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目前在玉米种子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制种单产低、成本高、收益小、质量差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赞皇县种子公司,实行“夏播玉米制种增产配套技术”,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1988年6600亩玉米制种田平均亩产164.9公斤,1989年5400亩平均亩产2361公斤,比最高的1985年亩增产14.9%。其中冀单17号3560亩,亩产222.8公斤,掖单四号1680亩,亩产254.2公斤。在全省种子质量鉴定中三次被评为质量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正> 商丘县常年种植夏玉米50多万亩,其中单交种面积已达95%以上,每年约需玉米杂交种150万公斤。但夏播玉米单交制种产量较低,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大量供种主要靠从外省调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广单交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于1986~1988年,较系统地进行了夏玉米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经示范推广,平均亩产杂交种突破200公斤。1986年配制豫玉1号杂交种385亩,平均亩产215公斤;1987  相似文献   

3.
初步揭示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12号、鲁玉2号在广西气候土壤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性与吸肥规律。掖单12号株型紧凑,适合密植,亩植5200株,施化肥氮25公斤,农家肥750公斤,可获得亩产干粒618.2公斤。鲁玉2号亩植4500株,施N16-20公斤,P2O55-7公斤,K2012-15公斤,农家肥500-800公斤,在今春大早情况下,获得亩产489.5公斤。  相似文献   

4.
在我省夏播制种中,玉米自交系结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通过两年对7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研究,我们认为:掖单12号、掖单13号的亲本系对环境反应迟钝,其自交和杂交结实力较强,制种时应注重栽培管理;皖单3号的亲本系肖沙3—2结实力较差,制种时要应用改良系来提高结实力。  相似文献   

5.
<正> 我所在夏玉米单产5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1981~1985年,采用紧凑型品种掖单二号、烟单14、郑单八号等杂交种,培植高产块和辅助试验,探讨夏玉米单产600~650公斤以上的群体生理指标和相应的栽培技术。五年来,示范面积438亩,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653公斤,基本摸清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群体生理指标及其配  相似文献   

6.
<正> 1989年,利用半竖叶型玉米品种掖单11号种植高产田1亩,9月24日由焦作市科委主持,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进行现场鉴定验收,每亩实产玉米876.95公斤。现从高产田玉米生育动  相似文献   

7.
玉米综合增产技术本世纪末我国粮食需增产500亿公斤,其中玉米增产任务165亿公斤,总产达到1192亿公斤,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重点推广玉米综合增产技术如下:1.推广掖单2、4号、丹玉13、中单2号、掖单13、12号及沈单7号等高产抗病新品种(组合)杂...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9—1991年三年七项试验结果,结合立地条件,提出皖西大别山区玉米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选用掖单12号、皖单3号、丹玉13号等杂交组合;按不同海拔和茬口确定适宜播种期:每亩4000—6000株,宽窄行种植;亩施氮素14—16公斤、磷素6—7公斤、钾素12—15公斤、锌素1公斤;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 掖单13号玉米杂交种是莱州市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一个紧凑大穗型品种,小面积种植超千公斤,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本文根据兖州市农业局1989~1990年试验研究资料,在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一、掖单13号生长发育特点 1.穗分化进程从定株观察结果(表1)看出,掖单13号的穗分化进程,符合见展叶差规律和叶龄指数规律。突出特点是开花至成熟经历的时间长达51天,而一般中晚熟品  相似文献   

