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试验样地设置在大兴安岭地区翠峰林场174林班,对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蓄积量、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5个指标进行连续4 a的观测,研究发现带状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及自然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高度变异,而对其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中度变异。带状生态改造对低质林枯落物的影响较为适中。林窗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影响属于高度变异,对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的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高度变异,而对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经过4 a带状及林窗生态改造后,生态改造带宽度6 m的样地,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水土保持能力最佳;生态改造带宽度14m的样地,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补植改造后枯落物水文效应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白桦低质林为研究对象,对白桦低质林进行不同密度的补植改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的指标为各补植样地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总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总有效拦蓄量、蓄积量、总蓄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补植样地的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幂指数关系下降,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函数上升,灰色关联值大小依次为:BZ_4(0.807)、BZ_5(0.666)、BZ_6(0.642)、BZ_3(0.548)、BZ_2(0.513)、BZ_1(0.480)、CK(0.421),说明补植密度为800株·hm~(-2)时,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白桦低质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大兴安岭地区阔叶低质林、白桦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的带状和不同面积的块状两种皆伐方式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宽为6~18 m的皆伐带未分解层枯落物蓄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枯落物蓄积量,面积为5 m×5 m~30 m×30 m的块状区域未分解层枯落物蓄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蓄积量排序:块状皆伐(29.41±7.18)t/hm2>带状皆伐(22.80±5.61)t/hm2>对照样地(18.57±8.46)t/hm2。每条带宽的皆伐带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每个面积的块状区域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块状皆伐(109.70±16.92)t/hm2>带状皆伐(92.04±13.97)t/hm2>对照样地(67.25±17.66)t/hm2。带状和块状皆伐方式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呈现对数关系上升,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呈现乘幂关系下降。  相似文献   

4.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锐齿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枯落物蓄积量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分别为14.61,15.60,13.99 t·hm-2;不同林龄枯落物中占比重最大的均是叶,其次是枝;各林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是未分解层小于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是200% ~ 219%,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是216% ~ 279%;3种林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3种林龄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深分别为2.50,2.83,2.21 mm.  相似文献   

