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久梅 《齐鲁渔业》2008,25(6):51-51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卵膜被划破;三是放卵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或偏高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早进入孵化池孵化的鱼卵早脱膜,释放到水中的卵膜溶解酶随循环水进入后放鱼卵的孵化池,引起后人池孵化的鱼卵提前脱膜。  相似文献   

2.
鱼卵孵化中异常现象及其处理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卵子过...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家鱼卵提前脱膜现象。鱼卵的提早脱膜致使胚胎畸形率增加.孵化率降低.鱼苗成活率低.提前脱膜的因素很多.与鱼卵本身的卵膜质量和水质条件有关.另外如果循环使用孵化用水或将两批发育期相差很远的鱼卵放在同一容器中孵化,也是导致早脱膜的原因之一。因为循环使用的孵化水中含有的孵化酶或是较早一批的鱼胚孵化释放出的孵化酶都会溶解卵膜。引起提早脱膜。为预防鱼卵的早脱膜.可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看了《淡水渔业》1974年第一期刊载的关于用高锰酸钾防止鱼卵提前脱膜的研究一文,很有体会。鱼卵的提前脱膜的确给鱼苗生产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有时亲鱼产得很好,孵化前期也正常,但是卵膜提前脱膜,引起胚胎大批死亡和畸形。例如,我场1971年就因为出现鱼卵提前脱膜损失鱼卵1,200多万粒。鱼卵提前脱膜这一情况并不是个个鱼种场都碰到的问题,也不是每年都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陈志平 《内陆水产》1996,22(5):13-13
家鱼卵孵化过程中早溶膜之成因及对策家鱼卵孵化过程中早溶膜,也称提前脱膜或卵膜早溶,系指在胚胎发育早期,甚至原肠期前后就发生大量破膜现象,能导致鱼卵的大量死亡,给鱼苗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造成鱼卵早溶膜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就自己掌握的情况谈谈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早脱膜现象,即胚胎大概发育至尾结出现期到肌肉效应期,卵膜就被溶解,放出胚体,沉入水底。胚体因失去了卵膜的保护,绝大多数不能继续发育下去,因此,降低了出苗率。鱼卵早脱膜原因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亲鱼的成熟度较差,卵膜薄而无弹性,由于孵化过程中受机械损伤而早脱膜;人孵化用水循环使用,水中积累一定的孵化酶,引起卵膜早溶;3、将不同时间产的卵放在同一环道中套孵,早产的卵先孵化放出了孵化酶,因而使晚产的,胚胎尚未发育完全的卵提早脱膜;4‘孵化用水不清洁,含氧量低,胚胎在低氧的情况下,孵化腺的分泌活…  相似文献   

7.
在家鱼卵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鱼卵提前脱膜的现象。所谓提前脱膜,系指在胚胎孵化期以前所出现的脱膜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胚胎的畸形率也必然相应增加,轻者致使孵化率降低,重者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一、鱼卵提前  相似文献   

8.
在鱼苗生产过程中,往往遇到正在孵化的正常鱼卵突然发生大批提早溶膜的现象。湘阴东湖渔场水科队是一个年产近亿尾“湘鲫”和家鱼苗的孵化场,近年陆续出现鱼卵大批提前溶膜而造成孵化失败的情况,仅1985年一次就因此损失“湘鲫”和其它家鱼苗近千万尾。类似的情况在我省其他地区的一些家孵场所常有发生。一、正常鱼卵提前溶膜成因的探讨为了解决提前溶膜这一家孵生产的难题,我们对历次出现提早溶膜现象的孵化水质,水温,溶氧等理化因子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并对有关催产亲鱼体质,鱼卵质量,孵化工具及操作技术各方面原因作了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场在家鱼卵人工孵化过程中,常会遇到鱼卵提前脱膜的现象。所谓提前脱膜,系指在胚胎的孵化期以前所出现的脱膜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胚胎的畸形率也必然符相应增加,轻者致使孵化率低,重者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例如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场在家鱼卵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鱼卵提前脱膜的现象,所谓提前脱膜,系指在胚胎的孵化期以前所出现的脱膜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胚胎的畸形率也必然相应增加,轻者致使孵化率降低,重者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例如,一九七一年六月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4,(1):15-16
多年来,我场在家鱼卵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鱼卵提前脱膜的现象,所谓提前脱膜.系指在胚胎的孵化期以前所出现的脱膜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胚胎的畸形率也必然相应增加,轻者致使孵化率降低.重者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例如,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的一批草鱼卵,共计880万粒,  相似文献   

12.
<正>家鱼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孵化率低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亲鱼自身、设施设备、孵化用水水质、催产药物剂量、人工操作技能等方面因素,原因众多。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即催产正常、受精卵前期发育也正常,但是卵膜提前脱膜,引起胚胎大批死亡和畸形,使得孵化率偏低。我场在2016年的孵化生产中,出现脱膜过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5,(1):13-16
卵生动物的胚胎有多种脱膜方式。有的是靠胚胎本身的角质物破开卵膜,也有的是靠卵膜内液体压力的增大而破膜,但较为常见的是胚胎以特殊的酶将卵膜溶解.即所谓化学脱膜。鲟、鳇鱼类和某些硬骨鱼类的胚胎脱膜就属于后一种方式。在生产中.我们注意到。如将不同发育期的家鱼受精卵同时放入一个孵化容器内.当发育较早的胚胎进入脱膜期而破膜时.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提早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雷影响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受精鱼卵在环道池孵化时,水温20℃,历时38小时即进入鱼苗出膜盛期;水温30℃,则只需20小时左右。这时,如果管理不好,环道孵化池中会产生卵膜粘窗逃苗现  相似文献   

16.
鱼类孵化酶及鱼类人工孵化提前脱膜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鱼类的孵化脱膜主要靠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异、临时性的单细胞腺一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所分泌的酶一孵化酶(Hatching enzyme.HE)的作用,再加上胚胎的扭动,使卵膜脱裂完成的。而孵化腺的发生、发育、消失和分泌功能受胚胎自身发育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粘性鱼卵水霉病发生的条件1.鱼卵的损伤与死亡研究表明,死卵、受伤的鱼卵容易被水霉感染,而活卵卵膜表面很少有水霉寄生。宋学宏等(2007)试验发现,绝大多数已死亡的黄颡鱼受精卵着生大量水霉,而活卵卵膜外面虽然有少量水霉菌丝,但菌丝不能通过卵周隙进入胚胎,胚胎可继续发育成稚鱼破膜而出。由此证明,鱼卵的损伤与死亡是引发水霉寄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我县渔种场原孵化点由于孵化用水(河水)被严重污染,在82年停止了家繁工作,经过几年的筹备,于85年底搬迁了一套利用井水进行孵化的设备,86年我们开始恢复家鱼人工孵化,但是在86、87两年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鱼卵提前破膜,给生产带来了损失,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对鱼卵提前破膜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颡鱼卵圆扁形,浅黄色,沉性,卵膜透明具粘性。受精卵在水温23~27.5℃时,胚胎发育历时62小时50分孵化.刚孵出仔鱼全长4.8~5.5毫米.出膜第五天,开始摄食.十六天左右各器官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