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十多年来相关资料的整理,从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3个层次对鞘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疫性昆虫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其近年来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分析了形态学分类方法在检疫性昆虫鉴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疫性昆虫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研究的发展,昆虫系统学科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描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昆虫系统学中的应用及昆虫分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一个目,许多种类是农业、林业、果树和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研究和揭示鞘翅目昆虫发生的内在机制、种群繁衍和适应性进化等成为保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鞘翅目昆虫由于交配、产卵、取食和生活方法等生命活动的多样性、特异性,使得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十分复杂、多样。对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特性、重要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分子级联互作、性别决定基因在鞘翅目昆虫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的调控、种群繁衍、数量动态和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RAPD技术在鞘翅目昆虫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因其检测效率高、简便、灵敏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中.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十多年来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鞘翅目昆虫的RAPD研究进行综述.表明在鞘翅目中,利用RAPD进行过研究的科级单元在国外有步甲科、象甲科等7个科,涉及上百种昆虫;而国内仅对3科的少数种类进行过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近缘种的分类、不同地理种群的起源和演化、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2007年和2008年4~10月,采用马氏帐幕诱捕器对云南元阳梯田稻田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生态系统,鞘翅目昆虫有22科130种984头.物种丰富度、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8.7,5.27,0.75,4.99.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诱捕的鞘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依次为叶甲科>瓢虫科>天牛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叩甲科=步甲科>象甲科>负泥虫科>绒金龟科>拟步甲科=花金龟科.根据鞘翅目昆虫的食性,将鞘翅目昆虫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3类.其中捕食性鞘翅目昆虫有34种139头,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69,4.48,0.88.植食性鞘翅目昆虫有94种843头,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80,4.70,0.72.腐食性有2种2头.根据4~10间鞘翅目昆虫的群落动态的系统聚类结果,昆虫群落种群消长分为3类,第1类为4月和8月,第2类为7,9,10月,第3类为5,6月.其中第3类的5,6月份鞘翅目昆虫群落中种群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DNA 条形编码( DNA Barcoding )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生物分类技术,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昆虫种类繁多,近似物种鉴定困难使该技术在昆虫分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简要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原理与操作步骤,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在应用过程中相比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予以论述,并探讨了DNA 条形码技术今后在昆虫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 展概况,介绍了酯酶同工酶电泳、RFLP、RAPD、PCR、核酸序列分析、探针杂交等技术及其在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昆虫分类学特别是系统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多种生物技术综合应用是目前 昆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昆虫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性分子检测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这对于有害昆虫抗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5种当前用于昆虫抗药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特异性基因PCR扩增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并简要阐述了各种分子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分子抗性检测中的优缺点与应用实例,可为选择适宜的分子检测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树分派的分子系统学与派间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是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和生物模式树种,具有重要的实用和理论研究价值.但杨树种内变异丰富,种间杂种较多,形态学系统分类很困难.分子生物学为杨树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杨树分子系统学研究为杨树种间和派间杂交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了同工酶和DNA分子标记在杨树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杨属内黑杨派与青杨派杂交、白杨派、胡杨派各自与其它派间杂交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杨树系统学研究与派间杂交的关系和杨树派间杂交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玉晖  朱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61-6362
对近10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描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应用较多,而在海藻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选育等方面的应用还较少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海藻遗传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园林红叶植物新贵——红叶石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会  魏兴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63-5265
介绍了红叶石楠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适宜种植的区域和4个常见的栽培品种,并对红叶石楠的大田育苗及管理技术、园林绿化中的观赏价值、应用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主要综述分子技术在椰子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介绍在椰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作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依赖于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分子标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利工具。目前关于麻类作物的遗传背景知识相对有限,但是对于作物育种又是必需的。一张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用于重要性状定位、重要基因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6种麻类作物包括红麻、黄麻、亚麻、苎麻、大麻、剑麻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是一种危险性较强的外来入侵害虫,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以及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本文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西花蓟马的种类鉴定、种群分化、原产地、传播模式、检测其捕食天敌的效能和携带番茄斑萎病毒(TSWV)等方面的应用,并做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应用于根瘤菌分类,使根瘤菌分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过去的传统分类过渡到了以遗传特征和系统发育为主要依据的现代系统分类。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多位点酶电泳、DNAG+C摩尔百分含量测定及DNA-DNA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PCR扩增技术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根瘤菌系统发育等7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根瘤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昕  杨官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44-13946
DNA分子标记是基于DNA序列变异的遗传标记,自诞生至今已开发出几十种分子标记,各有优缺点,尽管容量差异显著,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必须使用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电泳等检测手段,要么效率低,要么成本高。海量平行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同时也在逐步影响高通量、低成本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