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早稻秋种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个生育期相近的早稻中的早熟和早中熟水稻品种在1996-1997年7月21日至8日每5天一次的分期直播中生育特征表现出了广泛的差异。根据各品种随播期推则产量迅速下降的特点,认为即使最适宜的早稻品种翻秋最迟不应超过7月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中熟杂交稻“协优2374”为供试组合,采用盆栽,对二晚旱床育秧播期、播量、栽期、栽插深度和抽穗期温度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6月22~27日)、稀播(每公顷450kg)、早栽(7月28日以前),是争取早熟、确保安全齐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浅栽分蘖早发,熟期提前,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抽穗日平均温度与结实率呈正相关,低于20℃和苞期低温、抽穗期温度回升,结实率均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早穗的原因,即没有掌握盘育秧的秧龄特性和品种特性、早晚稻熟期搭配不当造成秧龄过长,以及适期足龄抛栽后,平躺苗和部分斜立苗的立苗期长而"变相秧龄过长",均导致主茎在本田的营养生长期缩短,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产生早穗.提出了严格控制秧龄,稀播匀播增加秧龄弹性、清理大田、高抛匀抛扶苗以缩短立苗期,并合理肥水促早发等预防和补救早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床育秧原为北方寒地一季稻区抗低温育秧技术,引入南方双季稻区用于早稻育秧后,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面,我们于1993年对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二季晚稻旱床育秧选用中熟、大穗型杂交稻组合,7月28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可获得节约专用秧田和增产的良好效果,产量可超过7500kg/ha。播量与移栽期的产量关系,以移栽期的作用效果>播量。早、中、迟三类不同熟期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总积温依次为2731.6~2707.2、2890.3~2947.1、3032.5~3140.9℃,早栽早熟系数分别为0.29、0.43、0.86。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粳稻品种常农粳151、武运粳31、上农粳2号和华粳40为供试品种,采用软盘旱育方式育秧,以280万/hm~2大密度抛栽,以期筛选双季晚稻软盘旱育抛栽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优质品种常农粳151采用软盘旱育抛栽可以实现安全生产,产量为6.77t/hm~2,适宜于庐江地区双晚生产;上农粳2号全生育期132d,较常规品种提前齐穗,成熟度好,双晚生产安全性较高;传统对照品种武运粳31,生育期138d,产量构成均衡,产量表现较好,产量为7.45t/hm~2。因此,常农粳151、武运粳31和上农粳2号均适宜在庐江地区种植,可以作为"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周年生产模式的晚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品种及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最高,达2553.15 kg/hm2,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低;与早中熟大豆品种比较,晚熟品种与早熟马铃薯的生殖共生期较短,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播期为4月30日时产量最高。中晚熟大豆品种的适宜播期为4月30日,播期为5月10日的早熟品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选择 双晚软盘育秧秧龄弹性比较小,抛栽的秧龄以25夭左右,不超过30天为好.因此,必须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熟晚稻品种(组合)为好,如汕优64、中优晚l号、秀水664、70优04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早中熟品种(110~120d),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120~125d)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看,早熟品种随播种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6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6月18日~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要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越早播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抛秧和手栽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的不同熟期杂交晚稻全生育期的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颖花数早熟组合显著低于迟熟组合,但实际产量抛秧的早熟品种极显著高于手插的迟熟品种。说明晚稻利用早熟组合采用抛秧栽培技术,只要抛足434孔塑盘秧825~900盘/hm22粒谷苗,完全可以达到晚稻中迟熟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早稻嘉育948和嘉育293,晚稻甬粳18和丙97-209,进行连作稻旱育抛栽的茬口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与旱育秧手插相比,旱育抛栽的水稻有效分终止期提早2 ̄5d,最高苗增加77.7万 ̄114.2万/hm^2,生育期延长1 ̄2d,有效穗增加15.2万 ̄66.7万/hm^2,每穗总粒增加1.6 ̄6.03粒,旱育抛栽连作水稻的品种搭配组合以嘉育948与丙97-20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编织布育秧不同秧龄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秧龄抛栽时,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在秧龄25-35d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对调整我省玉米品种布局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对我省的玉米品种布局提出了初步设想,认为第一积温带以四单19熟期品种为主栽,第二积温带以白单9号熟期品种为主栽,第三积温带以龙单8号、龙单13熟期品种为主栽较宜.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 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 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 月21 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早香粳1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佳等优点,适宜在上海市作"国庆稻"种植。为促进"早香粳1号"在上海市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其在上海市种植表现的基础上,从适期播栽、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总结了该品种作"国庆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龄抛栽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在不同叶龄抛栽,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2.5~3.5叶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产量高、熟期早,可作为本地早熟品种进行推广,但应注意防病;"云薯201"和"云薯301"产量高,可作为本地中熟品种推广;"云薯301"、"中薯5号"产量较高,可作为本地早中熟品种使用;"早大白"产量低、熟期迟,不宜在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穗型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良好地区,通过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结果在头季取得较生产上主推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熟期较其在本地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高成熟3-4天,为再生稻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产量2700kg/hm^2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取得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人事大穗品种中稻-再生稻生产,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桂西北玉米生态区春、秋季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青青700、中熟品种桂单0810和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春播设6个播期处理:2月20日(T1)、2月27日(T2)、3月6日(T3)、3月13日(T4)、3月20日(T5)和3月27日(T6);秋播设5个播期处理:7月28日(T7)、8月4日(T8)、8月11日(T9)、8月18日(T10)和8月25日(T11).分别调查玉米的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播期推迟,春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缩短,其缩短时间主要体现在播种至抽雄阶段,抽雄至成熟阶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秋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延长,其延长时间主要体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平均延长天数占全生育期延长天数的59.6%.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在春播和秋播中随播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春播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出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早、中熟品种的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其最大值均出现在T2处理;对晚熟品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3处理.秋播不同播期对早熟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8~T9处理;对中熟品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均为T8处理;对晚熟品种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7~T8处理.[结论]春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早、中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秋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中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较早、晚熟品种强.百粒重是影响春播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出籽率是影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秋播产量的共同因子.桂西北春播玉米早、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晚熟品种可略为延迟,但最迟不宜超过3月中旬;秋播玉米的适宜播期在7月下旬—8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