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小麦、油菜、蚕豆分别套种秦艽为单因素三个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并比较小麦、油菜、蚕豆条件不同生育期下群体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度及秦艽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蚕豆套种秦艽和油菜套种秦艽、因生育前期秦艽套种生境湿度低,秦艽出苗率低;而小麦苗期群体内土壤表面(秦艽种子生境)相对湿度较大,秦艽出苗率较油菜田和蚕豆田的秦艽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套种作物对宽叶羌活生长的影响,为羌活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将羌活与蚕豆套种、羌活与小麦套种、羌活与油菜套种,并观察不同套种田羌活根部性状、叶部性状及生物量性状;测定试验地土壤中各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蚕豆、小麦、油菜对套种羌活的基本苗、出叶数、侧根数没有显著影响;蚕豆茬口促进羌活根、叶片、茎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增加作用明显高于小麦田和油菜田的促进作用;蚕豆、小麦、油菜茬口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值在生长季变化较小,速效养分普遍下降,其中,蚕豆茬下降明显,尤以速效氮下降最明显。[结论] 小麦茬口有利于促进羌活根的生长,蚕豆茬口有利于促进羌活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油葵与其它作物间合理的套种模式,以求达到最高效益,2006年度湟中县种子站在多巴镇合尔营村进行了油葵-小麦、油葵-蚕豆、油葵-马铃薯套种模式栽培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沿黄扬程干旱灌区,覆膜栽培玉米技术对提高玉米苗期地温,保持熵情和释放土壤速效养分均有良好作用,使出苗期提早7~11d,后续作用使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提前6~8d和4~9d,但对与之套种的夏熟作物的生育过程有明显的延缓作用,覆膜栽培玉米技术使单种玉米,玉米套种蚕豆和小麦玉米带田依次增加籽粒产量1159kg/hm^2,1794kg/hm^2和1699kg/hm^2,相对增产12.6%,18.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小麦与大麦、小麦与蚕豆间栽和不同小麦品种混播,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在控制病害中的作用。选用不同的抗小麦锈病品种,与生产上常用的大麦品种和蚕豆品种进行间栽和混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栽和混播技术都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在小麦全生育期,间栽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28.02%~65.5%之间,并推迟条锈病的发生3~25d;小麦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40.94%~62.57%之间,推迟14 d发病。小麦与蚕豆间栽,蚕豆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下降,控制有效率在29.3%~57.9%之间。间作和混播对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间作和轮作种植体系对作物根际氨氧化细菌和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运用属于β-朊细菌的氨氧化细菌的16S rDNA和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土壤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明显改变小麦根际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小麦轮作或间作和与蚕豆间作都改变了玉米根际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不同间、轮作种植体系对作物根际固氮菌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蚕豆根际固氮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小麦和玉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处理中小麦对15N的回收率分别为58%、73%和52%,而蚕豆则分别为30%、20%和3%。小麦对肥料氮的竞争促进了蚕豆的固氮作用,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时,蚕豆来源于固氮的百分数(%Ndfa)分别为58%、80%和91%。因此,小麦/蚕豆中存在对氮的互补利用,该体系中氮营养竞争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应用土壤标记同位素稀释法表明蚕豆固氮向间作小麦发生了转移,转移的量相当于蚕豆吸氮总量的5%。  相似文献   

8.
地膜玉米套种蚕豆是武山县北部半干旱二阴山区、高山区推广种植的一种特色间套种模式。介绍了全膜玉米套种蚕豆的栽培模式,并分别总结了该模式下玉米、蚕豆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套种青早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禄丰县广大农民利用玉米地套种青早蚕豆,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蚕豆/小麦间作对结瘤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两年的蚕豆/小麦间作试验发现,混种蚕豆根瘤量显著高于单种,其中2001年处理比对照高36.45%,2002年处理比对照高55.51%。盆栽试验发现适度粒度土壤促进蚕豆结瘤,在5种不同粒度的土壤中,3~5mm粒度的处理其根瘤鲜重最大。利用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蚕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时期土培的50株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的蚕豆,结瘤量最大值分别为根系分泌物被稀释至125倍、625倍、25倍和25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鲜食早熟春玉米是我县春季农业大田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物。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增加农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我县实行鲜食蚕豆套种春玉米技术,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7年该县示范推广蚕豆套种玉米技术3106亩,蚕豆平均亩产值达1502元,亩收益达950元,玉米平均亩产值达1150元,亩收益达450元。  相似文献   

12.
烤烟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山市施甸县大 力推广烤烟套种鲜食蚕豆技术。通过几年的试验,初步摸索出烤烟套种蚕豆的栽培方式,蚕豆平均鲜豆荚增 产6.75~11.25 t/hm2,增值1.5 万元/hm2。因此,文章主要介绍此项旱作立体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使该技术得 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泸西县植保站2001年在该县午街大水塘进行了100亩小春作物品种多样性混合播种技术的试验、示范,主要研究了小麦同播蚕豆、小麦间栽蔬菜的田间病害情况.从而找出该技术对小麦锈病、白粉病、蚕豆褐斑病、锈病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烤烟套种免耕蚕豆技术,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烤烟中部烟叶采收后套种免耕鲜食蚕豆与顶叶采收后种植蚕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套种免耕鲜食蚕豆比烟叶采收后种植蚕豆的烤烟产量提高幅度达0.13%~0.25%,产值为0.21%~0.77%;鲜食蚕豆的产量提高幅度达112.8~153.3 kg/hm2,产值为10 125.30~10 188.45元/hm2,蚕豆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幅度为9.71%~9.82%。该研究为烤烟套种蚕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玉龙县白沙镇海拔2400~3500 m,全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935.8 mm,霜期150 d,属冷凉气候。玉米是当地主要农作物。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白沙镇大小春两季茬口矛盾突出,大部分土壤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造成土壤浪费,亩产值低下。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套种栽培,常规的种植模式是前期小麦间种绿肥,后期小麦套种玉米。现将小麦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总结柑桔园套种蚕豆技术,包括蚕豆品种选种、播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并提出发展思路,以促进柑桔园蚕豆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西瓜的高效栽培模式有多种,笔者研究发现,小麦、西瓜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方式等影响着小麦、西瓜的产量,其与玉米等作物的间套种植模式也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深入介绍小麦、西瓜的高效种植模式,分析与玉米的间套种植模式,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互套种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种植经济作物和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作物种植方面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实际出发,对小麦套种西瓜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总结,针对山东省东明县的具体土壤情况、气候条件,对于该地小麦套种西瓜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进行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种植蚕豆与种植小麦、大麦的施肥量比较,及蚕豆、小麦、大麦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的比较分析得出.蚕豆具有根瘤固氮作用,种植蚕豆一般不需要施用氮素化肥,蚕豆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此外,由于近几年使用的蚕豆品种均较抗锈病、赤斑病和轮纹病,病害较轻,基本不用防病,潜叶蝇危害也较轻,只需防治蚜虫危害,有毒物质使用量较少,因此,种植蚕豆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田土壤中N、P和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对减轻农田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西瓜的高效栽培模式有多种,笔者研究发现,小麦、西瓜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方式等影响着小麦、西瓜的产量,其与玉米等作物的间套种植模式也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深入介绍小麦、西瓜的高效种植模式,分析与玉米的间套种植模式,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