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贵定云雾茶的历史贵定云雾茶,也称鸟王贡茶,在元、明、清均为朝廷贡茶,是清朝八大名茶之一,是贵州省有碑文记载的"贡茶",主产贵定云雾镇。该镇有一座大山,名曰云雾山,山脚即为风景秀丽的鸟王寨,是苗族聚居山区。自古以来,迁  相似文献   

2.
澜沧景迈古茶山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景迈古茶山,促进云南茶树栽培历史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2002年11月1日,我们再次到达景迈,对古茶山、古茶树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并结合史料进行了分析、研究。1景迈古茶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景迈古茶山位于思茅地区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景迈两村之间,海拔1500~1700m,总面积达600多hm2,距澜沧县城70多km,距思茅市240多km,距云南省茶叶研究所80多km。景迈茶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地区。这里山高谷深、云雾弥漫,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植被,极适宜茶树的自然生长。2景迈古茶山与古茶树据芒景缅…  相似文献   

3.
试论贵州茶树气候优势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现在三十个县内已发现野生大茶树。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达五十余种,且分布广。据文献记载,贵州产茶历史可上溯至西汉初年。省内地方名茶不下十余种,贵定云雾茶曾为贡品;鱼钩茶(即都匀毛尖)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展会银质奖。解放以后,我省茶叶生产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与1949年相比,茶园总面积扩大了十一倍,种植面积达五十余万亩,总产量增长了近五倍,达十六万担。省内名茶如黔绿珍眉、遵义毛峰、都匀毛尖等,在全国名茶评比中,都先后名列前茅。其中有的飘香万里,进入国际市场,名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由云南省思茅地区组织省内外10余名专家,对镇沅县千家寨古茶树进行了现场警察,认为这片野生大茶树群落是目前世并上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编号为1号树的-株大茶树树龄推算为2700年,2号树推算也有2500年树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年老的野生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280米高山密林中这两株古茶树,1号树高25.5米,基部直径1.2米;2号树高19.5米,基部直径1.02米。在两株大茶树附近的海拔2100~2500米的280公顷原始森林中,都是以茶树为建群树种的原始植动群落,林中直径3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到处可见。云南新茶树王在镇沅…  相似文献   

5.
贵州发现世界上唯一的茶种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历史在100万年以上,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业经济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贵州省的一大产业。本文就如何将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大省贵州,发展为茶业大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国内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省份之一,是茶树原产地边缘发展的古老茶区。各少数民族对茶的方言与我国唐代以前的多种茶义汉字的音韵相近似,至今仍保留着各民族较为原始的利用茶叶的技术。贵定县农业局宫关华,于一九八一年在昌明区岩下公社海拔1960米的铁锁岩半山腰地带,发现我省罕见的近千年野生古茶树数株,其中最大的根部直径有45厘米左右。早在公元760—770年间,唐朝陆羽《茶经》即载:“黔中生思州、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西南部滇、黔、川地区是公认的茶起源地。贵州省黔西南位于该区域的核心地带,是迄今世界唯一既有古茶籽化石证明,又有活体植株实证的茶发源地。多种因素影响下,区域内古茶树资源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立法是保护自然植物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黔西南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批准颁布实施。本文拟通过黔西南州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立法实践进行探讨,为相关或类似资源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茶树首种、生产、开发的物质基础。对贵州茶树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是为贵州独特的茶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同时也能促进茶树生态系统协调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倬 《茶业通报》1997,19(1):13-14
茶园中茶树群体及单丛茶株,它们的树冠树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不断地影响。在特定的大气候背景下,常形成它们独特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特征,具体表现在茶丛行间,冠层、单丛内外的小范围温度场,湿度场及光能的时空分布上。这些特征,不仅有别于距地表1.5m以上空间的大气候,而且,在距离很近的同一场内,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局部范围茶芽萌发不齐,冻害程度不一,病虫害轻重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国内也曾有一些茶园小气候研究的报导,但多失之过简[1]。本文试将过去在安徽茶区内观测获得的茶园茶树行间,茶丛内外,…  相似文献   

10.
据各报1980年7月18日报导,浙江天目山区安吉县山河公社下溪大队,生长着一棵奇异的白茶树。文中有人说:“……茶树本身呈白色国内外罕见,确是珍闻,其中的奥妙,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其实白茶树古今中外都有,不足为奇。公元1064年前后,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说:“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发如纸,民间以为  相似文献   

