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大豆体细胞胚再生途径的转基因方法至今仍没有较大突破,主要原因是体细胞胚诱导再生频率低且不稳定,同时受基因型影响明显,这些原因限制了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应用。文章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频率的基因型、激素、p H及其它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同源克隆、基因定位和重测序等方面对体细胞胚诱导再生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再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再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萌发率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晓春  刘尚前  季静  王萍 《大豆科学》2004,23(2):151-154
研究了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萌发率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培养基间大豆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大豆品种,体细胞胚形态正常以及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蔗糖和活性炭均可以提高大豆体细胞胚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3.
大豆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春  刘尚前  王罡  季静  王萍 《大豆科学》2006,25(2):149-152
以球形期大豆体细胞胚为材料,对其进行继代增殖、萌发及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体细胞胚每隔15-20天分割成3mm左右的小块在MS培养基附加10-20 mg/L 2,4-D的固体培养基以及弱光条件下,可以继续增殖,继代增殖能力强,扩繁系数为3n(n为继代培养次数);大豆体细胞胚性组织先在含有活性碳的培养基上培养,能提高其萌发率以及正常胚率,1个月以后转移到无活性碳的培养基,又能提高其再生速度以及再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10品系、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 Skv.)11品系、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46品种(系)和5个杂种后代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大豆体细胞组织再生植株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器官分化和体细胞胚两种不同方式再生完整大豆植株。  相似文献   

5.
适于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大豆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育91等6个基因型大豆的子叶节和胚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豆不同基因型在子叶节、胚尖2个再生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不定芽伸长率和不定芽数。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大豆不同再生体系的再生有显著影响,合丰35和合丰25在子叶节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均高于胚尖体系,而黑农37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在胚尖体系高于子叶节体系。不同基因型适合的大豆再生体系不同,合丰35、合丰25和绥农14适合选用子叶节再生体系,黑农37更适合选用胚尖再生体系,而吉育91和北京小粒豆则既可以选择子叶节再生体系又可选择胚尖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豆幼胚子叶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次生胚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5个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建立了胚性悬浮培养体系,并由悬浮体系增殖产生次生胚。系统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和浓度对体细胞胚诱导和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悬浮体系继代时间与胚成熟率和再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MSB 40mg/L2,4-D 6%蔗糖。高效球型胚增殖培养基为10mg/L2,4-D 1/2MS氮源 5mM谷氨酰胺 5mM天门冬酰胺。结果8周后的次生胚成熟率和再生率显著提高,到第12周分别达63%和35%,之后提高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两个栽培大豆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即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和蔗糖浓度,发展了一种再生频率较高的大豆植株再生的方法。从栽培大豆品种幼胚中诱导形成的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可以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发育成完整植株,中黄4号植株再生频率最高可达39%,早熟18号仅得到了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尚前  王罡  季静  王萍 《大豆科学》2007,26(1):103-106
以6个品种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以Bt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茵介导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经体细胞胚萌发、生根及壮苗培养和卡那霉素选择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抗性再生苗,经PCR、PCR-Southern和点杂交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Bt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王晓春  王罡  季静  王萍 《大豆科学》2007,26(2):140-143
以大豆品种合丰25的体细胞胚为受体,以Bt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基因枪法进行了遗传转化,经体细胞胚萌发、生根及壮苗培养和卡那霉素选择培养,获得了完整的抗性再生苗,经PCR、PCR-Southern和点杂交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Bt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王萍  钟影  王罡  季静  王恩旭 《大豆科学》2012,31(1):152-154
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合丰25、吉林35、吉育91对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诱导率的影响,并探讨3种基因型大豆未成熟子叶对草甘膦的耐性。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体细胞胚诱导率为53.95%~72.12%,平均胚数吉育91高于其它2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的体细胞胚诱导率在草甘膦浓度间存在差异,在大豆以未成熟子叶为受体转基因时,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草甘膦筛选浓度为2.5~5.0 mg.L-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6种基因型中,以CH21141和黑农4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最高,黑农35诱导率最低;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继代增殖的最佳2,4-D浓度为10~20 mg·L~(-1),继代扩繁系数为3~n(n为继代培养次数).  相似文献   

