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樟子松枯梢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宏  徐志和 《林业科技》2000,25(2):31-31,28
林木病害通常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其病原的研究长期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认为病原物的存在是引起林木病害的实质性问题 ,因此 ,多对病原物越冬场所、传播侵染途径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进行研究 ,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也是针对病原物 ,而对如何减轻病害的措施研究较少。实践证明 :一些林木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异常的气候影响、土地条件较差、某种病原物的存在、品种的抗性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 ,非侵染性病原可以为侵染性病原开辟侵入途径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林木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某些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往往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林木病害的防治措施,是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来制定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改善环境条件及增强植物的抗病力。侵染性病害是由寄主、病原、环境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治应从培养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技木,提高植物抗病力;防止病原侵入,消灭已存在的病菌;改善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寄主生长,不利于病菌侵染与生长等方面入手。具体方法: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对植物及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舟曲林区高海拔人工林病害的调查,得出其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原始森林不合理采伐,生态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直接造成非侵染性病害,同时超适生区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林木生长衰弱,病菌大量侵染。云杉落针病、叶锈病及落叶松早期落针病成为三大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影响木麻黄青枯病抗性测定的几项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军 《林业科学》1996,32(3):225-229
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假单胞杆菌的抗病性测试受到植物材料、接种条件及病级测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无根苗与有根苗上病害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特征,并且与高度相关,但无根苗更为感病。在三种龄期的无根苗中,以木质化的褐梗最为感病,绿梗次之,嫩枝较为抗病。青枯菌在连续培养14天后接种致病力不减。病害的相对强度在直射光、散射光及灯光等三种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区别。病害强度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趋缓。研究认为在室内以中等浓度的青枯菌液接种木麻黄无根褐梗苗是快速测定其抗性的一个可靠方法,并就采用相对病害强度代替发病株率作为病级指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舟曲林区高海拔人工林病害的调查,得出其日超严重的原因是原始森林不合理采伐,生态因素发生急剧变化,直接造成非侵染性病害,同时超适生区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林木生长衰弱。病菌大量侵染。云杉落针病,叶锈病及落叶松早期落针病成为三大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6.
兰花也象其他绿色植物一样,经常受到病害的侵染。真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细菌和病毒也可以在兰科植物上引起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也常常在兰花上出现。因此,掌握这些病害对成功地栽培兰花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杨树黄叶病害症状及侵染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详细调查和定量测试基础上,对杨树黄叶病害症状进行了描述,修改了过去对杨树黄叶病害症状描述中的"叶脉保持绿色"、"叶片变薄"和"丛枝"等不确切说法。进行了病树枝条的硬枝、嫩枝扦插,病接穗嫁接、病苗换土盆栽、病树移植、病苗造林及病树自然恢复现象观测等试验,连续跟踪观测3 a未发现杨树黄叶病害具有侵染性。  相似文献   

8.
钙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钙可以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如增加钙供应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性、抗冻性、抗盐性、抗旱性以及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等。对钙的生态生理机理研究表明,钙是细胞膜系统的重要成分,参与生物化学信号的传递,对维持膜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修复细胞壁,形成物理的、化学的抗侵染屏障发挥重要功能,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钙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钙对提高植物抗病性和预防病害的作用生产中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钙与生物感病性和抗病性的关系,如缺钙导致甘蓝、白菜和莴苣出现焦叶病,番茄、辣椒和西瓜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痘…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桉树焦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焦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本文主要对桉树焦枯病的病原、病害特征、危害状况、桉树抗病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病原?     
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发生病害的直接因素叫病原。植物病原按其性质分为两类:1、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的种子植物、线虫等生物。这些病原,常称为病原物。由它们侵染而引起的能相互传染的病害为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如营养条件不良,土壤水分失调,温度过高过低以及空气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等因素所引起的、相互不能传染的病害为非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1.
