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2BF-1400型水稻覆膜播种机整地覆膜机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稻旱作覆膜直播技术的铺膜播种机所采用的覆膜机构进行了设计.针对简易覆膜机、加强型覆膜机、作畦覆膜机、旋耕覆膜机、播种覆膜机、覆膜播种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根据农业技术要求进行了覆膜机构结构和参数设计.该机可实现开沟、覆膜、播种、覆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理论研究和生产试验证明:该机实现了旱整地铺膜播种,达到保墒、保水、保肥、提高地温和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为水稻旱作直播、减小用水量、节约营养土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作覆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得出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孕穗期。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的适宜灌水下限分别为70%、85%、80%和70%。这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覆膜旱作水稻需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覆膜旱作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 ,分析了节水高产技术条件下水稻各生育阶段和月旬的需水量、需水强度、模比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与浅湿晒灌溉 ( CK)相比 ,覆膜旱作水稻蒸发蒸腾量减少 1 95.9mm( 2 9.94 %) ,需水强度减少 1 .7mm/d,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模比系数变化更符合水稻高产特点 ,水分利用更趋合理。成果为水稻覆膜旱作节水高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一次性完成农艺方法的多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 ,属旱作农业区 ,旱地小麦种植面积 2 3 3万hm2 ,占整个麦田面积的一半 ,由于干旱、盐碱、雨量不足 ,使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从1997年开始 ,沧州市先后从邯郸引进推广小麦覆膜穴播机 190台 ,推广机械覆膜小麦面积 0 6万hm2 。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新技术在沧州干旱及盐碱地上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可以增温、节水、保墒、抑制盐碱和杂草、防止冻害 ,能实现增产增收。通过两年的试验推广 ,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为使农民朋友们尽快了解和掌握这门新技术 ,在此介绍一下小麦机械覆膜穴播和覆膜麦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作覆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指标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析得出水稻旱作覆膜条件下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孕穗期。试验结果表明 :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的适宜灌水下限分别为 70 %、85 %、80 %和 70 %。这为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覆膜旱作水稻需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覆膜旱作水稻需米量试验资料,分析了节水高产技术条件下水稻各生育阶段和月旬的需水量,需水强度、模比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浅湿晒灌溉(CK)相比,覆膜旱作水稻蒸发蒸腾量减少195.9mm(29.94%),需席卷少.7mm/d,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模比系数变化更符合水稻高产特点,水分利用更趋合理,成果为水稻暮进作节水高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增产机理 1.抗旱保墒效应保墒作用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的最重要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旱作农业地区。采用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机械化技术的地块,其膜宽70—80cm,膜间露地宽度40~50cm,地膜覆盖占60%~70%之间,大豆生长在膜的两侧,抗旱保墒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旱作农田的抗旱保墒节水作业,设计一种多功能覆膜播种施肥机具.介绍该机具的工作原理、整体结构设计及主要技术参数,详细说明其主要工作部件——铺膜装置、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的设计及工作过程,以期为该机具的推广应用与性能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结合辽宁地区旱作农业技术要求和土壤特点,研制一种多功能覆膜播种施肥机。阐述该机具的作业工艺及整体结构,详细说明其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该机具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可实现复式作业,适用于多种作物,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覆膜播种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既可水养又可旱长的生育特性,在水稻本田进行旱整地、封闭除草、覆膜和等距穴播等作业.通过覆膜提高地温和水温,增加积温,减少水分渗漏及蒸发,比插秧水田节水35%~40%,缓解了春季稻区争水的矛盾,同时可免用育苗土,节省用工费.与其配套的作业机具完成整地后的覆膜、打孔、播种和施肥等联合作业.配套机具作业幅宽1.4m,配套动力11~18 kW,行走速度4~6 km/h,行距与穴距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彰武县是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旱灾频繁,全县绝大部分耕地无水浇条件。详细介绍秸秆覆盖及高留茬、机械化深松及重耙压、地膜覆盖3项技术的内容和效果,通过多种作业模式的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探索旱作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实现大面积旱作农田保土保肥、抗旱保水节水、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旱地果园起垄覆膜集雨措施对树体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季节性干旱问题,以15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为试材,研究果园起垄覆膜、小沟集雨技术措施对土壤水分、主干液流速率、叶片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芽前晴天,覆黑地膜能显著提高主干液流速率;在果树生长季节,覆黑地膜能降低株间蒸发量,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光合能力,同时可以...  相似文献   

14.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热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膜滴灌和无膜滴灌对玉米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有膜滴灌0~20cm土层的含水率较无膜滴灌高出6.4%,差异显著(p0.05),但在30~100cm土层,有膜滴灌土壤含水率却比无膜滴灌低6.1%~7.54%,差异显著(p0.05)。玉米生育期前期(5-6月),覆盖地膜比无膜措施平均温度高0.4~4.1℃;种植后30d,覆盖地膜处理在5~10cm土层的日较差显著高于无膜处理,但其他土层差异却不显著,可见地膜覆盖在玉米生育期前期可以增加土壤浅层温度,提高土壤表层含水率,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接触参数仿真标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升基于离散元法对全膜双垄沟机械化覆土作业过程研究的准确性,结合EDEM软件进行覆膜土壤摩擦角(土壤休止角及其与钢滑动摩擦角)离散元仿真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得出各接触参数对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性顺序。分别建立了各关键接触参数与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自制试验装置测定结果作为优化的目标值,获得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最优接触参数组合为:土壤与土壤静摩擦因数0. 68、土壤与土壤滚动摩擦因数0. 27、土壤与土壤恢复系数0. 21、土壤与钢静摩擦因数0. 31、土壤与钢滚动摩擦因数0. 13和土壤与钢恢复系数0. 54。为验证所标定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接触参数的可靠性,对模拟仿真与实际试验的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2. 6%和3. 1%;同时应用离散元法进行全膜双垄沟覆土装置在覆膜土壤颗粒最优标定参数组合设置下的种床覆土过程仿真模拟,通过与实际作业效果对比,仿真结果与田间试验工况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试验与建立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示范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蔬菜、棉花、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甜菜等多种作物。由于塑料残膜难以降解,若不得以及时有效回收,就会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带来“白色污染”。从农膜生产、投入使用到清理回收和再生利用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地残膜污染治理回收技术研究,并提出加快发展残膜治理回收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尺度稻田氮磷负荷排放规律及其原因,在湖北省漳河灌区选取封闭性较好且逐级嵌套的6个尺度,于2009年5-9月水稻生育期监测各尺度试区进出口水量,并采集排水水样进行氮磷浓度化验。结果表明,稻田氮磷排放负荷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即存在尺度效应。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颗粒态磷、可溶磷的排放负荷从田间尺度到小流域尺度分别下降80.5%、73.4%、39.7%、73.8%、75.0%、50.0%。氮磷排放负荷产生尺度效应的原因是:塘堰、沟渠对氮磷的去除和排水的重复利用。因此,对于农田氮磷排放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评价应考虑其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提高耕地抗旱能力是解决灌溉问题的又一条途径。根据水稻采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进行全旱栽培,能在一般干旱下免灌取得高产的初试成果,证明该技术能建立和保持良好土壤结构状态,充分储蓄利用天然降雨,减少蒸发,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提高耕地自肥能力和抗旱能力.实现稳产增收和省水、省肥、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