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黄瓜"中农26"为试材,评估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间作万寿菊处理相比,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降低49.3%,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明显降低,黄瓜增产39.7%;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3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黄瓜地上部干鲜重均明显降低,但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黄瓜产量与对照无差异;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的2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4%,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降低,黄瓜生长较正常,比对照增产35.7%,并且与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的黄瓜产量无统计差异。因此,万寿菊的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的2倍是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较为适宜的间作密度。  相似文献   

2.
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及其内吸传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唑胺菌酯(开发代号SYP-4155),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药剂杀菌谱广、安全系数高、内吸性强,对多种病害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是我国"十一五"农药创制的主要候选品种之一.黄瓜白粉病是由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一种潜育期短、流行性强、严重危害黄瓜的病害[1].作者在明确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良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2],进一步研究了其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方式及其在黄瓜组织中的内吸传导性.  相似文献   

3.
"钦州黄瓜皮"其实是"三那黄瓜皮",即由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那彭、那思3个镇的本地传统土种黄瓜经腌制压榨而成的黄瓜产品,"钦州黄瓜皮"具有制作方法独特、清脆可口、味道纯正、色泽乳白微黄的特点,而享誉区内外.  相似文献   

4.
罗文娟 《广西植保》2013,26(1):25-27
"钦州黄瓜皮"原是由钦州市钦南区的那丽、那彭、那思3个乡镇的本地黄瓜经腌制压榨而成的黄瓜产品。因其具有制作方法独特、清脆可口、味道纯正、色泽乳白微黄的特点,是助餐增加食欲的上好小菜。近年来,特别是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产品"以  相似文献   

5.
 1983年我所试用"防老化"塑料棚膜成功后,便开始研究和推广了保护地黄瓜一年两季高产桂培技术。不但做到了春提早,又能秋延晚,在黄瓜周年供应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寡糖和钕复合处理诱导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壳寡糖和钕Nd3+对黄瓜幼苗的诱导抗病性及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 mg/L壳寡糖和10 mg/L Nd3+复合处理的相对防效达74.7%,比50 mg/L壳寡糖和10 mg/L Nd3+的单独处理分别提高22.0%和43.8%。分析比较壳寡糖和Nd3+单独和复合处理黄瓜幼苗后,黄瓜根部防御反应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比活性的变化趋势,发现壳寡糖和Nd3+复合处理黄瓜植株根部PAL、POD、PPO和GLU等防御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壳寡糖和Nd3+复合处理能诱导黄瓜幼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且诱导黄瓜抗病性的产生与激活黄瓜相关防御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宁阳县被认定为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申报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了评审,山东省宁阳县被批准认定为国家首批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该称号的取得标志着宁阳县在全国蔬菜(黄瓜)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种子产业是宁阳县一大传统优势产业,上世纪50年代就培育出享誉中外的"宁阳大刺黄瓜"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黄瓜新品种"脆香009"(组合名14D009)"、脆佳048"(组合名13D048)和"脆青306",通过了由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田间鉴定。1脆香009脆香009黄瓜极早熟,第一雌花节位3~4节,与对照燕白黄瓜相比,前2节位果实膨大速度快,采收集中,瓜长23 cm,横径4.1 cm,单瓜重191 g左右,长势强、适应性广,中抗霜霉病和白粉  相似文献   

