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发水稻枯心苗的因素较多 ,在病虫防治中 ,因鉴别不清而贻误防治时机的事例屡见不鲜。 6种水稻枯心苗的鉴别方法如下 :1 受除草剂药害造成的枯心在中稻、晚稻大田分蘖期间 ,因使用农达、草甘膦等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防除田埂杂草时 ,将药液误喷于附近的稻株上 ,药液水珠滚入稻株心叶处 ,形成枯心苗。症状是心叶枯死 ,基部一般不腐烂、无虫伤痕、无虫粪。2 凋萎型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水稻分蘖期的症状是失水、青干、皱缩、卷曲 ,心叶失水凋萎、青枯 ,随后心叶枯死 ,形成枯心苗 ,也有全株枯死的。与螟害枯心苗极为相似 ,但基部无蛀孔。切…  相似文献   

2.
谷子是黑龙江省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常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枯心苗,白穗和倒伏株,造成粮、草大幅度减产,防治面积逐年扩大。1986-1987年根据幼虫转移规律进行防治适期的试验,提出的防治适期近几年用于指导大面积防治,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人工模拟蔗苗枯心试验,得出甘蔗苗期枯心对蔗苗分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达显著水准,即分蘖率随枯心率的升高而提高。但与最终有效茎的形成及产量的影响不大。又经检测不同螟害节率的蔗株糖份等7项经济指标,得出蔗糖份随螟害节增加而下降,还原糖随螟害节上升而增加,建议放宽1~2代枯心苗的防治,加强3~4代螟害节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蔗田枯心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蔗田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甘蔗自身特性和大螟为害等环境因子作用或其中一个原因引起的。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蔗田抽样调查。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蔗田枯心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230.470 0/m+0.980 0,D=0.2时,n=57.617 5/m+0.245 0,D=0.3时,n=25.607 8/m+0.108(m为枯心苗平均密度)。本文为开展大螟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螟在玉米上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螟在玉米上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罗先湖(贵州省毕节农校,551700)大螟(SesamiaynferensWalker)已成为我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玉米的生长点、茎秆、果穗,分别造成枯心苗、茎秆倒折和烂苞,以枯心苗的损失最大,常年枯心率平均1...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10.4万hm2次,防治面积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9454.7t.实际损失5875.4t。  相似文献   

7.
稻(水稻、陆稻)株的枯心和白穗直接或间接影响稻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稻株枯心和白穗的形成因素诸多,对其正确进行识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枯心 (一)稻真枯心 1、稻螟枯心 稻三化螟造成枯心的,是因咬断稻株心叶基部,使心叶失水、褪色、纵卷,进而变黄干枯;早期叶鞘不枯黄,叶鞘内无虫粪,拔起时断处平齐。  相似文献   

8.
德阳市旌阳区地处龙泉山脉尾部.幅员面积648km^2.属国家级优质粮油产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7万hm^2以上.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蛀食稻茎.专食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和“白穗”是稻株受害后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9.
1 水稻治螟 5月中、下旬,二化螟第一代开始为害早插早稻与寄插中杂秧苗,注意调查虫情,当出现每百蔸有枯群(团)20蔸时,立即每666.7m~2用杀虫双150—200ml拌毒土或兑水75kg喷雾防治。6月初对防治不好的田块,出现每百蔸有5蔸枯心苗的田,还要用杀螟松每666.7m~2150—200ml兑水75kg喷雾防治。虫情严重时,方可用三唑磷。  相似文献   

10.
苏光麟 《植物保护》1965,3(4):156-156
粟灰螟是京郊谷子上的重要害虫。过去采用的测报办法,是以田间卵量、灯光诱蛾数量或田间枯心苗的多少为防治的依据,但这些方法往往因设备和调查方法的不便,不能充分的反应防治适期,因而不易被群众接受。1963年我们根据田间成虫羽化比例的变化,分期进行了药剂防治,得到了不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瑞山 《植物保护》1983,9(2):37-38
二化螟造成早稻和一季中、晚稻苗期枯鞘。枯鞘率在山区一般年份为10%~15‰,严重年份可达30%~40%。局部高达70%~80%。由于二化螟有群集和转株为害习性,大部分枯鞘並不发展成枯心,成为枯心株的一般仅占枯鞘数的14~1.3左右。长期以来人们对二化螟为害损失,都比较注意枯心、白穗所致损失,而很少注意枯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少考虑将防治桔鞘作为防治环节。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研究的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3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13.
正确识别稻株的枯心和白穗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410125)水稻的枯心和白穗,是产量损失的直接因素。枯心、白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的识别,才能对症下药,进行预防。现就水稻的枯心、白穗形成原因及不同症状介绍如下,供参考。1枯心1.1稻螟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施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第3代造成的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常规喷雾和泼浇的效果较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大螟药剂防治协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杀虫双防治二代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三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浠水县竹瓦镇2006年始发,近几年发生越来越严重。笔者对这一病害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和防治,基本摸清了该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1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期至穗期发生,分蘖期发病植株心叶青卷枯黄,叶片自上而下发黄,至全株枯死似螟害枯心苗,茎基部变褐色至灰黑色腐烂,并有难闻的恶臭味;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叶鞘近水面处有边缘褐色,中间青灰色的长条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是灌阳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4代,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在大胎、破口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或"虫伤株".历年来都是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于二化螟孵化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用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施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在浙西南山区主要危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二化螟钻进稻株内部,防治难度大,要求高。为提高防治效果,近年来,笔考在药剂防治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三化螟种群消长因子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襄樊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年份三化螟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1代为害苗期,2、3代则主要造成枯心、白穗,直接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因素以及防治技术的变更,三化螟继70年代之后再次回升成为水稻主要害...  相似文献   

20.
彭丽年  蒋凡  徐翔  黄新春 《植物保护》2011,37(3):170-172
为减少化学农药在稻田的使用,在四川新都进行了2种生物农药混配制剂〖CD*2〗甜核·苏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PB 16手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甜核·苏云菌对水稻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0%、99.56%和99.29%,采用东〖CD*2〗18机动喷雾器喷雾示范,甜核·苏云菌对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4%、97.83%和96.69%,效果良好,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