5.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变化最快 ,24h近乎为零 ,吸水达到饱和。针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34.8 % ,后者平均为176.5%;阔叶林则是未分解层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为600% ,后者为221.1 %。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156.5%~494.6% ,平均值为267.5 % ,大小顺序是柞木林>杂木林>灌丛>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0~86.1t·hm -2 ,平均值为51.8t·hm -2 ,大小排序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柞木林>油松林>杂木林>灌丛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率为67.0%~432.6 % ,平均值为196.7% ,大小排序为柞木林>灌丛>杂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量为12.4~58.6t·hm -2,林型间平均值为34.1t·hm -2,大小排序为红松林>柞木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灌丛 ;各林型的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同其相应的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表现特点相同 ,前者变化范围为43.6%~360.2%,林型间平均值为156.9%:后者的变化范围为10.3~45.7t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地区阔叶混交低质林、蒙古栎低质林、白桦低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对其土壤层和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低质林水源涵养功能深入了解。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土壤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为0.86%~0.90%、0.41~0.53 g·cm-3、60.17%~68.16%,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蒙古栎低质林土壤密度最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最高。3种类型的枯落物总蓄积量范围为8.87~15.18 t·hm~(-2),枯落物总蓄积量由大到小表现为阔叶混交低质林、蒙古栎低质林、白桦低质林,各类型间差异显著。3种类型低质林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13.26%~19.53%、248.95%~401.97%、192.07%~323.88%,蒙古栎低质林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高于其他2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范围分别为11.4~28.15、9.00~22.26 t·hm~(-2),其中白桦低质林的均低于其他2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蒙古栎低质林土壤水文效应优于其余2种类型,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水文性能明显低于阔叶混交低质林和蒙古栎低质林。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样地对角线取样法,对黔中地区4种喀斯特次生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枯落物的蓄积量为(3.47×103)~(7.95×103)kg/hm2,马尾松林蓄积量最大,云贵鹅耳枥林最小.枯枝落叶层持水率变化范围为221.50%~256.00%,大小顺序是云贵鹅耳枥林、朴树女贞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8.72×103)~(17.54×103)kg/hm2,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5.99×103)~(11.41×103)kg/hm2,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表现出一致性,其顺序为马尾松林、灌木林、朴树女贞林、云贵鹅耳枥林.另外,4种林分半分解层不但持水率高,而且吸水速度快,其持水性能明显优于未分解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手段,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水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枯落物层持水量越大,未分解枯落物层持水量越小;同时,未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小,半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大。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水文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大,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小;未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小,半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大;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季设置试验样地,分别进行带宽为6、10、14、18 m的带状改造。同时在改造带分别栽植3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ylvestris)、兴安樟子松(Pinus koraiensis)。2010—2018年实地测量,选取枯落物层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水文指标,分析经诱导改造后枯落物分解速率和持水性能的变化,基于前人已验证的指数模型,判断诱导改造模式对森林中枯落物水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均随时间呈指数函数变化,改造带宽对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分解速率未产生显著影响,带宽改造9 a后,枯落物的水文效能基本恢复到改造前状态。种植苗木的不同对枯落物分解模型造成一定的差异。未分解层蓄积量中,种植西伯利亚红松的样地A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B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的样地C参数差异性显著。半分解层蓄积量中,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A参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种植兴安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的样地B参数差异性显著。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中,种植兴安落叶松的样地A、B、C参数均显著高于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评价森林持水能力,对华北山石区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桦混交林中枯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都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其中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为未分解层的1.1倍,半分解层的有效拦蓄量是未分解层的1.36倍。落桦混交林的土壤层持水能力为290.3t·hm~(-2),其土壤的初渗速率为23.6 mm·min~(-1),稳渗速率为3.3 mm·min~(-1),土壤渗透性与入渗时间的拟合方程为f=26.666t~(-1.036),相关系数为0.970。  相似文献   

12.
土桥沟流域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土桥沟流域5种主要林分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混交林>白榆>侧柏,蓄积量3.00~7.28 t·hm-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油松>油松刺槐混交林>刺槐>白榆>侧柏,最大持水率侧柏为256.67%,油松刺槐混交林为244.42%,白榆为224.00%,刺槐为214.05%,油松为177.43%.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在前0.25 h吸水速率最大,在前2 h内吸水速率降低幅度最大,以后逐渐减弱,浸水24 h时吸水速率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13.
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河作为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为研究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选取5个样地(3个覆盖密度不同的红松林地、落叶松林地、混交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研究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过程。结果表明:5个样地中红松3个样地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均表现出高密度红松林中密度红松林低密度红松林,枯落物厚度为4.00~8.33cm,总蓄积量为12.92~41.46t·hm~(-2);各林分样地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1.46t·hm~(-2))高密度红松林(30.24t·hm~(-2))中密度红松林(22.57t·hm~(-2))混交林(22.53t·hm~(-2))低密度红松林(12.92t·hm~(-2)),落叶松枯落物层蓄积量显著大于低密度红松枯落物层蓄积量(p0.05);各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排序是高密度红松林(517.33%)中密度红松林(488.81%)混交林(488.14%)低密度红松林(391.66%)落叶松(360.62%),高密度红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大于落叶松枯落物最大持水率(p0.05);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大小为落叶松(73.63t·hm~(-2))高密度红松林(71.63t·hm~(-2))中密度红松林(54.29t·hm~(-2))混交林(54.25t·hm~(-2))低密度红松林(25.06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分解层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98.1%~219.9%、48.3%~168.7%,其有效拦蓄水量范围分别为4.68~55.12t·hm~(-2)和3.69~12.84t·hm~(-2)。5个样地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597.34~3351.33g·kg~(-1),有效拦蓄量为14.07~67.96t·hm~(-2),以落叶松林地最大,说明落叶松林地枯落物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于其余4种样地枯落物;枯落物在0~1h吸水速率达到峰值,1~4h吸水速率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典型林分类型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研究,为深入揭示该区域森林水文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不同森林类型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征指标.【结果】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厚度分别为31.3、19.2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0.1、7.76 t/hm~2;二者有效拦蓄量分别为20.85、13.01 t/hm~2.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为y=alnt+b;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为V=kt~n;枯落物浸水吸水速率在0~2 h内最大,4~10 h内逐渐变缓,12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结论】白桦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评价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积累情况,枯落物蓄积及持水性能,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程度;应用灰色关联聚类对以上各个低质林生态功能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桦低质林土壤孔隙度与土壤速效N、P、K元素含量处在同一个聚类,反映了低质林的土质疏松程度、土壤肥力,土壤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土壤重金属Cd质量分数、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以及低质林生物多样性在同一个聚类,反映土壤的锁水能力、枯落物层持水性能、重金属积累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枯落物与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作为对象,研究抚育间伐前后枯落物厚度,储量,土壤持水能力以及孔隙度的变化,探究抚育间伐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枯落物厚度抚育后大于抚育前,其中,抚育后抚育样地枯落物厚度的增加量小于对照样地;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抚育样地的减少量小于对照样地,说明抚育后枯落物储量增多;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值抚育后大于抚育前,且抚育样地的增加量大于对照样地,从总体来看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均高于半分解层;土壤容重无明显变化;总孔隙度均值表现为抚育后大于抚育前,最大持水量除10~20cm层抚育后大于抚育前,其余层均小于抚育前,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除0~10cm层抚育后小于抚育前,其余各层均大于抚育前,自然含水量抚育后大于抚育前。  相似文献   

