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矮秆大豆品种吉密豆1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密豆1号。2003~2004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408.4 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18.62%,2004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528.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20.7%。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矮秆,适合密植,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吉育96号,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187.2 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5.2%,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054.6 kg/hm2,比对照吉林30增产4.2%。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多分枝,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4,(5):23-25
吉育40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九交8866-12为母本、铁90035-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2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3.1%。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13.5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9%。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40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育40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以公交94198-1为母本、美国品种CK-P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单粒传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4.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4.5%;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8.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7.3%。其主要特点是高油(23.88%)、高产,适于吉林省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吉农4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农46"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吉农15"为母本、"九农2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70.4 kg/hm~2,比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4.3%。2015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87.4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子粒粗蛋白质含量37.33%,粗脂肪含量21.20%。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于吉林省的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等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吉农2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新品种"吉农24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29号"为母本、"九交8659-3"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60.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6.5%;200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51.1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7.1%。该品种于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吉林省四平、辽源地区及长春南部中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吉农14号"是以"吉农4号"(吉林20×九农9)为母本,以"吉林27号"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902.6 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1.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031.2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11.6%.该品种于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油份含量较高、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该品种适于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延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农28”是以“吉农9”为母本、外引系“ARIRA”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6.7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18.8 %;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72.4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1.4%.粗蛋白含量37.80%,粗脂肪含量22.56%.该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逆、抗倒,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吉育502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吉育502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 041.6 kg/hm2,比对照品种吉育72增产9.1%,2010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405.6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稳产、抗逆、抗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l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0,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0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  相似文献   

13.
抗逆、丰产夏谷新品种沧谷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谷3号是以鲁谷10号为母本,引F3(日朝谷×800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沧谷3号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强,穗大金黄色,叶片功能期长,绿叶成熟,高产、稳产。2001-2002年参加华北地区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972.5 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0.6%;2002年参加华北地区夏谷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8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0.1%。2002—2004年在河北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5.5万hm2。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95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9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宜性好,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13.5 kg/hm2,比对照增产16.4%。2006~2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00 kg/hm2,比对照增产9.6%。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7.93%、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1.27%。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孢囊线虫病。  相似文献   

15.
油菜"核杂7号"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低油菜品种“核杂7号”进行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核杂7号”氮吧适宜施用量为225~315kg/hm^2;当氮肥施用量225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40%;种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氮钾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N、K处理,研究了N、K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K施肥量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其中K1处理(150kg/hm2)显著优于K2处理(300kg/hm2);N3处理(240 kg/hm2)显著优于N1(不施N)、N2(120kg/hm2)、N4(360 kg/hm2)处理;最优组合为K1N3,即K施肥量为150kg/hm2,N施肥量为240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青贮玉米肥料运筹试验,研究了青贮玉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适宜的施肥量为285~375kg/hm2,且干物质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肥量315kg/hm2时,采用重基肥不施穗肥的施肥方式,青贮玉米产量高,营养成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