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4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菌丝生长势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284em/d,为元蘑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6种原种培养基中a3在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两方面总体优于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1.23c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为元蘑原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猴头、黄伞、真姬菇为供菌种,研究了8种母种培养基和8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中,灵芝在PDA综合培养基中长速和长势较好,猴头为PDA培养基或PDA加富培养基,真姬菇为PDA加富培养基,黄伞为5号配方;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灵芝适宜的培养基为木屑合成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猴头和黄伞为木屑合成培养基,真姬菇为麦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黄伞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11种原种培养基配方,研究了不同的菌种培养基对黄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预备试验,观测黄伞菌丝的生长情况,以期筛选适合黄伞生长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母种、原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黄伞菌丝生长要求较低的氮浓度和较高的碳氮比.其中最适合黄伞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2和配方4,在生产上,配方2、4、1均可选用.适合黄伞菌丝生长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1、5、6.其中,配方1为麦粒培养基,成本较高,其中的菌丝老化较快,在生产上急需菌种时可选用.最适合生产上推广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5,不仅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而且菌丝生长速度快,老化慢,较耐贮存.  相似文献   

4.
粗毛黄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粗毛黄褐孔菌在不同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及栽培料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配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毛黄褐孔菌菌丝在3种母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且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在3种原种培养基都能生长,但以在配方A:棉籽壳97%、石膏1%、石灰2%中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在各栽培料中都能生长且都能长出子实体,但以配方C:棉籽壳92%、麦麸5%、石膏1%、油渣1%、石灰1%,其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白色金针菇在8个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57菌丝长势等各项指标表现好,菌丝生长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89 cm/d以上,为试验配方中白色金针菇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PDA、PSA、PDA+木屑和PDA+K++Mg2+)和4种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棉籽壳+麦麸、木屑和木屑+麦麸)对野生灵芝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均为白色,其中最佳母种培养基为PDA+木屑;在4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也均为白色。根据菌丝的生长速度、粗度、疏密程度、颜色和生长势,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均为:棉籽壳。  相似文献   

7.
周颖  周巍  卢东升  杨文川 《食用菌》2011,33(1):22-23
通过室内比较试验,对大型亚灰树花(Meripilus gigantetas)母种及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表明,此菌株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试验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配方②(PSA培养基)和④(PDA综合培养基),较好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②(小麦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18种猴头菇菌丝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优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条件,筛选优良菌种,本试验选择18种不同来源的猴头菇菌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猴头菇菌种的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这两个菌种的猴头菇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较好,其菌丝浓密、均匀,长势评分较高,平均生长速率较快,母种达到0.90 cm·d~(-1),原种达到0.79 cm·d~(-1),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也较高,母种、原种的生长指数分别达到了4.42和3.44。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可考虑作为猴头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
松杉灵芝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爱群  吴基 《食用菌》2007,29(3):27-28
试验以松杉灵芝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着手,旨在筛选出适合松杉灵芝母种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这一珍贵的真菌资源。试验结果表明:松杉灵芝的菌丝体在①、②、③、④、⑤5种配方的母种培养基中,以配方④为最适。  相似文献   

10.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原种培养基为荞麦粒培养基:平菇培养料的最适水分含量是60%,菌丝生长快而健壮: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迭162%的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1。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利用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组织分离了 5个羊肚菌菌株.通过观察羊肚菌菌株在培养基配方和田间栽培时的生长特性,发现5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特征、菌核特征、平均产量、单菇重均有差异.其中菌株Y-Q1和Y-Q4综合性状最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比较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1在菌丝长速、颜色、密度和产核情况均优于其...  相似文献   

13.
郭建霞  邱奉同 《食用菌》2011,33(3):40-41,64
试验测试了茶薪菇菌种在18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势、生长速度,筛选出了其中最适于茶薪菇生长的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茶薪菇在红小豆且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达到4.95mm/d,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可作为茶薪菇大规模生产时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以五指山野生灵芝1号、2号、3号、4号、5号和对照7号灵芝为材料,研究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对野生灵芝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灵芝品种中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含量。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极显著,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势最强的是培养基配方B(PDA+木屑),最差的是配方D(PSA);在4种原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强弱的先后顺序为配方3配方4配方2配方1;在5种野生灵芝中,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含量最高的分别是5号(0.732 mg·g~(-1))、2号(0.088 mg·g~(-1))、5号(1.193 mg·g~(-1)),3种成分综合含量最高的是5号。该试验为五指山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优化褐黄木耳母种培养基配方,以菌丝日均长速为测量指标,菌丝长势为参考项,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并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结果表明,褐黄木耳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2%,酵母浸膏0.5%,KH_2PO_4 0.3%,MgSO_4·7H_2O 0.15%,琼脂2%,pH自然。利用该配方培养,褐黄木耳菌丝色白、密实,平均生长速度3.82 mm/d,高于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5)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从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气生性、菌落颜色、菌丝密度和菌落整齐度都优于其他培养基,松枝汁培养基不适宜作为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口蘑子实体为试材,在分离获得菌丝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对蒙古口蘑菌丝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菌丝生长势在附加干发酵牛粪和草炭土的PDA培养基上优于普通PDA培养基;原种菌丝在14℃时生长表现最佳,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达1.33 mm/d,随着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至26℃时降至0.98 mm/d,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杏鲍菇母种在12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配方A(棉子壳水提液+P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7.24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好。进行了三个不同时期,菇蕾期,弹孢前期(原基形成后7d内)和弹孢后期(原基形成后9d)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后母种制备比较,结果表明弹孢前期组织分离的母种生长速度生长势表现最好,48d长满栽培袋,9~11d原基形成,长出的子实体最大,每袋平均出菇量384.5g,生物转化率最高(96.1%),菇蕾期分离的母种次之,弹孢后分离的母种最差。  相似文献   

19.
以延边地区一株野生羊肚菌资源为研究对象,母种分离后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明确其品种,并设计6个母种培养基配方、14个原种培养料配方、8个外源营养瓶配方、7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其母种、原种、外源营养瓶及栽培的适宜基质。鉴定结果显示,该野生菌株“23-1”为六妹羊肚菌。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3-1”母种培养适宜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快、长势强,接种后96 h即出现菌核;原种培养料以13号配方(硬杂木屑38%、麦粒40%、麦麸10%、草炭土10%、生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表现好,接种后15天满袋,菌丝粗壮;外源营养瓶配方中麦粒所含比例高,表现菌丝长势强、满瓶时间长,综合考虑原基形成时间及产量,适宜配方为麦粒50%~60%、硬杂木屑29%~39%、草炭土0~10%、生石灰1%;栽培基质各配方出菇时间接近,平均产量以6号配方(园土88%、珍珠岩10%、生石灰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7.46 g/筐。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羊肚菌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不同消毒方式进行菌种分离,通过7种培养基配方对菌丝生长情况(萌发时间、长满斜面、菌丝长势)的影响,选择出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配方.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在菌柄处分离易获得菌种,在用0.2%的升汞水溶液浸泡消毒污染率最小,并且筛选出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F、E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