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物种重要值将在白洋淀湿地调查的30个2 m×2 m水生植物样方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选取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干物质含量、植物氮含量、植物磷含量、植物钾含量6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1)除植物钾含量外,大多数功能性状间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2)群落水平上,香蒲群落植物氮含量和磷含量最低,然而,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群落,芦苇群落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群落。(3)香蒲群落功能均匀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群落,功能离散度和Rao’s二次熵均表现为芦苇群落和香蒲群落较高,篦齿眼子菜群落显著低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群落。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水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间存在内在联系和权衡关系,功能多样性差异体现了不同群落可能受不同生态过程影响,资源利用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Robinia pseucdoacacia)、荻群落(Form.Miscanthus saccharifleus)、翅碱蓬群落(Form.Suaeda heteroptera)、獐毛群落(Form.Aelurbpus sinensis)、芦苇群落(Form.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群落(Form.Tamarix chinensis)和白茅群落(Form.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微地貌所决定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5.2%,空间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1.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2.2%,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占40.8%,这部分主要反映了群落自身互作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3.
红楠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点-四分法对尤溪县境内的红楠群落进行样地群落调查,对群落的主要18种树种测定了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楠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旺盛期。并对其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雾灵山蒙椴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在标准地调查和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雾灵山蒙椴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分布、区系成分、外貌特点、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并提出了群落的经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沙拐枣群落特征与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沙拐枣群落的组成成分及种的多样性、群落的外貌特征、垂直结构、分布格局和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的演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2.5197、均匀度为0.8004,个体密度为8.89株/100m ̄2,群落盖度约1%;沙拐枣种群王泊松分布,天然更新能力强,呈入侵状态;群落演替表现为初期种的多样性较高而向顶极方向趋于减少;并根据群落密度提出了治沙栽植密度为74-111株/亩和封沙育草中对沙拐枣群落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流沙过渡带,研究了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Tamarix ledeb)和白刺(Nitraia 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青檀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檀(Pteroceltis tatnrinowii)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样方调查研究。分析了青檀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计测群落的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青檀群落种类组成有32种,25个科,29个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占总属的92%,温带分布只占4%。群落组成种类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高位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是青檀群落的优势层片,占总种数的65.6%,地面芽占34.4%,群落可分乔、灌、草三层,灌木层H值最高为2.57,其次是草本层为2.15,乔木层最低为1.08。  相似文献   

8.
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 Pilger是第三纪残遗物种,属濒危植物.对江西宜丰县官山穗花杉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穗花杉群落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组成穗花杉群落的乔木共33种,其中,穗花杉株数最多,相对频度最高,相对多度最大,重要值最大;穗花杉群落结构比较完整,各径级保存了一定株数,该群落正处于顺向演替阶段,幼树和中龄树占优势,发展趋势良好,只要保持群落完整,演替将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木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和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白杨、国槐、枣树3种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时间结构等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枣树林昆虫群落复杂程度最高,寄生性昆虫数量最大;毛白杨昆虫群落中害虫数量和捕食性天敌昆虫数量最多;国槐昆虫群落在时间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中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为53种、85种、39种和77种;皆伐和间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皆伐8a后迹地群落与皆伐2a后群落相似性较小,而与间伐8a后群落相似性较大;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种类成分变更快.提出了合理经营和保护杉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一种自然化的存在, 也是表现绿色地球的一种永恒方式。对森林意象的哲学解读, 可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现象世界的森林与本体世界的森林, 物质化的森林与精神化的森林, 自然美学价值的森林与作为城市美学崭新样态的森林, 实用的森林、科学的森林与审美的森林, 家园的森林与伦理化的森林。可见, 森林是我们共生的伙伴, 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塑自然界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多竹种混交、竹桉混交和竹橡胶混交对林木生长及林分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种混交以及竹树混交其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均优于纯林;竹子纯林、多竹种混交林、竹树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多竹种混交林 > 竹子纯林 > 竹树混交林 > 乔木纯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林和橡胶林中适当套种竹子可以改善桉树林和橡胶林的生长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持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桉树和橡胶树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天然林资源所占森林资源比重大,质量却不高,天然林保育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为此在界定天然林与天然林保育术语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更新演替、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系统经营、近自然经营、分类经营、保护生物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是天然林保育的基础理论,应依此确定森林经营实践的支撑技术,以实现我国天然林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大岭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99和2006年两期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林场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6年间,耕地和疏林地分布面积减少,阔叶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比例均有增加,充分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更新和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马尔科夫预测,2006~2013年变化动态最大的是疏林地,其次是灌木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耕地和针叶林地。  相似文献   

18.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