13.
王萍  王罡  季静 《大豆科学》2005,24(4):314-316
以8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在MS(附加高浓度2,4-D)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八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均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胎发生,出愈率为14.71%~10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变化在0~36.76%之间,绿子叶菜用大豆没有形成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可正常萌发产生小植株,移栽成活结实.菜用大豆的出愈率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铁兰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兰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铁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并对体细胞胚的发生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2,4-D对铁兰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重要作用,诱导铁兰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2,4-D浓度为2.0 mg/L;胚性愈伤组织在含ABA的培养基上可分化形成体细胞胚.形态及解剖学观察表明,愈伤组织既可以产生于外植体的外层细胞,又可产生于外植体的深层细胞.体细胞胚的形态发生经历了与合子胚形态发生相似的阶段,即经过球形胚、子叶形胚等.胚经过萌发、芽的伸长和生根后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of transgenic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varieties in Africa depend on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landraces because of their agronomic value and amenability to genetic modification. The study investigated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axillary bud and immature leaf-lobe explant and regeneration via shoot organogenesis in five cassava landraces. Landrac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P < 0.05) differences in frequencies of primary somatic embryo production, number of embryos per explant, and frequency of secondary embryos. The frequency of primary somatic embryogenesis ranged from 7.8 to 14.5%, whereas the number of embryos per explant varied from 5.3 to 10.6. However, only frequency of primary somatic embryos and number of embryos per explant showed significant (P < 0.05) differences when immature leaf lobe was used as explant. The frequency of primary somatic embryogenesis ranged from 42.7 to 49.2%, whereas number of embryos per immature leaf-lobe explant varied from 9.5 to 15.2 per explant. Secondary embryogenesis was cultivar-independent in the case of immature leaf-lobe explant. Cyclic and green (mature) embryogene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P < 0.05) landrace differences in both axillary bud and immature leaf-lobe explants.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 of somatic embryos had significant (P < 0.05) landrace differences. The mean shoot-bud formation frequency of axillary bud and immature leaf-lobe explants was 51.4% and 37.2%, respectively. Root formation was efficient, with greater than 70% of shoots forming root in all landraces. Similarly, landrace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for the survival of acclimatized regenerated plants, with a mean of 94.7% for both explants. In conclusion, somatic embryos were produced from immature leaf and axillary bud explants of the landraces and the embryos were converted to plantlets via shoot organogenesis.  相似文献   

16.
用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50mg/L卡那毒素可显著地降低出愈率。大豆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在出愈率上表现相似,而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培养基中含有400mg/L头孢霉素时出愈率显著降低,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用农杆菌侵染大豆未成熟子叶后在含有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本试验初步确定了较适合于大豆未成熟子,叶抗性选择的卡那霉素浓度和头孢霉素的脱菌浓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抗逆相关基因GmDREB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用于作物改良是分子育种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来改良大豆品种的性状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5个基因型体细胞胚发生率以及未成熟子叶对PPT的基础抗性.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GmDREB基因的prdGm-200质粒转化大豆未成熟子叶,并探讨了影响农杆菌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5个大豆基因型的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东农40和吉林35的胚胎发生率显著高于黑农41、九9568、九9313.东农40和吉林35未成熟子叶对PPT很敏感,PPT适合筛选浓度为2-3 mg L-1.农杆菌EHA101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对转化效率均有影响,农杆菌菌液浓度为OD600=0:5-0.7、浸染时问10-20 min有利于转化.经PPT筛选,PCR、PCR-Southern检测得到抗性体细胞胚和抗性植株,初步证明GmDREB基因转入到大豆中.  相似文献   

18.
园艺植物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无患子科荔枝,龙眼,天南星科白鹤芋,火鹤芋,花叶芋,芭蕉科香蕉,葫芦科西瓜甜瓜甜兰科卡特兰,大花蕙兰,石竹科满天星,康乃馨等50多个品种品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技术研究,探索出园艺植物获得体细胞发生的两种。途径。第一途径由外植体先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产生胚状体,此途径的技术关键在于前期必需在附加高浓度2,4-D的培养基上作激发培养,如荔枝,天星,康乃馨,火鹤芋,香芋等可由引途径产生体胚。第二种途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花药培养体胚发生率低及植株再生频率低是制约其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瓶颈。以热研7-33-97品系花药为外植体,研究橡胶树花药体细胞胚发育过程并对其体细胞胚进行系统分类,同时改良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完整的体胚发育过程是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但有些心形胚不能进一步发育成鱼雷胚,在后继培养中会分化成畸形胚;体胚发生不具同步性,在鱼雷胚旁又长出次生胚。胶树花药体细胞胚共分9种类型,发现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产生连体胚现象,该类胚能正常发育成植株。不同胚状体培养条件对植株再生率的影响说明,暗培养诱导胚状体2个月后再转移至500 lx弱光照条件下培养10~15 d,然后再转移至出苗培养基培养,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再生率。在诱导胚胎发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结果表明,稀土具有提高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率的效果,其中以添加1 mg/L稀土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巴西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巴西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某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SOD活性变化表现在培养30 d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平缓;丙二醛(MDA)含量在第60天达到最高。生理参数的变化表现为可溶性蛋白含量0 d含量最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在50 d达到最高,据此认为,SOD和MDA对橡胶树花药体胚的诱导起主导作用,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定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