17.
宁夏六盘山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保留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作用,于2015年5月在宁夏六盘山选择了15个已间伐时间8年的中龄(31年)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样地,测量了各样地内枯落物的蓄积量、厚度,并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枯落物层的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分密度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按林分密度由小到大排列(800、1 000、1 200、1 600、1 800 株/hm2),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2.53、14.91、17.67、19.71、18.42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最大;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76.78%,171.89%,182.52%,184.58%,169.60%,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15、25.63、32.25、36.38、31.24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最高;各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R20.89),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88);各密度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在12.50~21.33 t/hm2之间,密度1 600株/hm2的枯落物拦蓄能力最强。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和林龄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 600 株/hm2左右时枯落物水文功能最强,但不能低于1 200 株/hm2,以避免枯落物水文功能的急剧降低。结合本地区华北落叶松中龄人工林的密度对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建议林分合理密度为1 200~1 600 株/hm2。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4 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 特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并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持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分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均表现为栓皮栎林侧柏林油松林刺槐林,其中半分解层蓄积量占80%以上;(2)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9~77 t/hm~2,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6~53 t/hm~2;(3)枯落物持水过程表现为"迅速吸水-缓慢吸水-逐渐饱和",相同持水时间下,4种林分的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大小为刺槐栓皮栎侧柏、油松,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大小为栓皮栎油松侧柏刺槐;(4)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两者呈一定的幂函数关系(V=ktn)。  相似文献   

19.
天宝岩不同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及水文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长苞铁杉林幼苗天然更新困难的内在机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9~34 mm,枯落物蓄积量为10.22~24.98 t·hm~(-2),枯落物蓄积量以长苞铁杉和猴头杜鹃为建群种的类型Ⅰ最大;(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49.94%~223.47%,最大持水量为11.91~34.42 t·hm~(-2),最大拦蓄量为15.32~48.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8.38~18.43 t·hm~(-2);(3)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浸泡6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明显减缓;(4)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R20.96),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9).  相似文献   

20.
以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带状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模式改造后山杨低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样地改造后的持水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分别满足对数关系和乘幂关系。不同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S2、S5、S6、S7、对照样地、S8、S3、S1、S9、S4,其中S2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表明10 m改造带中20 m保留带的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