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俗中的茶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四川茶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茶俗文化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民间饮茶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可以窥见四川人幽默诙谐的饮茶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探寻川人饮茶习俗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以茶的重要民俗事象,即茶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茶馆文化来概述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2.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汉族茶俗风情湖南省益阳茶厂吴尚平汉族,系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民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广,其饮茶习俗也千姿百态,构成了中国茶俗的主要内容。现将全国各地汉族人民的饮茶习俗搜集成篇,以飨读者。桃花源擂茶挑花源擂茶原名三生汤,也称三生饮。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放在...  相似文献   

4.
茶中缘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主要饮料之一,被称为“国饮”。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是老么,但开门七件事却不可少它。在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城乡居民喜欢饮茶,几乎镇镇有茶馆,集集有茶炉,更有一种古朴而富含饮茶文化内涵的茶俗。茶俗以“姻缘茶”为主,被称之为“茶中缘”。此外,还有“和事茶”、“成交茶”、“待客茶”、“祭奠茶”等等,不胜枚举。现说一下“茶中缘”吧!在当地,一般青年男女经人介绍或志愿结合,第一次总须长辈带着男孩到女家说合,谓之“相亲”。见面坐定后,经过介绍互相谈话之中,如果女家相中,便由…  相似文献   

5.
从茶馆到茶艺馆 ,中间一个字的横插 ,历经了一千多载。饮茶的起源 ,众说纷纭 ,未有定论 ;茶馆的源起 ,是莫衷一是 ,尚需博考。心契美好的中国人 ,情愿把它们归功于远祖神农氏与一善心老妪。因而 ,茶馆自其雏形起 ,就带着中国人独有的神奇风情。但不管怎样 ,“在那古老的或稍有装潢的茶厅里 ,一壶绿茶 ,两三朋侣 ,身体歪斜着 ,谈的是海阔天空的天 ,一任日影在外面慢慢地移过” ,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 ,“的确 ,再没有比茶馆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东方人那种悠闲、舒适的精神了。”(钟敬文先生语 )中国的茶馆 ,萌芽于西晋 ,…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益阳茶厂团委书记吴尚华同志撰写的《说茶》一书,新近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说茶》一书分《名茶宗系》、《饮茶神话》、《名茶传奇》、《中外名人饮茶趣闻》、《民事茶俗》等六部分,全书共计十六万七千字。该书用故事、散文、游记的形式写成,笔调新颖,文字流  相似文献   

7.
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茶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主要供客品茶、吃茶点、休息、娱乐、联络感情、沟通信息(1).茶馆是中国特有之物,它特别发达,与"酒肆"、"酒坊"一样深受中国民众青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根据茶馆经营方式和特点,茶馆也被称为茶肆、茶坊、茶楼、茶邸、茶房、茶舍、茶亭、茶厅、茶座、茶社、茶棚、茶寮、茶室、茶屋、茶居、茶铺、茶店、茶居、茶园、茶舫、茶船、茶担、茶桌等,称谓丰富多彩.茶馆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市场上已有茶水出售.  相似文献   

8.
吴立民 《农业考古》2001,(2):248-252
茶文化 ,禅文化 ,融成茶禅文化 ,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 ,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 ,东晋僧人 ,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 ,以饮茶苏 (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 )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 ,演至唐代 ,而茶文化兴起 ,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 ;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 ;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9.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6,(5):130-134
一、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历史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在自今山东河北邹、齐、沧、棣等地通往洛阳、长安这一路的大小城市中,有人开设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在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10.
话说北京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馆不仅是人们饮茶小憩、享受品茗乐趣的好去处,而且还可以从茶馆里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历史掌故,乃至世道的兴衰。凡是看过老舍先生著名话剧《茶馆》的人,都会对北京的市井生活和民间疾苦,产生深刻印象。茶之成为商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据陆羽《茶经》引《广陵耆老传》中说,在晋元帝时,就有老妇人每天清晨提着一罐茶水,到市场上去卖,市民们纷纷购买,由此推断这就是茶馆的雏型。明确记载有关茶馆的最早文献,是唐代宗(公元七六二——七七九年)时封演的《封民闻见记》:“闰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见卷6)唐中期时,饮茶风气愈益盛行。市廛间随之出现了卖茶水的  相似文献   