9.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香  吴艳 《江西植保》2007,30(1):28-28,27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我市的黄瓜霜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ISTA滤纸法检测得出:20%邻烯丙基苯酚悬浮种衣剂按1∶ 30~1∶ 90药种比(质量比)包衣处理"中农8号"和"长春密刺"黄瓜品种的种子,对黄瓜种子安全,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5.75%~97.75%和80.00%~84.25%;PDA平板上检测药剂包衣处理对黄瓜种子带菌消毒效果显示,消毒处理效果达到66.67%~100%。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染色处理结合显微技术实验证实,邻烯丙基苯酚对危害黄瓜秧苗的土传病原菌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27.59和34.16 μg/mL;药剂处理使供试病菌的菌丝发生中空、解体断裂等异常现象。20%邻烯丙基苯酚悬浮种衣剂1∶ 30~1∶ 90包衣处理黄瓜种子后接种供试病菌,对腐霉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73.31%~100%和85.16%~100%;随着药剂包衣处理浓度的增大,邻烯丙基苯酚防治两种病原菌侵染危害黄瓜秧苗的效果提高,等效或者优于常规药剂福美双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戴启洲 《植物医生》2011,24(2):36-37
白粉病是黄瓜上发生普遍的病害之一,常与霜霉病并发,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阻碍黄瓜生产的发展。生产上主要使用甲基托布津等传统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了寻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以控制黄瓜白粉病的为害,笔者于2009年用5%己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不少城市发生了黄瓜黑星病,它主要靠种子传播,迅速蔓延,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黄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大棚、温室栽培的高产蔬菜,北方塑料大棚,温室中80%以上种植黄瓜。春大棚黄瓜每亩经济效益三、四千元以上,即使是露地种植,亩收益也在千元以上。但黄瓜黑星病为害不仅造成当地黄瓜生产的严重损失,并对全国黄瓜生产造成威胁。如何切实加强植物检疫和防治,迅速有效地控制黄瓜黑星病的蔓延为害,是当前蔬菜生产中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棚黄瓜的发展,和采用轮作的困难,黄瓜枯萎病日趋严重。鉴于黄瓜枯萎病菌寄生专化性较强,一般对南瓜侵染力较差,而黄瓜又容易嫁接在南瓜上,因此我们从1976年起,进行了黄瓜和南瓜嫁接防治枯萎病的试验。对嫁接苗的砧木亲和性、抗病  相似文献   

15.
黄瓜红粉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红粉病是永年县黄瓜新发生的病害。2001年11月在小龙马乡何营村少数棚室黄瓜上首次发生,发病棚率1.5%,病棚内黄瓜病株率2.5%~11.5%。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调查,该病在小龙马乡何营村、蔬菜园区、小郑庄村、大郑庄村等黄瓜棚室中都有发生,病棚率5%左右,病棚内黄瓜病株率9.8%~70%,病叶率30%~89%,病指8~53.6。2003年8月6~10日调查,黄瓜红粉病在部分露地黄瓜上发生,病株率10%~100%,病叶率4.5%~26.7%,病指0.5~7.5,发病面积占黄瓜种植面积的15%。1为害症状黄瓜红粉病一般发生在黄瓜生育中、后期,15~20片叶时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国内研制的新型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在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在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通过对捕捉孢子的形态进行识别,优化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如有/无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和空气采集时间;通过病害及孢子的动态监测分析大棚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不加装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为70 cm、孢子捕捉时间在10:00—10:30时段有利于孢子的捕捉。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连续7 d孢子捕捉总量具有强正相关性。连续多日监测到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且数量快速增加是黄瓜霜霉病发生或快速上升的一个预测指标。黄瓜白粉病发病之前没有监测到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且在病害盛发期分生孢子捕捉量仍较少。研究表明,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适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预测,但在黄瓜白粉病的预测上尚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百菌清复合剂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辽阳市保护地生产发展很快 ,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全市有保护地黄瓜 6 6 6 7hm2 ,出现了黄瓜专业村和许多靠种植保护地黄瓜而脱贫致富的专业户。但是 ,由于保护地黄瓜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多年连续种植 ,致使病害逐年加重。 1997~1998年调查 ,全市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诱发黄瓜幼苗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发的霜霉病是威胁黄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嫁接育苗和农药防治来缓解该病的危害,但由于农药用量大及次数频繁,往往导致黄瓜中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因此,黄瓜的抗病性育种及寻求提高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方法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在大田的发展,相对防效达69.9%~78.8%,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条件,在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了不同磁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黄瓜叶细菌膜相对透性,在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磁场处理黄瓜种子〈磁化水灌溉黄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