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沈农7号(沈农9421)”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0年以辽豆4号为母本,新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1996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1997年扩繁种植,1998~199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0~2001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2001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沈农7号”。1 沈农7号的特征特性1 1 特征 沈农7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110~120cm,茎秆粗壮,节数24节左右,分枝1~2个。叶片圆形,茸毛灰色,紫花,生育…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荚粒形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研究了大豆三种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系)的荚粒形成。无限性的沈农92-16和亚有限性的沈豆4号均以主茎结荚为主,全株着英率分别为23.26%和27.75%,有限性的沈农91-44主茎和分枝结荚数量相近,全株着英率为43.50%。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方程表达。同一植株前、中、后期和上、中、下段所形成的籽粒,其增重有快慢之别。一般前期和下段所形成的籽粒增重较慢,反之则否。无限性的沈农92-16  相似文献   

3.
谢甫绨 《新农业》2010,(1):35-35
<正>沈农12号(沈农99-22)是沈阳农业大学用沈农7号×Darby杂交选育而成的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新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32天,株高82.6厘  相似文献   

4.
翟惠 《新农业》2004,(5):45-46
沈农7号 沈农7号是沈阳农业大学以辽豆4号为母本,新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的联合支持下,沈阳农业大学大豆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育成了特异优质大豆新品种沈农17号,并于2011年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命名。沈农17号大豆新品种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2000年以铁丰27号为母本  相似文献   

6.
选用辽宁省育成大豆品种铁丰27号和沈农6号与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OhioFG1和HS97—4534作亲本,配成正反交4个杂交组合,探讨了短果枝性状的遗传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正反交F3、F4代中短果枝上的每荚粒数有所不同,以高值亲本作母本高于用低值亲本作母本的,这说明短果枝上每荚粒数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且F4代结果大于F3代。以短果枝荚数和粒数多的材料做母本,其F3和F4代的短果枝荚数和粒数也较高。说明,在利用短果枝性状时,配置杂交组合应以短果枝荚数和粒数较多的试材做母本。亲本沈农6号是多短果枝品种,其短果枝粒重率高达22.87%,以它为母本与美国的OhioFG1杂交,其F4代中短果枝的粒重率也高达到7.21%。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辣椒品种鉴定筛选试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97-1999年在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进行的日光温室辣椒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陇椒1号、陇椒2号、陇椒6号、97B30、沈椒4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6.3%、21.7%、49.7%、21.3%和7.0%,而兰椒3号、桂木斯、湘研1号均比对照减产;同时在武威、白银、平凉进行了多点鉴定试验,两个年度试验的平均产量陇椒1号比对照增产19.90%和28.6%,陇椒2号增产33.7%和23.8%,陇椒6号增产39.7%和32.5%;并介绍了3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00,(10)
水稻新品种沈农 159是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于 1985年以黄金光为母本,辽粳 5号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经 8年的选育于 1993年育成,取其田间区号定名沈农 159;再进经 5年的品比、省区试 (区试号为 1578)、生产试验和示范等规范程序试验,均达标, 1999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沈农 159。   沈农 159生育期 159天左右,株高 95厘米,叶片上挺,株形紧凑,分蘖力强;穗子直立长约 15厘米,每穗粒数 100粒,结实率 90%,千粒重 25克;产量潜力高,每公顷在 8480~ 10170公斤;米质较优,在测定的 9个米质性状中 7项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宽、透明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 )达部颁一级标准, 2项 (垩白率、胶稠度 )达部颁二级标准。抗寒性好,抗倒伏性强,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的田间抗性好,纹枯病和稻曲病较轻。   沈农 159是目前产量较高、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适宜在辽宁中南部有效积温达 3200℃稻区种植。 水稻新品种——沈农159$沈阳农业大学科研推广处  相似文献   

