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氨对建鲤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氨的毒性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进行了研究.Colt和Armstrong(1981)整理了氨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指出非离子氨的主要效应为亚致死影响,而生长缓慢是一种最重要的亚致死影响.他们认为非离子氨在0.05-0.2 mg/L之间,可使许多水生动物的生长下降.Robinette(1976)认为,0.12 mg/L NH3-N已影响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小于0.06 mg/L NH3-N可作为安全浓度,Westers(1981)认为0.0125 mg/L NH3-N作为鱼类养殖的最大允许浓度.雷衍之、金送笛(1976)对养殖鱼苗氨的半致死浓度也有报道.周永欣(1986)指出草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人们逐步认识到不合理施肥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研究表明,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形成层状结构,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目前主要的氮肥品种是铵态氮肥(NH4^+-N)、硝态氮肥(NO3^--N)和酰胺类(CO(NH2)2)肥料。由于作物选择吸收NH4^+和代谢作用,以及硝化作用产生生理酸和生物酸,导致土壤的Ca^2+、Mg^2+的溶解和流失,使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长期大量施用铵态氮肥,能导致土壤酸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第一步,也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关键环节。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中添加花生壳生物炭对细菌和氨氧化作用的影响,为生物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黄棕壤、潮土、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短期培养试验,利用16SrRNA测序研究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以及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每种土壤设置4个处理:CK(不施用化肥和生物炭),F(单施化肥),C(单施2%花生壳生物炭),FC(施用化肥+2%花生壳生物炭)。【结果】施用生物炭后(C、FC)酸性土壤pH显著提高了0.5—1.0个单位,但碱性土壤pH显著降低了0.5—0.6个单位;单施生物炭(C)造成黄棕壤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潮土在单施生物炭(C)时仅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黑土中施用生物炭和化肥都未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3种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度皆高于氨氧化古菌,测得的氨氧化细菌的OTU丰度约为氨氧化古菌的8.1倍;生物炭和化肥并未显著改变奇古菌门中的OTU丰度,却对β和γ变形菌中的OTU丰度产生了显著性影响;3种土壤的氨氧化细菌都以β变形菌为主,约占60%;另外,生物炭的施用(C、FC)在PC1(40.4%)上显著改变了黄棕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PC1(42.3%)和PC2(21.3%)上都显著改变了潮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施用生物炭后(C、FC),短期内潮土中氨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14.7%—39.9%,氨氧化古菌丰度在单一施炭(C)和化肥与生物炭同施(FC)时分别降低了70.5%和48.7%。【结论】施用生物炭后,短期内显著改变了黄棕壤和潮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明显抑制了潮土的氨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肥对土壤中Cr(Ⅲ)的吸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Cr(Ⅲ)的初始浓度相同时.添加化肥使土壤中Cr(Ⅲ)的吸附率、分配系数都有所下降。其中,KCl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初始浓度为1850mg·L^-1时,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下降17.3%和35.2%。由Langmuir方程得出的饱和吸附量b可以认为,6种化肥对土壤吸附Cr(Ⅲ)的抑制作用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由DeBoer-Zwikker方程推算出土壤中Cr(Ⅲ)的吸附势岛为:KCl〉KH2PO4〉NH4Cl〉CO(NH2)2〉NH4NO3〉Ca(NO3)2〉对照(CK)。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r(Ⅲ)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含铬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水质的恶化和氨的毒性是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净化水质并高效除氨已成为养殖技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以不同的有机质作为唯一碳源定向驯化筛选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的光合细菌,并通过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活性、基质利用能力以及实际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去除有机质、同化氨,增加溶解氧的能力比较,筛选出13株较为理想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6.
用厌氧水解-二段生物接触氧化(ABB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发现NO2^--N积累现象.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研究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NO2^--N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Cr(化学需氧量)在250mg/L左右,水温为14.8~22.6℃,pH值为6.5~7.5的相对稳定条件下,控制DO在1.0~6.0mg/L的过程中ABBCO反应器均能实现NO2^-—N的积累,NH4^+-N去除率达到80%以上;当DO为4~5mg/L时,NH4^+-N平均去除率达87.03%,取得较好的NH4^+-N去除效果,而该条件下NO2^--N的积累率最大为95.64%;当控制HRT为6h以上,NO2^--N积累率达到50%以上的情况下NO2^--N去除率达到85.88%。  相似文献   

7.
长效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氨挥发速率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研究了在不同作物的情况下,长效涂层尿素和普通尿素在土壤中氨(NH3)挥发损失的速率。结果表明,涂层尿素比普通尿素氨挥发损失减少7.6%-49.2%;施肥后覆土1cm比表施氨挥发损失减少78.7%-89.5%;在盐渍土中氨挥发损失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2年生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hreb.)为供试材料,采用移植盆栽方法,不同浓度硝酸盐(NO3^- -N)和氨盐(NH4^+-N)溶液供给为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高羊茅叶片活性铁含量,叶绿素合成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草坪施肥方案和改善观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NH4^+-N有利于植物叶片对Fe的吸收,叶片内活性铁含量高;NO3^--N不利于叶片对Fe的吸收.活性铁含量偏低。(2)不同形态氮浓度从1-8mmol/L范围内,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在12mmol/L浓度时叶绿素含量均下降。(3)随两种形态氮素浓度增加,叶片氮、磷的含量随之增加,施用NH4^+-N叶片内钾的吸收和分配受到抑制。NH4^-N有利于植株对活性铁的吸收和叶绿体的合成;NO3-N有利于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农业质量标准》2012,(5):80-80
2012年5月16日,韩国发出有关水生生物疫病控制法案执行法令和法规的通报。韩国农林渔业食品部(MIFAFF)《水生生物疫病控制法案执行法令和法规》(以下简称"2012年修正案")对其2010年《规定水生动物(鱼、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10.
