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黄素常见的种类有玉米次黄质、黄体素、紫黄质、玉米黄质、新黄质、隐黄质等,其中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效率,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  相似文献   

2.
(一)改善肉鸡肌肤颜色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肉鸡皮肤、脚胫的黄度已被列为其是否为天然产品的评判标准。目前市场销售的肉鸡,由于缺乏天然色素沉积,使得皮肤及脚胫着色浅淡,呈青灰、淡白色,显然不具备要求。虽然不同品种肉鸡皮肤着色性能不同,但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上的黄色物质都相同,即叶黄素(又称含氧类胡萝卜素)。叶黄素是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常见的叶黄素有黄体素、玉米黄质、玉米次黄质、紫黄质、新黄质、隐黄质等。其中仅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作用。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包括肉鸡在内的绝大多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黄素的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超 《广东饲料》1998,(4):14-17
造成夏季肉鸡着色效果较差的原因较多,譬如:高温使肉鸡减少采食饲料及叶黄素的摄取;高温季节里肉鸡的病虫害明显增多,真菌毒素污染的机会也大为增加;等等。本文着重介绍玉米叶黄素(包括玉米蛋白粉)的基本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问题。1.叶黄素含且的季节性变异:叶黄素(Xanthophyll)是含氧类胡萝卜素(Oxycarotenoids)的总称,包括黄体素(Lutein)和玉米黄质(Zeaxanthin)。它们属于含共轭双键的长链化合物,其化学性质极为不稳定。当玉米或玉米蛋白粉贮存时间过长或者贮存条件不适当时,它们在玉米或玉米蛋白粉中的含量就…  相似文献   

4.
一叶黄素因素叶黄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黄体素,广泛分布于植物子叶中,其中黄玉米、苜蓿草、金盏花粉、草粉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较好;玉米黄质,玉米、辣椒、柑橘、苜蓿草、万寿菊及蘑菇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好;隐黄素,玉米、番木瓜、苜蓿和柑橘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柑橘黄素,在柑橘皮、辣椒中含量丰富,细菌和真菌中也含有少量的柑橘黄素,着色效果一般;虾黄素,存在于虾、蟹、牡蛎、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呈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真正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农村散养土鸡机体组织和鸡蛋中类胡萝卜素成分,试验选取100只农村散养土鸡,同时收集100枚土鸡蛋,通过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鸡机体组织和土鸡蛋蛋黄的色度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土鸡蛋蛋黄色度8 ~ 14度|蛋黄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总叶黄素28.83 ~ 106.94 mg/kg,主要以黄体素和玉米黄质为主,同时也含有斑蝥黄、β-胡萝卜素、虾青素和辣椒红素等|(2)土鸡脚蹼色度1 ~ 6度,总叶黄素6.78 ~ 43.88 mg/kg,主要是黄体素、玉米黄质和斑蝥黄等|(3)土鸡脚胫色度2 ~ 8度,总叶黄素14.59 ~ 58.22 mg/kg,主要是黄体素、玉米黄质、斑蝥黄和辣椒红素等|(4)土鸡皮肤色度1 ~ 6度,总叶黄素4.68 ~ 5.29 mg/kg,主要是黄体素、玉米黄质、斑蝥黄和辣椒红素等|(5)土鸡脂肪色度4 ~ 12度,总叶黄素4.55 ~ 7.38 mg/kg,主要是黄体素、玉米黄质、斑蝥黄、β-阿朴酯和辣椒红素等。结果说明,色泽越深的组织样品,其类胡萝卜素含量越丰富|同时也得出公鸡机体各部分色泽均比母鸡深,说明公鸡着色能力比母鸡强。 [关键词] 散养土鸡|土鸡蛋|类胡萝卜素|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法研究了浓度、温度、吐温20(Tween20,下同)、根皮素对鸡离体小肠细胞对黄体素和一切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体素和胡萝卜素的吸收呈浓度依赖性,培养温度对两者吸收无影响(P>0.05)。蛋鸡离体小肠细胞对两者的吸收方式可能为被动扩散;Tween20抑制了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其中对黄体素抑制作用较大;根皮素促进黄体素的吸收而抑制胡萝卜素的吸收。另外对蛋黄中色素分析发现其中主要沉积叶黄素。  相似文献   

7.
1叶黄素由于只有自由态叶黄素才能被肉鸡吸收,存在于饲料原料里的棕油酸二酯态叶黄素,必须被水解成自由态之后,才可被鸡所利用。Fletcher等(1986)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处理后(皂化)的叶黄素,比没有水解处理的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上的着色效果高出将近一倍(表1)。在同一试验中,Fletcher等还采用光泽仪,分别测定肉鸡皮肤的光泽(L)、红光值(a)和黄光值(b),其中黄光值与肉眼观察结果相吻合。大量的生产实践也证明,经过提取与水解处理的万寿菊花着色剂,比未经任何处理的万寿菊花粉的着色效果要高出…  相似文献   

8.
多数品种的鸡皮肤为黄色,黄色皮肤的鸡体内存在着叶黄素,喙、腿、脚、皮肤的黄色就是其中所含叶黄素的表现。鸡体内叶黄素来源于饲料,母鸡在产蛋前采食了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黄玉米等,其中所含色素物质在鸡体内转化成叶黄素,这些叶黄素贮存在鸡的皮肤、喙、脚等部位和进入鸡蛋的卵黄中。蛋黄中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天然着色剂提高蛋黄色泽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鸡蛋已成为日常消费的营养食品,同时鸡蛋品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蛋黄色泽是除新鲜度之外已被消费者所广泛重视。因组成蛋黄色素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主要是黄体素(lutein)和玉米黄质(zeaxanthin)等叶黄素...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叶黄素的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成夏季肉鸡着色效果较差的原因较多,例如:高温使肉鸡的采食量及叶黄素的摄取减少;高温季节肉鸡的病害明显增多,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等。本文着重介绍玉米叶黄素(包括玉米蛋白粉)的基本特性与夏季肉鸡着色欠佳的问题。一、叶黄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异叶黄素...  相似文献   