9.
沈农黑豆2号     
沈农黑豆2号是沈阳农业大学以沈农94-1—14为母本,抗病、抗倒性强的外引黑大豆品种10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黑豆新品种,200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谢甫绨 《新农业》2013,(13):24-25
在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的联合支持下,进行了沈农18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沈农18号[辽审豆(2012)146号],并于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命名。一、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分别为36.5mg/株和36.4mg/株,铁950719—2分别为28.2mg/株和21.4mg/株);钾素利用效率和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沈农6号均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分别为64.8g&#183;g^-1和78.3g&#183;g^-1,铁95079—2分别为57.8g&#183;g^-1和68.2g&#183;g^-1)。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产量形成,结果表明,沈农6号的生物产量在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这说明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都较大。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最大积累速率也不同。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最大积累速率有降低的趋势。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以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的植株籽粒所占的比例最大(37%)。种植密度为7.5万株/11m2和15.0万株/hm^2的群体籽粒分布均集中植株中下部,而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的籽粒主要分布于植株中上部。短果枝出现的最早层次都是在20~30cm。在植株上,短果枝的分布位置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施肥水平与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差异显著。这说明:对沈农6号而言,种植密度对产量形成更为重要,并且施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种植密度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在沈阳市新民地区进行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品种,有11个品种较辽星1号(CK)增产,分别为辽星20号、辽星13号、盐粳377、盐试6号、盐901、99-3、沈农9903、沈农02-5、沈农9816、沈农04-3、沈农Y2010,其中以沈农9816产量最高,达到10 955.6 kg/hm2,增幅为17.8%;其次为辽星20号,产量达到10 800.0 kg/hm2,增幅为16.1%,这2个品种目前已在沈阳市新民区推广,其他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千重浪1号是由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1998年以沈农265为母本,沈农9715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相似文献   

15.
黑豆新品种     
陈振武 《新农业》2005,(8):46-46
沈农黑豆2号是沈阳农业大学以沈农耻114为母本,抗病、抗倒性强的外引黑大豆品种10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黑豆新品种,200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农大早红”是以早粉2号作母本,沈农2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优良性状互补,育成的高产、优质番茄早熟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中等,第1花序着生第6至第7位,花序间隔1~2片叶,三穗果封顶,属矮自封顶类型.耐寒力较强,座果率高,物候期早,果实发育快,定植后52d始收,比双亲提早4~6d,前期产量超标22.8%,总产量超标26.9%果实近园形,红色,平均单果重119.2g,果实酸甜适度,风味好,果皮略厚,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5%.适于日光温室,大、中、小棚覆盖和露地早熟栽培,单干整枝,9株/m ̄2以上,常年产量为5.2~6.0kg/m ̄2.  相似文献   

17.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粉病、赤霉病。2005年我镇种植“扬麦13号”19980亩,在旱灾、虫灾严重情况下,平均亩产355.4kg,其中两块千亩丰产方亩产达3814kg,比相邻的大面积“扬麦13号”单产增7.4%,比常规品种增21.7%。  相似文献   

18.
连嘉粳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嘉粳1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优质中粳新品种,2002年在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27.8kg/667m^2,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同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69kg/667m^2,较对照增产3.4%。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2000年7月7日、8月7日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两次模拟棉铃虫特大发生年份虫口密度进行棉田大罩笼接虫、考察其抗虫效果和受害后的结铃结构,考察结果表明,南抗3号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抗性,受害后仍表现较强的结铃性。两次考察,南抗3号棉铃虫活虫数比对照苏棉12号分别平均减少86.2%和93.8%;蕾害率减少85.7%和82.4%,铃被害减少92.8%、91.7%。8月17日大铃被害减少92.9%。南抗3号总结铃数比苏棉12号增加31.16%,且结铃早、吐絮快,到10月11日平均总絮率达79.29%,比对照47.24%高32.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青稞北青六号于1986年用71-24-1做母本,北青一号做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经过一系列程序试验,比北青一号增产7.9%,比北青三号显著增产24.1%,在较高肥力条件下,产量可达4.5t/hm^2,一般肥力条件下,产量可达3.75t/hm^2。生育期110-120d,比北青三号早熟7-10d,具有早熟,丰产性好,抗倒伏、品质优(粗蛋白质含量15.1%)等特点。栽培上忌连作,秋深翻、施足基肥,适时早播,注意防治条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