10.
<正> 1990年滑县县委、县政府组织22个乡镇,对30万亩夏玉米进行高产开发,经县高产开发指挥部验收,平均亩产566公斤。有165块高产田,面积1007.3亩,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枣村乡西莹村唐福吾种植的一亩掖单13,亩产达906公斤。在开发方的带动下,全县53.6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370公斤。高产开发田普遍实行麦垄套种,主要抓了四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扩大种植良种,改平展叶型为竖叶型玉米品种。开发方种植竖叶型玉米品种面积占70%以上,竖叶型品种上部叶片上冲,叶相直立,夹角较小,有利于光的投射,植株冠层形成了良好的透光层,提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新组合绵单一号制种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制种亩产250公斤以上的优化栽培模式918个。制种亩产大于250公斤的优化栽培方案为:4月3日播种,亩栽3600—3800株,底肥:硫酸锌亩施1.46公斤、有机肥(腐熟堆肥)亩施1800公斤、碳铵亩施21.53公斤,过磷酸钙亩施76.25公斤,氯化钾亩施15.25公斤;追肥:苗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秆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攻穗肥亩施碳铵43.06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场从1985年开始建设商品种子基地,发展原种生产。目前已实现了小麦、绿豆(中绿一号)生产原种化,玉米制种杂交化,大豆良种化。形成了良种生产、检验、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济实体。四年来,共繁育和推广各种农作物原、良种200多万公斤。其中小麦原种150多万公斤,玉米杂交种25万公斤,中绿一号绿豆原种5万公斤,大豆良种20万公斤,共盈利28万元。良种推广面积30万亩以上,预计可增产粮食1000多万公  相似文献   

13.
鲁单50号     
一、品种来源及产量表现: 鲁单5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玉米单交种.其组合为原92×齐319.参加了山东省1995-1997年玉米杂交种B组区域试验和1997年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9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5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0.47%,199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个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种掖单19号混种,利用高油玉米为掖单19号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掖单19号的花粉直感效果显著,使掖单19号子粒含油量提高40.5%~65.3%,改变了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的花粉直感效应并未降低子粒产量,而且起到了稳产作用;混种模式栽培无论子粒收获后的秆叶产量或青贮利用产量,均比普通玉米提高30%以上;筛选出了花粉直感效应的最佳组合为掖单19号×高油115.  相似文献   

15.
<正> 夏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住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就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根据多年大田生产实践,要获得夏玉米高产、在栽培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增产10%~20%。在近年来,掖单11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生产潜力都明显好于掖单2号,是目前夏玉米高产栽培较理想的品种。掖单11号为中晚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生产现状及单产下滑原因:1.我县玉米生产现状:近几年由于我县苹果成为主导产业,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滑,特别是玉米生产由2000年的6万余亩下降到2万余亩左右。2004年由于玉米价格上涨等多方因素,面积又增加到6万多亩,但单产一直在400~500公斤之间徘徊。纵观我县2000~2004年种子站供种情况,五年平均供种量占全县需种量的30%。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一般出苗18-21天即可拔节.从外部形态上看,早熟品种,如掖单4号、鲁玉10号和掖单20号等玉米,展开叶为4-5片,可见叶7-10片;中熟品种,掖单2号、鲁玉7号和掖单12号等,展开叶6-7片,可见叶9-12片;晚熟品种,掖单9号、掖单11号和掖单13号等,展开叶8-9片,可见叶10-13片,此时即为玉米进入拔节期,也是追施拔节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1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现状 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34 500万亩,每亩若按3公斤用种计算,每年需种量在8~10亿公斤,如果制种产量按每亩200公斤计算,全国玉米制种每年都有上百个品种,面积大约在400万~450万亩,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几省,如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春玉米区,近年又向新疆拓展,由于制种基地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受天气等自然条件所制约,种子年际间总产量变幅较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机制又不健全,对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9.
掖单12号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于1987年育成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为478×515。1989年我们从莱州玉米研究所引进该品种进行小面积高产栽培试验,获得783.2千克/亩的较高产量。1990年我们进行了掖单12号密度和肥料试验,以测试该品种的适宜施肥量和最佳种植密度。1991年继续进行小面积高产试验和不同追肥方式试验。  相似文献   

20.
1、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现状 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34500万亩,每亩若按3公斤用种计算,每年需种量在8~10亿公斤,如果制种产量按每亩200公斤计算,全国玉米制种每年都有上百个品种,面积大约在400万~450万亩,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几省,如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春玉米区,今年又向新疆拓展,由于制种基地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受天气等自然条件所制约,种子年际间总产量边幅较大,而在市场积极条件下,保护机制又不健全,对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都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