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含有腐植酸的多元素、多功能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种植业上的应用,不仅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化肥肥效及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因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营养失衡、土壤板结、次生盐化等问题.通过合理施用腐植酸能够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活化土壤微生物,促进土壤疏松易耕,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作物抗旱、抗寒、抗病、抗衰老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及喷洒次数,特别是在水果、蔬菜生产上的应用,能明显增加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水果、蔬菜的商品价值和食用安全性.腐殖酸类肥料应用于养殖业上,可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增强动物肠胃吸收功能,改善肉蛋品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温室(棚)设施种植无公害蔬菜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在温室蔬菜生产上农民偏施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并且长期偏施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土壤有害物质的增加。土壤障害的有效治理,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  相似文献   

4.
由于化肥被广泛地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化肥中所含放射性核素就有可能随化肥转移到农田环境,通过作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因此,对化肥及施用过化肥的土壤进行监测,认识放射性核素经土壤向作物转移的规律及农田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长期积累,了解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后所引起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对保护农田环境,  相似文献   

5.
利用温室(棚)设施种植无公害蔬菜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在温室蔬菜生产上农民偏施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并且长期偏施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土壤有害物质的增加。土壤障害的有效治理,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农民合理施肥意识,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七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对难氧化有机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室(棚)设施种植无公害蔬菜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在温室蔬菜生产上农民偏施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并且长期偏施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土壤有害物质的增加.土壤障害的有效治理,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农民合理施肥意识,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9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复合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及其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复合微生物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作用以及功效等,从而能够较好的解决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给土壤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养土壤内的微生物,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品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污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探讨了施用污泥对玉米产量、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壤及玉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污泥7500~30000kg,能够使玉米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而未对土壤和作物产生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草甸暗棕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长期单施NP化肥能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长期单施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在产量上较无肥及单施肥料的处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潮土养分非匀衡化的土壤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相似文献   

14.
施用秸秆堆肥对生菜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秸秆堆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秸秆堆肥能够增加生菜产量,提高生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同时增施秸秆堆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业持续稳产、增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田施肥管理能显著影响土壤结构及其团聚体形成。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双季玉米-冬闲)周年生产力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对照相比,化肥NPK配施和有机施肥(M和NPK+M)均能显著提高双季玉米的周年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与对照相比,单施N肥虽然能增加玉米产量,但不能提高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对照和单施N肥处理周年玉米产量均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有机肥处理均呈上升趋势,NPK处理则保持相对稳定。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2 000μm)的形成,降低了微团聚体(53~250μm)在土壤中的比重,但施用化肥无显著影响。此外,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仅施化肥无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黑龙江省是大豆生产的主产区,然而随着化肥的施用,肥料用量越来越大,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土地质量,从而使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在大豆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用种肥、基肥,能够改善土壤某些理化性状,合理的施肥技术能够优化作物生理特性,提高大豆品质。因此,施肥对大豆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种粮土壤很少施用有机肥,由于化肥施用方便、产量高。因此出现大面积单施化肥的情况.而长期单一施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应对化肥所带来的问题,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土壤深翻等技术常常被使用。其中配施有机肥成为主要研究热点。有机肥不仅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从而稳定和提高土壤质量。国内已有大量研究报道施肥方式对大田土壤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但是北京市的研究和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北京市一年两季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开展研究.为北京地区粮田合理培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能更好地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有机肥能提供作物多种营养元素,并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供应作物需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和培肥土壤,还可防止因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有机肥肥效慢,养分含量低,不能满足作物旺盛生长时期对养分的要求.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能够及时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并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肥料的转化和分解.磷素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作用,提高磷肥的施用效果.因此,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就可使改土和供肥相结合,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缓急相济、相辅相成、增进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化肥减施量对玉米生产力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21年夏玉米生长季开展了化肥减施大田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偏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对玉米生长影响较佳的化肥减施比例。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控释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其中化肥减量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1 278.3 kg/hm2,与化肥减量33.3%、化肥减量50%处理的产量差距不大,说明化肥减量施用并协同施用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化肥减量50%处理氮、钾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33.3%处理磷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50%处理氮、磷、钾肥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综上所述,一定用量的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与普通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SC27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麦、水稻上的SC27的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量的田间小区试验,观察SC27对作物的产量、品质、生物性状及对土壤N、P、K利用率的影响,表明了SC27能提高化肥肥效,减少化肥环境污染;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调控土壤养分供应,大麦和水稻产量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