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南通市是江苏省重要文蛤出口的基地,养殖面积30多万亩,80%以上为滩涂养殖,年产量近4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 2003年6月中、下旬,启东市和如东县相继发生养殖文蛤大规模死亡。从6月上旬开始,上述地区已发现少量文蛤死亡现象。6月中旬至下旬,从启东寅阳、东海、近海、  相似文献   

2.
南通沿海文蛤频死原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江苏南通的如东洋口文蛤大面积死亡,2003年6月同地区的吕四大洋港又发生滩涂文蛤大面积暴死。对现场采集的死烂文蛤、近岸海水、滩涂底质3类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正常文蛤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洋口死亡文蛤体内富集的锌、铬、砷和吕四死亡文蛤肉组织中铜、锌、铅含量均超过双壳类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评价标准。事发时近岸海水、滩涂底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文蛤(Meretrixmeretrix)为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是我国传统滩涂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江苏南通沿海滩涂辽阔,含沙量为70%左右,特别适合文蛤的生长和繁殖,形成了独立的地理种群,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堪称文蛤中的上品。江苏南通滩涂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广东省情贺港龙山滩涂养殖的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 Roding)发生大量的死亡。文蛤死亡首先发现在一个虾苗场的排水口附近的文蛤场,然后逐渐向外  相似文献   

5.
浅海滩涂文蛤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以及费尼斯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6.
文蛤(Meretrix metrix Linn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及江苏、广西的沿海。近几年,山东沿海滩涂养殖的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据于志华等多年实地考察和多次对比试验证实: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  相似文献   

8.
文蛤在葫芦岛市沿海滩涂,分布较广,自然蕴藏量较大。近几年来利用人工围栏养殖文蛤面积已近万亩,亩产量均超吨。根据几年来我市沿海滩涂文蛤资源量变化情况.笔者提出两点看法,为今后研究生产提供线索与参考。、围栏集约养殖有刊于文蛤繁殖从1993一]996年我市一直承担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滩涂贝类培养殖技术哪题。兴城市三友见场、馁中县小庄乡只场始终是我们推广项目示范点。在近一两年养殖生产中.这两个贝场,不论是在日常取样检查、还是验收抽样测试,均发现滩涂I:小文蛤数量增多,未引起我们的注意。由于1995年、199…  相似文献   

9.
江苏文蛤暴发病的发生机理与综合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省文蛤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认为一种球状病毒感染是文蛤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文蛤病害的暴发还与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滩涂底质及海区环境、养殖密度、文蛤的机体抵抗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从文蛤种质选育、养殖环境改善和合理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及生态环境效应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高峰发生在繁殖盛期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死亡率最高达85.4%,高死亡区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中,上潮区的粘土质结构滩涂。死亡蛤仔个体相对大的占的比重大,高龄的比低频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文蛤滩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发展滩涂养殖业,发挥资源优势,1995-1998年,辽宁省加强了文蛤滩涂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场地选择根据文蛤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特点,选择养殖场地时主要进行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养殖场区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水质无污染;二是便于看护管理和采捕作业;三是夏秋季节退潮露滩时间适中,不会因暴雨或曝晒而死亡。1.进行滩涂底质调查。选择含沙量70-80%,滩质稳定平坦的中、低潮区作为文蛤养殖场区。2.进行水质调查。选择水质无污染、盐度适宜,风浪较小、潮流畅通…  相似文献   

12.
文蛤是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增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中经常出现大批文蛤集中死亡的现象,死亡时间大多出现在高温季节的7月~8月,而此时恰逢文蛤繁殖期刚过,其体质瘦弱,抵抗力差。分析文蛤死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l.溶藻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潜伏期约3天~4天,然后病症暴发,文蛤肠道腐烂而死亡。气味,说明底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所以,要采取换滩轮养措施,避免养殖区域内滩涂底质老化,最好每隔3年~4年换用一次新的养殖场地,或者收捕后用拖拉机或铁耙对底质进行全面翻耙,将下层的底质翻到上…  相似文献   

13.
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赫崇波陈洪大(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1)滩涂养殖文蛤生长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赫崇波陈洪大(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1)关键词:文蛤滩涂养殖生长生态习性文蛤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贝类之一,我...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10,(3):5-5
去年12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寒潮、大风、降温影响,辽东湾沿岸遭遇了40年以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灾害造成滩涂养殖贝类、海参等生物(尤其是四角蛤蜊、文蛤)部分死亡。近期,海冰开始消融,死亡鱼参贝对现存活体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养殖基地的江苏省如东县东凌渔业乡,现有文蛤养殖滩涂面积8万亩,年生产文蛤近一万吨,出口活文蛤6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1994年渔民劳均收入达到了15600元,成为省市、县出口活文蛤的重要基地。 一、抓文蛤的精养围养: 一是将8万亩滩涂面积根据滩涂文蛤的贮藏量和规格状况划为3万亩精养区和5万亩管养区;二是每年出口季节的10月至来年2月底再从3万亩精养区中划出文蛤高密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面积有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kg,亩纯利润1万多元。现将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滩质改良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滩涂养殖的缢蛏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缢蛏的死亡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死亡壳体沉积于滩涂的底质中,使…  相似文献   

17.
文蛤广泛分布于全国沿海,由于采捕强度过大,自然资源日趋衰落,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从八十年代末以来,一些地区开始进行文蛤人工养殖,使文蛤产量有所回升。但是,由于在养殖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蛤养殖产量不够稳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上波动,养殖面积增加不快。因此,改进和提高养殖技术已成为文蛤大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经过总结一些文蛤养殖单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改进和提高文蛤养殖技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养殖场地的选择。 选好优良的场地,是文蛤养殖的基础条件,应慎之又慎。要选择地势平坦,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滩涂(或潮沟)。潮位最好是小潮干潮线  相似文献   

18.
文蛤是一种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适宜在含沙量为70%左右的滩涂中生长。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广西沿海以合浦县资源最丰富。 近几年来,广西沿海人工养殖文蛤发展较快,1993年养殖面积达83000亩,亩产量一般在1000公斤以上,高的达1500多公斤,亩获利  相似文献   

19.
第五讲高潮区小文蛤大批死亡原因及防治技术江苏南部沿海高潮区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连年发生高潮区小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专题调查和海区实地考察表明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被费尼斯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1高潮区小文蛤发生大批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流行性特点1.1季节性文蛤大批死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高温季节,8~9月的小潮汛期比较盛行,大潮汛期出现大批死亡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只有在台风、狂浪冲击后高潮区的小文蛤露滩堆积,不能及时疏散,才有发生小面积死亡的现…  相似文献   

20.
<正> 1 养殖区的选择 首先对几个主要贝类养殖品种,即青蛤、文蛤、杂色蛤、毛蚶等三蛤一蚶的养殖区进行深入勘察,认真分析、科学确定,将养殖区分别选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风浪较小、无污染的滩涂上。青、文蛤养殖区选在干潮时间一般在2~4h的潮间区,杂色蛤、毛蚶养殖区选择不干露的滩涂。底质:青蛤养殖区选择含泥量在50%~80%的滩涂;文蛤选择含沙量在50%~80%的滩涂;杂色蛤选择含沙量在50%~70%的滩涂;毛蚶选择软质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