理生化性状分析,对生防细菌FD6进行了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等探讨FD6产生抗生素的种类及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FD6的细菌悬浮液可显著抑制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9%,FD6培养滤液的抑制率仅为31%;细菌悬浮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59.7%。FD6的16S rDNA序列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似性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与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遗传距离最近,结合生理生化表型特征将FD6菌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菌株FD6可产生硝吡咯菌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藤黄绿脓菌素、嗜铁素、氢氰酸和蛋白酶等抗菌物质,不产生吩嗪-1-羧酸,其中,硝吡咯菌素可直接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从药用植物云木香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细菌, 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 这些云木香内生细菌分别属于6个属, 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拉恩氏菌属Rahnella为优势菌属。采用对峙培养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筛选, 发现其中12株内生细菌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抑制作用, 其中有2株属于拉恩氏菌属Rahnella, 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3株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12株内生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评估结果表明, 假单胞菌属菌株R1-6、R1-13和S1-2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达到55%以上, 具有潜在的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茄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番茄和辣椒植株中共分离到9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拈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来自樱桃番茄的内生细菌株系BS-1和湘研辣椒的内生细菌株系BS-4对辣椒根腐病菌等具有较强的拈抗作用,两者在植株体内均可以定殖。BS-1和BS-4均属于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保定蝗区土壤绿僵菌对飞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保定蝗区土壤中分离到的金龟子绿僵菌中毒力较好的10个菌株,测定了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僵虫率,并选出3株发病效果好的菌株M6 448、M5 110、M7 355,再采用点滴接种法对1~5龄蝗蝻及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飞蝗的毒力与菌株种类和蝗蝻龄期有密切关系,3株菌株对3龄蝗蝻处理5 d的LD50分别为7.33×103、5.90×103、2.69×104个/mL,LT50分别为:3.70、5.86、7.50 d;对成虫的LD50分别为5.49×105、5.09×106、2.28×106个/mL,LT50分别为8.03、8.07、8.57 d。以毒力较高的M6 448菌株进行田间罩笼试验,10 d对3龄蝗蝻校正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3.6%,与2 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结果96.2%相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烟草青枯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内的大量微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植物特定部位,因而与植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些微生物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有望成为生物防治有潜力的微生物。内生细菌是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之一,具有在植株体内分布广、定殖能力强、防效好以及增殖和扩散快等优点,因而成为发展前景很好的植物病害生防菌。  相似文献   

14.
甜菜褐斑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hundred and one endophytic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healthy sugar beet plants in severely diseased plots in Changji County,Xinjiang Province.Three endophytic bacteria strains,1-5,4-1 and 4-3,showed relatively strong antagonistic against Cercospora beticola.Strain 1-5 was identified as Paenibacillus polymyxa,while strains 4-1 and 4-3 were as Bacillus flexus and Stenotrophomonas sp. by their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from several experiment trials showed that the endophytic bacteria could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of sugar beet.The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from 67.6% to 80.2%, indicating that biocontrol with endophytic bacteria was an alternative and potential method to control sugar beet fungi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麦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关系的一类细菌。内生细菌对植物的益生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病原物、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和他感作用等几个方面。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作为一种世界毁灭性病害,目前,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所以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控制小麦全蚀病危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从小麦里分离出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在研究其拮抗机制和定殖作用基础上,对其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河北昌黎野生大豆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寻找新的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微生物资源,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野生大豆根、茎、叶等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结合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进行杀线虫活性比较.从野生大豆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80株,分属于7大类群:变形菌门α亚群、变形菌门β亚群、变形菌门γ亚群、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其中变形菌门α亚群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分离细菌总株数的48.9%和18.9%,野生大豆组织内生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1 ~2.91.内生细菌Bacillussubtilis WSR93和B.megaterium WSR22菌株能明显地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卵的孵化,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7.9%和98.2%,对2龄幼虫也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和90.9%.研究表明,野生大豆组织中内生细菌具丰富的多样性,其胞外分泌物中存在天然杀线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从采自黑龙江和辽宁辣椒根腐病区的健康辣椒植株体内分离到141株内生细菌.对峙培养发现10株内生细菌对辣椒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各菌株抑菌带宽均在7mm以上.10株拮抗细菌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从25%到75%,其中,菌株Hj33-7、Hj33-6、Hj33-4及Hgu23-2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5%、66.6%和66.6%.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测定分析,将菌株Hj33-7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j33-7发酵滤液对辣椒根腐病菌菌丝生长与形态、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从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内生细菌中开发优势拮抗菌种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叶片内生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等9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将其经固体发酵制成菌剂,采用生防菌剂接种方法测定其对黄瓜和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从青藏苔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4株内生细菌;以黄瓜枯萎病菌作为指示菌初筛得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1Y4、1Y5、和1Y7的抑菌率均为57.53%,菌株1Y11的抑菌率为58.44%,均高于平均抑菌率56.73%;菌株1Y4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孜然根腐病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73.33%和71.43%,且具有固氮作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Y4为西姆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以0.5%1Y4发酵菌剂处理黄瓜和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53.06%和117.33%,促生效果显著。表明青藏苔草内生细菌1Y4的防病促生作用良好,有开发为微生物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其内生性(以抗利福平120 mg·mL-1为标记)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个拮抗菌株对玉米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体内繁殖,具可转移性.拮抗菌株B20-006和B20-120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菌液浸种处理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67.9%和62.3%,成株期分别为40.2%和39.1%.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内生细菌,以块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定西马铃薯块茎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细菌,其中19株对5种块茎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51.87%,特别是内生细菌6-5和5-6分别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5.82%和72.18%,且具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AA)功能,其产IAA量分别为3.37 mg/L和19.25 mg/L;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菌株5-6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6-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