1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2,(5):231-236
南京茶文化历史悠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风习在南京兴起,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以茶为祭、以茶为赐等礼仪不断出现,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渐趋重要。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繁荣时期,唐代中期,以栖霞山为中心,南京地区出现了早期的茶园、茶馆、山茶种植。明清时期,南京城市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北京大学刘学忠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贷《陶庵梦忆》中即称茶馆,《儒林外史》中多称茶馆,清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茶馆起于何时,史料无有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  相似文献   

1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4):120-133
所谓茶俗,是民间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展而自然积淀起来与饮茶相关的文化现象,简单地说,茶俗就是民间的饮茶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信仰、经济等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茶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盛局面。特别是有些地  相似文献   

14.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0,(4):106-107
一、茶浴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所涵盖的面极广,包括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例如茶话、茶诗、茶文、茶联、茶书、茶俗、茶德、茶艺、茶具、茶馆、茶食,以及茶与名人、茶与健康、茶与贸易、茶与宗教、茶与戏剧、茶与音乐、茶与美术等。而茶浴也是诸多茶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茶浴及其重要意义。用茶汤沐浴,在我国南部山区人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普遍。研究表明,早在殷商时期,居住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一带的闽越族就流行有一种洗岩茶浴的习俗。茶浴,说起来比较简单,就…  相似文献   

15.
湖北茶联     
湖北饮茶历史悠久,各地名胜、茶凉亭、茶馆等,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茶联,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拾掇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丁文 《农业考古》2015,(2):92-97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它不仅仅是商业服务性质的专用饮茶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和交际的地方。无论是何地的茶馆,皆有其共通之处,那便是一个"闲"字。茶馆的经营项目围绕休闲而展开,茶馆的经济生长点是休闲,茶馆的繁荣依托休闲经济的规模;茶馆的文化是休闲文化,因此,茶馆的品位取决于休闲的品位。  相似文献   

17.
新篁的茶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是20年代,流传在浙北古镇新篁镇上一些茶馆酒肆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活龙活现地勾画出当地人好饮的习性。新篁人最喜欢饮茶,早晨起床润喉清肺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疲惫之际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会晤聊天一碗茶;邻居纠纷消释解嫌一碗茶……于是乎茶摊、茶馆、茶厅皆应运而生。无论闹市街背,还是茅店野村,均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嘉禾新志》载: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8.
也可以清心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之,而能从中饮出境界者,则人数寥寥了。茶饮到了一定层次,花样与方式也开始繁复起来,譬如日本的茶道,其程序和仪式早已超越了饮茶的本身,成为了一种茶文化,它的精髓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至高无尚的禅意上。中国人民是一个善饮茶的民族,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茶、四川蒙顶茶、峨嵋清茶、云南下关砣茶、东江擂茶诸名茶享誉神州,而茶馆更是星罗棋布,遍布大江南北。闲来三俩新朋老友相邀,以话泡茶,浅浅而饮,待茶汁微淡时,人情味却越发浓起来,这时面前的清茶已退居其次,把盏轻啜的仿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闲情逸志,一杯好茗在手,万件俗事皆丢矣。最不济的乃端杯牛饮者,甚有暴食天殄之虞。一日远友来访,嘱妻取出珍藏已久的一级旗枪待之,但尚未等枪干在杯中缓缓打开紧卷的大旗,客便已一饮而尽,且皱眉叹曰:“苦煞人”。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9.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而且早已波及异国,在日本名为“茶道”、韩国名曰“茶礼”以及英国遐迩闻名的“下午茶”文化都源于此。而且时至今日,诸如日本、英伦诸岛的饮茶之风愈演愈烈,其如火如荼之景观甚至远远超过了茶在其本土的风光。当然中国终究还是饮茶国,而且近年老祖宗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线危危的茶文化也仿佛有了薪尽火传的迹象。拿郑州而言,两年之前,茶馆还是稀罕物吧!但现在,走在街头冷不丁冒出几个古雅的门头,仔细辨识下来就发现那不是别的,是──茶艺馆。据业内人士称,郑州市目前的茶馆至少有30家,短短两年冒出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