11.
汪江 《贵州茶叶》2007,35(1):14-17
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原产地。贵州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地面山岭,丘陵、盆地、河谷平原交错。因地势西部和中央较高,故河流多流向东、北、南三面,分为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气候温和湿润,因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寒潮入侵,南部近海,海洋季风可长驱直人。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的气候对树木的生长特别有利,素有“宜林山国”之称。省内茶区,森林茂密,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同时,高山云雾缭绕,茶区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加之多夜雨,晚间倾盆大雨,次日天空晴朗,对茶树芳香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极为有利。茶树的原产地,天赐茶树系统发育和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陆羽《茶经》早已记载:“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而思、播、费夷诸州均在贵州境内,具有贵州特色的茶应运而生,可谓天作之合也。  相似文献   

12.
张其生  王英  陈立杰 《茶业通报》2005,27(3):133-134
为什么说古夜郎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首先,在夜郎中心区域的贵州西南部南、北盘江的普安、晴隆、盘县、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现有大批野生乔木型大茶树,据贵州省茶科所刘其志在“再论茶的起源与原产地”一文中明确提出,黔滇桂台向穴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存在许多内陆湖泊和沼泽地带,因而沼积了陆相沉积的紫红色酸性砂质岩,并夹有煤层,茶树这个被子植物,就喜生在这种酸性土壤,需要潮湿而排水良好的生存条件,贵州南、北盘江诸多县域各处仍存在野生乔木大茶树的原因。又据贵州省茶科所科研人员在…  相似文献   

13.
陕西茶史略     
陕西南部的安康,汉中两地巴山山区是陕西茶叶生产地。由于北有秦岭雄踞,南与四川毗邻,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古代曾同属巴地,都处于茶树原产地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间地带。在茶树由原产地向东南传播的过程中,陕南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陕西茶史是我国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据有关史料记栽,分为四个时期叙述。唐前——巴蜀茶陕南茶史是古代巴蜀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的夏、商两代,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任河以西的今汉中,安康地区各县,与四川、贵州部分地方均属古梁州范围,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才并入雍州,沼于长安丰镐村。春秋战国时代,除被秦,楚割据88年(公元前475~387年)外,据《史记》云:“前387年,蜀取我  相似文献   

14.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6-17
1985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中国广大茶叶工作者不辞千辛万苦,深入边远山区调查研究,在贵州婺川、怀仁等地发现了大茶树,为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提供了一定的证明。解放后,随着全国各地茶叶科研机构的建立与科研工作的深入,在茶树原产地的考证上不断取得突破,在云、贵、川、湘、桂、粤等省区发现了一系列大茶树,其中尤以云南各地发现的大茶树最多、最大、最古老。据初步统计,目前云南已有27个县境内发现有古茶树单株或群落,有栽培型、野生型及过渡型三种类型,其中树高在数米乃至数十米以上的有20多处,主干直径在1m以上的有10多株,树龄在1…  相似文献   

16.
泾县白茶树     
皖南泾县,是个老茶区,产茶历史早,据泾县《县志》记载,在唐宋时(公元618—960年)就产有白云茶。近几年,在本县境内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容、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巳陆续发现有白茶树。今年春茶期间,我们几次到汀溪乡查看了两棵白茶树,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大坑村小坑村民组吕长青家屋前茶园地里,有自茶一棵,树高130厘米,树幅80厘米。据当地茶农介绍,前几年这棵自茶的叶色比今年白。今年萌发的新枝叶色浅黄带白,叶脉稍绿。制出的千尖茶样品呈绿黄色,冲泡后绿色逐渐消失,叶底呈黄白色,汤色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国内发现利用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760—770年间,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即载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贵州、夷州……。其思、播、贵、夷往往得知。其味极佳”。现省内各少数民族关于茶叶的一些方言还与我国唐代以前的多种茶义汉字的音韵相似,有的还保留着较为原始利用茶叶的方式。贵定县农业局宫光华同志,于1981年还在昌明区岩下公社海拔1960米的铁锁岩半山腰地带,发现了数株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大根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培育特色优良品种,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贵州4个地方茶树品种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鸟王茶’、‘都匀毛尖茶’、‘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品种群体内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幅较大,分别为0.1792~0.8328、0.1745~0.8518、0.1480~0.6507、0.1516~0.8691,Nei’s基因多样性与Shannon信息指数及品种内RPAD谱带多态性显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依次降低。4个地方群体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特色优良品种,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贵州4个地方茶树品种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鸟王茶’、‘都匀毛尖茶’、‘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品种群体内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幅较大,分别为0.1792~0.8328、0.1745~0.8518、0.1480~0.6507、0.1516~0.8691,Nei’s基因多样性与Shannon信息指数及品种内RPAD谱带多态性显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依次降低。4个地方群体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相似文献   

20.
茶树“花资源”是一种无需栽种培育、丰富且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文章在对茶树花及其内含成份和效用的研究基础上,测算出贵州茶树花的资源总量,指出对贵州茶树“花资源”的产业化意义,提出了茶树花加工的初步设想及今后对其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