对冬枣果实贮藏期间发生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进行了概述:侵染性病害有黑斑病、溃疡病、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为苦痘病、缩果病、酒化褐变和冷害等。冬枣储藏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田间综合玉预防、采后处理和控制贮藏环境条件等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炭疽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果实、叶片、枝梢、芽及花等不同器官,只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严重发病植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 Gloeosporium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为在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的旧病组织中越冬的病原体,来年经春雨浸湿产生新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布侵染危害。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病状,5月中旬花有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发病,9、10月份果实进入转色成熟期,病害发生,蔓延迅速,11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品种抗病性差异可能与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米扎的抗病性可能受此特性所决定。根据调查,该病随着树龄的增长,病害发生有加重之趋势。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该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国外 Almeda 和 Gorter 曾有过报导。我国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但尚无正式研究报导,对病原、病名叫法不一,更无有效防治办法。陕西省油橄榄定植区结果树普遍遭受炭疽病危害,城固县柑桔育苗场油橄榄严重感病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干枯,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产量,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已成为当前发展油橄榄生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从1978—1980年与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协作,对油橄榄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周年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发生在北欧最重要的杨树病害。病害可以分为叶部和嫩枝上的;枝条和树干上的。在有价值的文献基础上,概述了病害的起因,提出了波兰的杨树对这些病害抗病性新的研究成果。叶部和嫩枝病害杨树花叶病毒:这种病害经常发生在生长于平茬苗床(stool beds)和人工幼林的杨树上。症状出现在7—9月间,在叶面上有明显的浅绿色的斑,其形状像简单的聚集的几何图形,个别的点也是病毒侵染开始的地方。当侵  相似文献   

14.
带状根腐病     
<正> 一些有价值的行道树和观赏树对带状根腐病害是很敏感的。带状根腐病这个名称是从又长又圆又黑的近似鞋带的菌索中得名的,由受侵染的树皮层、根部或土壤中的一种真菌产生。这种病害又名密环菌根腐病、颈腐病和蘑菇状腐朽病。在行道树和观赏树之中,橡树和槭树显得最易被侵染,虽然这种病偶尔也加害于苹果、桦、刺槐、栗树、皇后树、桉树、栾树、连香树、落叶松、花楸、松树、悬铃木、杨、紫荆、杜鹃花及云杉。如果侵染条件具备,这种病害很可能在几乎所有的树和成年的乔灌木上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云南省广南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组织进行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并进行复合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广南县杉木3种主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落针病,其病原真菌依次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一种弱寄生真菌侵染性病害.潜伏期病菌在病疤和树皮死组织内,在树皮的破伤处侵染为害,引起树皮腐烂,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在乌兰察布地区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花槐在郑州地区的引种驯化实验,对黄花槐抗性、生长状况、观赏性、繁殖能力、耐修剪性5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定分析,证明黄花槐在郑州地区可以正常生长繁殖,进行推广应用,可弥补郑州地区秋冬季缺少开花植物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等园林植物是城镇绿地及风景林中栽培的植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精神享受。然而植物在栽培和管理中经常遭遇病虫危害,特别是病害不如虫害易识别。因此,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特点,准确的诊断出病害,为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文章就病害发生特点和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经接种试验证明,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只能侵染杨属中白杨派树种,而不能侵染黑杨派和青杨派的树种。在白杨派中,以毛白杨,河北杨和新疆杨最为感病。毛白杨对此锈病的抗病性改变与其个体发育有密切联系:抗病力随植株年龄的增长和叶片的老熟程度而提高,10年生以上的幼树或大树很少发病,夏、秋季开放60天以上的叶片很少受侵染。比较、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在解剖上的差异,并研究了夏孢子侵入的途径。发现夏孢子除可以通过叶背侵入外,同样可以在叶正面萌发,直接穿透角层侵入叶内,叶片的抗病性随角质层及表皮细胞外擘 加厚而增加,测定了老、幼叶片及病、健叶片在生化上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七的生长环境、病害的病原和症状等方面的特点,综述了几种常见的三七侵染性病害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三七侵染病害防治的现状,提出了以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的防治工作,且防治工作应该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以提高三七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