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龙果原产中南美洲地区,属多年生植物。为适应其生活习性,在我地一般实行设施栽培。为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种植效益,我们在大棚内火龙果的空地上套种四季豆,已栽培了两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火龙果生长及生物学特性,利用12月至次年5月火龙果的过冬管理期,探索火龙果套种甜瓜的生产技术模式。在红心火龙果行间种植甜瓜,既可以减少果园水分和肥料损失,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2种作物利用大棚空间错时套种,提高田间产出率,增产增收,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建德市与火龙果主产区广西的气候特点及火龙果的品质可知,建德市引进种植火龙果的最大影响因子是气温,在自然条件下,每年5~10月最低气温基本都在5℃以上,适宜火龙果生长;但由于每年11月~次年4月有害积寒分布较广,建德市引进种植火龙果必须采用大棚。同时,要充分考虑建德市降水量较多时对火龙果的影响,宜选择向阳山坡种植。建德市生产的火龙果减少了长途运输,可完全成熟后采摘上市,相对于广西产的火龙果口感更新鲜,但甜度和果重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桂北地区冬季低温时间较长,偶有降雪、冰冻等灾害,严重影响火龙果在桂北地区发展。通过多年的引种试验,总结出桂北地区采用简易大棚种植火龙果的管理技术,为桂北地区的火龙果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温州地区通过设施栽培率先引种火龙果,并实现采摘九成熟以上的成熟果,当天采摘即可上市。所产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15%~20%,味甜,果肉嫩滑;果大,汁多,肉质饱满,在当地供不应求。根据火龙果生长及生物学特性,利用12月至次年5月火龙果的过冬管理期,探索套种模式,开展"火龙果+西红柿""火龙果+草莓"的生产技术模式研究,提高了土地、大棚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果园农闲期管理工人的用工和待遇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棚火龙果套种野生蔬菜模式开发观光采摘园,既可通过高矮作物的空间错位形成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还可增强园区的观赏性,提高生产效益,实现一地多收。救心菜、人参菜、红背菜和富贵菜等野生蔬菜种1茬可长年采收,高产高效,能保墒防晒、抑制杂草生长,可调节和改善生物群体的通风条件。该文从火龙果的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火龙果观光采摘园套种野生蔬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火龙果栽培用工少、病虫害较轻、适应能力强、种植效益高,在上海地区有一定的种植前景。为提高果农的栽培技术水平,作者根据火龙果对温度、水分、肥料的需求特点,从育苗、大棚设施准备、定植、生长期管理、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适应上海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火龙果简约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棚补光对火龙果开花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夜间补充光照对大棚火龙果开花及产量的影响,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棚"大红"火龙果为试材,设置每天补光6、5、4 h,分别测定4批次火龙果的开花数、着果数及产量。结果表明,第一批次,补光5 h效果最好,开花数、着果数及株产最高。第二批次,补光6 h效果最好,开花数、着果数及株产最高;各补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第三、四批次各处理之间开花数、着果数与株产差异都不显著。综合4批次总开花数及总产量,补光4 h的开花数和株产最高,每667 m~2产量最高,为2 785.39 kg。表明夜间补光可有效地促进大棚火龙果开花,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夜间补充光照对大棚火龙果开花及产量的影响,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棚“大红”火龙果为试材,设置每天补光6、5、4h,分别测定4批次火龙果的开花数、着果数及产量。结果表明,第一批次,补光5h效果最好,开花数、着果数及株产最高。第二批次,补光6h效果最好,开花数、着果数及株产最高;各补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第三、四批次各处理之间开花数、着果数与株产差异都不显著。综合4批次总开花数及总产量,补光4h的开花数和株产最高,每667m2产量最高,为2785.39kg。表明夜间补光可有效地促进大棚火龙果开花,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是一种有良好保健功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因其不耐霜冻,赣北地区栽培必须种植在设施大棚内。通过生产栽培实践,本文提出适合赣北地区的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定植、设施搭建、水肥管理、棚膜管理等管理技术,充分挖掘火龙果生产潜力,为火龙果种植户增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风味均佳、株型独特,既可赏花观果,又可食用,近年北方地区多地均开始引种.火龙果在河北藁城引种获得成功.当年7月份引进,经过大棚栽培,次年5月份开始收获,可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为方便广大果农种植,从育苗、定植、肥水管理、花果和肉茎管理、套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火龙果的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南种北引品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在吉安县引种火龙果成功后,目前已发展200hm2。通过大棚温室栽植引种试验表明其成活容易,适应性强,基本没有病虫害,且省时省工省力,丰产性好,品质佳。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火龙果产业已成为吉安县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火龙果属热带亚热带水果,适应性极强,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采果期长、产量高,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在湖南益阳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市等城郊,利用大棚等设施种植火龙果的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南果北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龙果南果北种必须采用大棚设施保护地栽培,确保安全越冬,较之华南地区的露地栽培增加了大棚设施投资成本,如何充分挖掘大棚设施潜力,提高南果北种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本文提出:在日平均气温降到20℃以下停止留新枝蔓;最低气温降到10℃之前封棚保温;采用篱架双层生长结果架式,提高大棚设施利用率;应用喷灌设施淋溶果蜜,防止果蜜污染果表;将授粉后的花冠截取下来鲜销或制干创收;冬季套种草莓等矮秆作物增加收入等措施,不仅可保证南果北种安全越冬,每667m~2还可增收1.4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山东巨野县于2003年3月份,从广西,福建等台资农场引进红肉和白肉等火龙果,进行大棚试验栽培.通过近4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适合北方温室栽培的独特架式:单柱式 篱架栽培法.结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陈家龙  韦茜 《西南园艺》2003,31(4):23-23
随着优质蔬菜品种的引进和菜园土复种强度的增强 ,微肥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西红柿是我省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樱桃西红柿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 ,口味香甜 ,形如樱桃 ,我国大多采用冬暖式大棚栽培生产。笔者就喷施硼肥对樱桃西红柿的品质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我所科研示范园火龙果钢架大棚内进行 ,樱桃西红柿于 2 0 0 2年 9月 1日播种 ,营养钵育苗 ,9月 2 0日移栽 ,与 1年生火龙果套种。供试硼肥为硼砂 ,含硼量为 11 3 %。试验区土壤为中壤质石灰土 ,pH =6 95。设B0 ~B4共 5个处理 (含CK) ,重复 3次 ,随机排…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季从福建引进白肉和红肉火龙果品种在浙江省温岭市大棚栽培。观察发现,2012—2014年引进品种表现良好,每667m2产值从引进第二年的2万元左右上升至2014年的10万元左右,效益相当显著,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火龙果、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火龙果过冬管理期在火龙果行间套种羊肚菌,探讨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总结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属仙人掌科,原产于中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地区,是当地传统的食物来源和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落户中国大陆,它既可观花又能收果,不仅可在露地或保护地大棚中进行生产性栽培,也可以在阳台、屋顶进行盆栽,极具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实地调查和个别访问的社会调查方法,对越南火龙果产业和科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越南农业部最新数据及对越南火龙果产业的调研考察,分析了越南火龙果生产和贸易情况,阐述了越南火龙果产业现状及科研进展情况.结果表明,越南火龙果面积和产量近年来皆呈快速增长趋势,但相关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火龙果产业却受到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