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立地条件对露天矿排土场植被重建的影响,选取了5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复垦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结合重要值、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hann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ws)等植物多样性指标对5种立地条件下植物群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和群落的稳定性指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共出现植物22种,隶属于8科20属,人工种植的多年生豆科、禾本科植物是排土场植被重建初期的优势种;立地条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显著,经客土改良的平面复垦地Ma指数最高且丰富性阈值达到"丰富"水平,地形为坡面的两个样地具有较高的H′指数和Jws指数;立地条件可以对重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产生影响,且地表物质性质对群落相似性的影响大于地形对群落相似性的影响;监测的5个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群落不稳定,相比之下,客土样地的平面群落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立地侧柏林下植被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土壤和枯落物是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主体,同时,林下植被的生长可以指示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设置了3种立地类型12块侧柏人工林样地,研究了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与林地土壤和枯落物涵养水源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林下植被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阴坡厚土立地下灌草生物量最大(6671.66kg/hm2),阳坡厚土次之(6099.70kg/hm2),阳坡薄土最小(4998.73kg/hm2);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特征差异显著,阳坡薄土平均土壤容重最小(1.267g/cm3),平均非毛管孔隙度最大(13.766%),阳坡厚土情况与之相反;阳坡薄土立地条件土壤持水量最大,枯落物持水量最小,阴坡厚土居中,阳坡厚土与之相反;林下植被可以指示侧柏人工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林下植被生物量越大说明其林地水源涵养能力越弱,决定系数r2=0.99。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植被自身生长两方面,分析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化、干旱、盐碱地、污染土壤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植被自身生长两方面,分析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化、干旱、盐碱地、污染土壤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河源区植被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将江河源区的天然植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灌木与灌丛植被区、草原植被区、草甸植被区、荒漠植被区和湿地植被区6个区,并分析了各植被区的分布范围及其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崇左市凤凰山林场林区内选用常见的马尾松与尾叶桉进行林下植被对比调查,总结这2种人工林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桉树人工林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是比较丰富的;林地原生植被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立地条件的好坏以及营林造林措施的优劣是影响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营口地区盐渍土的土壤植被条件,提出以土壤盐分含量、地下水位和土壤质地作为立地条件的主要因子,将该地区的造林立地条件划分为十一种类型。进一步分析了该地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按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分别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是根据特定区域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以保持森林最基本的自然结构特征,实现长期稳定的林木生长和林分发育,满足森林经营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服务需求;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拟通过对衰退人工刺槐林进行定向培养,研究江淮地区退化人工林林地的更新复壮和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营口地区盐渍土的土壤植被条件,提出职土壤盐分含量、地下水位和土壤质地作为立地条件的主要因子,将该地区的造林立地条件划分为十一种类型。进一步分析了该地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按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分别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乐都县植被类型构成特点的分析,运用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提出应采取充分利用地带性植物物种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封山育林、仿拟自然演替规律、集雨造林与径流林业等技术恢复林草植被。  相似文献   

11.
马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29-12431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了设计中的生态概念及现存的概念误区,误区包括生态概念运用泛滥;片面强调生态的自然性;盲目赋予景观人文文化。以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改造为例,分析了该园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目前"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比较保守,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活动比较单一,景观层次杂乱、人文景观薄弱、景观特色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负面现状;提出了以"生态山水园林"为主题,遵循将挖掘营造人文景观与保护完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进行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设计;最后从整合、保护、恢复、营造4方面论述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乡村借助绿色生态进行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本文以靖江市 生祠镇东进村为例,对该村如何构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模式进行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生态位概念的演变历史,生态位概念已从生境生态位、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发展到时间生态位;试图将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动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合理利用生态位理论,使其在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工具.最后就生态位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陆地干旱地区新疆自然生态主要为草原生态和荒漠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以水利为主体的人工绿洲生态建造速度快于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干旱区新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忽略自然环境水利发展观面临挑战,本文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结合干旱区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注重水利生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水利与河流共生系统、把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正成为创新的动力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内涵一致性,研究开放科学对于创新生态的动力作用机制,为开放科学创新生态研究,以及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开放科学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建立开放科学“资源-过程-主体-行为”内涵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开放科学的开放创新内涵,从创新过程的角度分析开放科学对于创新生态的作用机制。[结果/结论]开放科学创新生态已形成,开放科学和开放创新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开放科学在创新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作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创新阶段开放流动,加速开放科学创新、开放式创新、公众创新和负责任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也从多放面给予“绿色”与“生态”的关注。但对于“绿色”与“生态”内涵的理解,某些生态学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还有待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应从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现实中建成。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经济开发强度和经济开发速度等4个综合性变量作为描述脆弱生态区的状态变量,建立了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并以内蒙古的翁牛特旗和敖汉旗脆弱生态区为例,对不同经济开发活动方式下脆弱生态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开发活动对脆弱生态区的演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乡村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的持续有效利用.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乡村地区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性,然后着重论述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态网络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等几种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最后提出,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可以推动乡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农户庭院经济的八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户庭院经济的“认识-规划-实施”的关系、“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关系、“庭院开发、大田生产、乡镇企业”的关系、“过去、当前、长远”的关系、“种、养、加、服”四业的关系、“领导、技术人员、农户”的关系、“试验、示范、推广”的关系、“人、财、物”的关系等八个关系进行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沙地云杉林的天然分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了解国内外沙地云杉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从而为在高起点上制定沙地云杉研究计划,为我国防风治沙、改造西部退化地区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