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兔豆状囊尾蚴病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家兔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流行需要犬等肉食动物作为终末宿主,一般在养犬的养殖场较为多发。1.1 流行病学 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家兔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犬、猫等肉食动物是本病的终末宿主,而兔是本病的中间宿主。主要传播方式为消化道,感染成虫的犬、猫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孕节或虫卵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家兔通过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饲草、饮水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1兔豆状囊尾蚴病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家兔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流行需要犬等肉食动物作为终末宿主,一般在养犬的养殖场较为多发。1.1流行病学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家兔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犬、猫等肉食动物是本病的终末宿主,而兔是本病的中间宿主。带虫的犬、猫、狐狸以及病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为消化道。感染成虫的犬、猫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孕节或虫卵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家兔通过食入这些被污染  相似文献   

3.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家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  相似文献   

4.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主要感染家兔等兔形目动物.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寄生虫病中较普遍和较严重的一种,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因而临床用药不规范,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中国养兔业的发展.因此,作者综述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伴随着养兔业的快速发展,兔囊尾蚴病(rabbit systicercosi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兔群中日渐蔓延,豆状带绦虫(Taenipisiformis,亦称锯齿带绦虫 T.serrata)昔日在狼、狐和野兔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而今几乎被人们饲养的犬、猫和家兔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所取代。1 流行情况2004年10月,当地一獭兔场从外地引入400只獭兔、8条本地品种犬和4只猫。场内5名饲养员在饲养(笼箱饲养)着獭兔的同时,管理着散放的8条犬和4只猫。当时,该场对动物饲养等工作未  相似文献   

6.
家兔囊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伟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134-134
家兔囊虫病是由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因其囊泡形小如豌豆而得名。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绦虫的犬,家兔采食了被患犬粪便污染的草料后即感染豆状囊尾蚴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秋季节感染较多,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兔均感染,但很少致死。严重感染时,可使家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有10多个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犬、猫、狐狸等动物是豆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这些动物感染豆状囊尾蚴2个月后即可随粪便排出豆状带绦虫成熟的节片和虫卵,虫卵遇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发育为六钩蚴,家兔因吞食了被节片和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很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六钩蚴经肠管钻出肠壁,游离于腹腔或附着于腹腔器官,或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家兔成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8.
许伟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8,16(5):F0003-F0004
家兔豆状囊尾蚴寄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家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污染的草料而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秋季节感染较多,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兔均感染,但很少致死。轻微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可使家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家兔囊虫病是犬豆状囊尾蚴或犬连续多头蚴寄生于家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是家兔较平常的寄生虫病,发病广泛,感染率高,但对家兔很少致死。临床剖检中经常发现。轻微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可使家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给养兔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007年2月济南某公司引进一批成年家兔,部分兔腹部膨胀,用消炎药不见效来我处就诊,确诊为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小型商品兔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对90只患豆状囊尾蚴病的商品兔进行解剖,阐述了商品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总结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肝脏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肝脏损害,消化紊乱,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发展,该病的流行也逐渐普遍,严重的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和兔产品的质量。1发病情况1.1兔舍周围环境调查笔者主要调查了一些小型商品兔场,养兔数在几十只到上千只,兔场都位于农村或农户院内。调查发现兔场周围养犬者甚多,犬到处乱跑,农民又没有给犬驱虫的习惯。而大部分商品兔场养有护场狼犬1~2只,大…  相似文献   

12.
豆状囊尾蚴为家兔的寄生虫病,由豆状带绦史发育过程的中绦期幼虫寄生在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等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犬、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猫体内也可寄生。家兔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有的地方发病率很高,对养兔业的危害较大,使家兔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笔者在临床遇到一养兔户,兔群感染本病较严重。现将病例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常见的寄生虫病,笔者对其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兔专业户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常见的寄牛虫病,笔者对其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兔专业户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绦虫蚴病,大量感染时能引起兔的肝炎、肠炎,兔出现被毛粗乱、粪便不正常、持续性消瘦等症状。兔场一旦爆发此病,感染率几乎100%,造成兔群整体抵抗力弱,凡遇气候突变,易出现成批死亡,仔幼兔更甚。兔豆状囊尾蚴病未能引起人们重视,文献报道也少。  相似文献   

16.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肝脏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肝脏损害,消化紊乱,甚至死亡。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逐渐普遍,严重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1流行病学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狐狸等肉食兽的小肠,虫体长60~200厘米,白色,扁平带状。犬感染豆状带绦虫时,孕卵节片常随粪便排出,节片破裂散出虫卵,污染兔的食物、饮水及环境。兔采食或饮水时,吞食虫卵,卵壳被消化道内蛋白水解酶消化,六钩蚴孵出并钻入肠壁血管,随血…  相似文献   

17.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暴发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 ( Taenia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肝脏、肠系膜、网膜及骨盆腔而引起。寄生数量少时 ,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大量感染则可引起肝脏损害、消化功能紊乱、消瘦倦怠 ,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 995年 5月 ,我中心饲育的家兔虽经常规疫苗注射、球虫病及螨病防治等 ,仍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被毛松乱、消瘦、腹泻患病率高及整体生长发育迟缓等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抽样剖检部分术后兔及死亡兔 ,发现有豆状囊尾蚴感染 ,于是就对兔群进行了较系统的豆状囊尾蚴感染情况调查 ,并采取了相应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从豆状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得到Tp-dUTPase基因编码区,构建了pET32a-Tp-dUTPase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蛋白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兔豆状囊尾蚴病Dot-ELISA诊断方法对226份兔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Tp-dUTPase基因编码区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6 200,该重组蛋白能与家兔豆状囊尾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以重组蛋白Tp-dUTPase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Dot-ELISA诊断方法显示有较高的特异性(85.7%~92.9%)和敏感性(86.4%~88.0%),与其他种类兔寄生虫病阳性血清有较低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纯化的Tp-dUTPase重组蛋白可作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9.
<正>兔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狗、猫和其他肉食兽小肠内的豆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的一种绦虫蚴病。讷河市讷河镇铁路社区一养獭兔场发生了狗、兔间互相感染引起兔死亡的豆状囊尾蚴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兔豆状囊尾蚴病是因兔食入污染有豆状带绦虫的节片和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内穿行15~30天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发育为豆状襄尾蚴致使发病。因此,兔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犬、猫和狐狸等野生动物为终未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