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应用侧芽孢杆菌(PGPR菌)微生物制剂的试验结果表明,侧芽孢杆菌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氮(NH3-N)和亚硝酸态氮(NO2-N),且对溶解氧(DO)和pH值没有显著影响,用量在0.8~1.2 mg.L-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厌氧氨氧化菌基质转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接以氨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反应是一种新的生物反应.作者对能进行这种生物反应的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基质转化特性作了研究.试验发现,除已被证实的硝酸盐外,亚硝酸盐和N2O也能作为厌氧氨氧化的电子受体;还发现,在厌氧氨氧化中可产生中间产物羟胺和联氨,彼此可相互转化.此外,对厌氧氨氧化的可能途径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水域辽阔,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其中长江水系鱼类21种(亚种),澜沧江水系有鱼类8种,黄河水系有鱼类23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甲壳类、古老光合细菌等。这些水生生物成为研究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表征,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水利水电等涉水工程的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资源衰退现象严重,个别物种濒临灭绝。自2004年青海省省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渔业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现状调查等重要监测工作,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该省渔业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和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对模拟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更为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在HRT为8h,溶氧浓度D0为5~7mg·L^-1,进水COD、NH4^+-N平均浓度为630mg·L^-1和34mg·L^-1的条件下,其出水COD、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46.6mg·L^-1和4.8mg·L^-1,低于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86.8mg·L^-1和14.9mg·L^-1)。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比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分别高5.8%和28.8%。同时比较了两种反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发现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下降速度,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减缓膜污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苏州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于2020年5月开始,对苏州古城区主要河道23个断面的大型水生生物及水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年监测,分析其理化因子时空分布差异,并探讨与大型水生生物相关的影响因素,体现苏州河道恢复程度。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与氨氮在不同月份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总氮和总磷在不同月份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期间苏州城市河道中共检出5种沉水植物,1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7种鱼类。其中沉水植物辛普森指数最高,结构最均匀,各断面中沧浪亭桥玛格列夫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有无沉水植物分组间流速呈显著性差异,总氮、氨氮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有无的河道在流速、水深、透明度和溶解氧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按是否存在鱼类对比,水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冗余分析(RDA)结果也表明,氨氮、水温、溶解氧和透明度是影响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分布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型水生植物能够为水体中的各类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能通过过滤和吸附水体中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5年夏季和秋季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期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大型水生植物17科24属25种,经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于桥水库大型水生生物种类相对贫乏,生活型较单一;二是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三是水生生物分布面积较广,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对进行生物增氧的鱼类越冬池底泥低温状态下的研究表明:(1)底泥吸附性氨态氮含量平均为0.194mg/g(烘干重,不同),有效磷平均为0.0394mg/g,有机物平均为25.7mg/g;(2)间隙水中氨态氮含量为5.31-38.4mg/L,平均14.0mg/L,占无机氮总量的99.1%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为0.111-0.632mg/L,平均0.302mg/L;(3)在无扰动条件下NH^+4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红壤菜田土理化性质和N2O、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炭还田是近年来推行的固碳减排新技术。我国蔬菜土壤施肥量大、灌溉频繁、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然而生物炭对蔬菜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少有研究。以南方红壤菜田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10%干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N2O、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NB0.1(10%干土)处理最大,其余处理间没有差异。蕹菜收获后,土壤pH值、CEC值和持水量(WHC)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NB0)相比,蕹菜收获后,生物炭处理土壤NH+4-N含量和氨氧化潜势(NO-2-N)显著降低,NO-3-N含量显著增加,N2O排放显著降低,但CO2排放显著增加。土壤NH+4-N是影响N2O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土壤pH值对CO2排放的贡献最大。需进一步研究所涉及的C、N转化过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地最低气温高于20℃,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KLa)为0.191L·min-1(自来水)和0.175L/min(模拟废水),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0.916和0.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相似文献   

19.
海湾扇贝幼贝对pH和氨态氮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温度(24±1)℃、盐度30条件下,对海湾扇贝幼贝进行了P一急性受试验秒岂PH条件下氨态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受试360h,幼贝在PH7.7-8.2范围内成活率最高;(2)PHO 7.63,7.98,8。.34和8.74时,总氨对幼贝的96hLC50欠为20.01,11.85,3.32和0.55mgL;3)非离子氨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其毒性大约是离子氨的90倍;(4)对育苗水质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沼液中氮含量排放超标污染问题,为筛选出能使氮元素最大回收的有效吸附方法,以玉米秸秆、玉米芯和木屑为原料,分别于550℃、600℃、650℃下热解成生物炭,并采用NaOH+微波、FeCl3、KOH和HNO3对其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aOH+微波改性的550℃玉米秸秆炭(A-550-NaM)、KOH改性的550℃玉米秸秆炭(A-550-K)、NaOH+微波改性的600℃木屑炭(C-600-NaM)和FeCl3改性的550℃玉米芯炭(B-550-Fe)对NH+4-N的吸附平衡时间在60~150 min之间,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8.58 mg/g、8.30 mg/g、7.95 mg/g和8.01 mg/g;Langmuir模型较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B-550-Fe、A-550-NaM和A-550-K对NH+4-N的吸附行为,3种改性生物炭对NH+4-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0.24 mg/g、101.86 mg/g和94.82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