11.
影响肉鸡色素沉积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的因素1.1日粮因素1.1.1类胡萝卜素的来源饲料原料中的色素-天然类胡萝卜素有很多种,如玉米黄质、叶黄素、虾青素、斑蝥黄质和胡萝卜素等,不同着色剂有着不同的沉积效率,吸收过程也差异很大。如β-胡萝卜素仅作维生素A原,而着色效果差,未经皂化的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分别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33±0.52)℃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选取60日龄、初始体重(1209±72)g、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黄羽肉鸡14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 g/kg的常规或高玉米黄质叶黄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成活率显著提高;饲喂24 d后,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翅下皮肤的亮度(L*)值与黄度(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饲喂28 d后,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跗跖b*值显著提高,高玉米黄质组喙的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常规组胸肌b*值显著提高;常规和高玉米黄质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常规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着色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高玉米黄质叶黄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浅谈肉鸡的皮肤着色郭吉余(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鸡皮肤有二种色素,叶黄素产生黄色,来源于饲料,黑色素使皮肤变暗,由黑素细胞的一种特殊细胞所形成。任何鸡的皮肤颜色都是这二种色素中之一或两者同时沉积的结果,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中的沉积由一对...  相似文献   

14.
叶黄素源对鸡蛋黄着色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蛋蛋黄色泽的主要成分是叶黄素。由于鸡体内本身没有合成能力,故叶黄素的来源依赖于饲料。在生产中,饲料黄玉米中存在的叶黄素构成了蛋黄基础色,另行添加含有叶黄素的辣椒粉和斑蝥黄等原料,用较低成本得到色泽较深的蛋黄。本文试比较不同叶黄素源对鸡蛋黄着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草坪草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以Waters Spherisorb(ODS-2封口的色谱柱,测定正常光照条件下沿阶草(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高羊茅(Poapratensis L.)和草地早熟禾(Ophiopogon bodinieri Lévl.)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和构成.结果表明:主要类胡萝卜素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排序为叶黄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新黄质;由于不同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不同,所有类胡萝卜素均以其在整个类胡萝卜素中所占的比值的不同来衡量种间的差异;3种植物中的新黄质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叶黄素与叶黄素库(包括紫黄质、单环氧玉米黄质和玉米黄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沿阶草叶黄素/叶黄素库的比值最高,而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β-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库和新黄质)与α-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叶黄素)的比值,在3种植物中具有显著差异,以草地早熟禾为最高,而沿阶草最低.  相似文献   

16.
着色剂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色剂是一类增加畜禽和水产养殖动物产品色泽的添加剂。它能在动物体内转化和代谢 ,但不能在体内合成 ,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对禽产品起着色作用的是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 ,其中起着色作用的主要有叶黄素、隐黄素、黄体素、桔黄素等。这些化合物被肠道吸收后仍保留原来的结构和颜色 ,并在家禽皮肤、脂肪和蛋黄内沉积 ,使皮肤加深为黄色、蛋黄色、桔黄色或橙黄色 ,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提高了禽产品的市场价格 ,因此近几年来着色剂备受养鸡户的关注。1 着色剂的着色机理家禽从饲料中摄取的类胡萝卜素在体内溶于脂肪 ,当形成胆汁——类胡萝卜…  相似文献   

17.
色素是饲料工业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它既可改变饲料产品的色泽,增进畜禽的食欲,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可加深蛋黄等畜禽产品颜色,提高蛋品和肉品质量,满足人们对畜禽类产品的色泽需求。1 影响鸡皮肤和蛋黄着色的因素1.1 禽类品种和遗传因素  鸡的皮肤颜色是两种色素(叶黄素、黑色素)沉着的结果,叶黄素产生黄色,来源于饲料;黑色素使皮肤变暗,由一种特殊黑素细胞所形成。叶黄素在肉鸡皮肤中的沉积由一对染色体基因决定,而黑色素的沉积则受性染色体上的一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不同的黄皮肤肉鸡品系之间甚至于同一品系内…  相似文献   

18.
肉鸡表皮的着色度虽然同其营养价值毫无关系,但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和饲养者仍将肉鸡皮色作为衡量肉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直接影响肉鸡市场的价格。肉鸡表皮的着色度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有效供给量和在机体中的沉积总量。鸡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只能从...  相似文献   

19.
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特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如饲料残留多量玉米时,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使饲料转化率低,鸡生长缓慢,色素沉着减少,有时会引起腹泻或继发其他疾病。一、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的主要原因(一)传染性因素1.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为鸡群均匀度差,许多鸡生长发育不良,嘴脚苍白,羽毛松乱,有时表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2.球虫病是引起肉鸡肠炎和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慢性或无血便的小肠球虫病更易被人忽视。3.细菌性肠炎会引起肉鸡下痢。(二)…  相似文献   

20.
肉鸡消化不良的原因和对策毕英佐(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指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如饲料残留多量玉米时,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使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生长缓慢,色素沉着减少;有时会引起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