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笋是我县的主要出口创汇蔬菜之一,但由于笋区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大、年限长,加之近几年茎枯病对部分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甲基托布津等品种对其防效甚微,致使茎枯病逐年加重,化学合成药剂使用频繁,芦笋产量和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我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芦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残留,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防治芦笋茎枯病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芦笋茎枯病发生及其病原菌研究概况、芦笋野生种质资源及其抗茎枯病应用前景和芦笋茎枯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大力加强芦笋抗茎枯病品种的选育是病害防控的根本方向和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雌雄异株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以其幼嫩的主茎作为蔬菜食用。由于受到芦笋茎枯病的为害,造成我县芦笋生产停滞不前。最近由于我们采取一系列合理的田间管理及药剂防治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压前控后”的方针,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 芦笋茎枯病症状芦笋茎枯病以为害茎秆为主,有时也会发生在拟叶上。嫩茎发病初期,在茎的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变成棱形或短线型,以后发展成长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大型病斑,病斑的一部分稍凹陷,病斑由淡青色、淡褐色,中心部转化成灰褐色至黄白色,病斑表面形成小黑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冒牌Grande和美国进口F1代全雄杂交种Jersey Knight两个芦笋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普通塑料大棚)两种栽培方式下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积极推广F1代杂交种和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是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芦笋产区茎枯病危害较为严重,造成芦笋大面积枯死,导致芦笋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芦笋的生产效益。为此我们对芦笋茎枯病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防治芦笋茎枯病药效评估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芦笋(保护地)种植面积的加大,芦笋茎枯病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芦笋生产,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芦笋(保护地)茎枯病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涂茎是目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主要施药方法。一直以来,农户使用多菌灵加代森锰锌涂茎防治芦笋茎枯病,为了避免其产生抗药性,有必要更新药剂。武汉市蔬菜病虫测报站在黄陂区植保站的配合下,在黄陂区蔡店乡桃花村进行了2.5%适乐时药剂涂茎防治芦笋茎枯病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芦笋产区茎枯病的为害较为严重,已成为限制芦笋生产的主要因素,常造成芦笋大面积枯死,导致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我们对芦笋茎枯病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芦笋产区茎枯病的为害较为严重,已成为限制芦笋生产的主要因素,常造成芦笋大面积枯死,导致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我们对芦笋茎枯病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福如  翁文桑 《蔬菜》1998,(4):19-19
芦笋茎枯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0013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陈福如翁文桑芦笋是一种高产值的作物。然而,由于茎枯病发生严重,已对芦笋的生产和发展构成障碍。如何控制该病害已成为当前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就多年来,茎枯病防治存在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避雨栽培在芦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笋避雨栽培是在芦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防控芦笋茎枯病等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一般以采收春、夏两季笋的常规栽培为主,芦笋供应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中旬~9月中旬,无法满足芦笋周年供应的需求。利用避雨  相似文献   

12.
芦笋茎枯病严重影响产量。我县一般田间发病率都在60—70%,高的达95—100%,病情指数在20—3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70。为保证芦笋这一出口创汇项目能稳定发展,我们在1989、1990两年对芦笋进行“整株打顶试验”,以探索提高芦笋产量及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随着近几年在我区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也有了加重发展的趋势。2009年我区种植的5000多亩芦笋茎枯病大发生,严重地块的病株率达70-80%,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芦笋茎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在山东省莒县有二十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芦笋茎枯病在本县的发生和为害也逐年加重,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广大笋农在芦笋的整个生育期间要交替用药多达10次以上,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造成了农药污染,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笋农的收入。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农药残留,提高防治效果,笔者在掌握了该病在本地区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改进栽培技术来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不但降低了用药次数,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而且提高了芦笋的品质和产量。1病原与症状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芦…  相似文献   

15.
以芦笋为试材,对接种茎枯病病原菌后的芦笋在不同时期喷施壳聚糖处理,并研究了发病情况、叶片光合作用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后,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及发病指数均显著降低,且以接种病原菌后立即喷施壳聚糖效果最好,芦笋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升高,接种病原菌造成的拟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现象也得到明显缓解。表明壳聚糖能诱导芦笋茎枯病抗性,降低病原菌对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芦笋耐寒性强,喜冷凉气候,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多能种植。种植芦笋投资少用工少,管理比较简单。但是,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面积的扩大,茎枯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有的地区发病率达到80%左右,造成植株枯死,缺株,甚至全田毁灭,严重影响产量的稳定和种植者的积极性。目前,对芦笋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就是茎枯病,植株感染上茎枯病后,植株枯死,光合作用大大减弱,甚至无法进行,养分积  相似文献   

17.
尹俊玉  叶劲松 《蔬菜》2006,(3):24-24
受2003年“非典”影响,芦笋出口一度受阻。芦笋价格迅速下滑,全国各地许多芦笋种植者放弃田间管理,任其自由生长,使得2003年茎桔病大面积发生。再加上2004和2005年我国的芦笋产区阴雨天气偏多,导致芦笋茎枯病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菌剂防治芦笋褐斑病和茎枯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称石刁柏、天门冬,是一种高营养、高纤维、治病、防癌的药膳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发生的病害近年来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是芦笋褐斑病和茎枯病。严重的可造成芦笋大量枯死,为了提高芦笋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特作了防治芦笋褐斑病和茎枯病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芦笋茎枯病(Asparagus stemrot)是浙江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生产的发展。据报道,70%甲基托布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系进口产品,数量很少。因而寻找价格低廉,效果好的国产农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方法防治芦笋茎枯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0.13 μg · mL-1。盆栽试验验证,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