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具备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植物病虫害检测等基因芯片领域。为植物病毒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LAMP技术的原理、特性、在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百合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了综合评述,主要有RT-PCR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RT-PCR为主,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高效的检测手段并在植物病毒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植物线虫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对农林作物危害巨大,甚至可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文章介绍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基于PCR的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植物线虫检测方面的应用,为植物线虫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5.
检测和评价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的定义、成因及其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指出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检测评价技术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在检测和评价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中的应用前景,特别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生长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模型,并提出了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从差异基因到代谢途径,再到非预期效应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可为今后创建高效、全面、客观、公正的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检测和评价技术提供可能的实验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婷婷  韩飞  周孟良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18-319,32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大信息量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其在食品研究及检测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基因芯片的概念原理及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详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类型,以及在植物-病原物基因组测序、植物病害快速诊断、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它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作为探针与标记核酸分子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组成及数量。在植物应用方面,目前广泛应用于基因序列测定、基因表达研究、动植物疾病诊断及生物药物筛选等领域,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检测手段,必将对生命科学诸领域的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讨论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在植物基因表达检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该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对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TP)的迅速发展,TP及产品大量涌向市场,其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的关注。一些国家正努力加强对TP及产品的管理,而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TP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外源蛋白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随着TP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趋势,基因芯片检测法将是未来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方法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该虫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作物、园林园艺植物的危害日趋加重。本文对检测和鉴定西花蓟马的形态鉴定法、PCR法和芯片检测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趋势,基因芯片检测法将是未来检测的新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结合农业防治,在种群数量未达到经济阈值时最好不使用杀虫剂的防治策略,降低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选择压,从而达到科学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百合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百合病毒的检测技术作了综合评述,主要有植株直接观测法、指示植物接种鉴定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使检测更加灵敏、可靠。目前,常用的检测以血清学技术的ELISA为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RT PCR为主。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高效的检测手段并在植物病毒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出一套针对港口航道致病性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为港口航道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提取目标菌株基因组DNA,以16S rDNA通用引物和gyrB基因保守区引物进行PCR扩增,使用AlleleID 6.0和Array Designer 4.25对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寡核苷酸探针设计,经PCR筛选验证,目标探针以氨基化修饰后通过芯片点样仪点制在醛基玻片上;优化芯片杂交固定条件,并用于港口航道的水样检测,以验证微阵列基因芯片的检测效果.[结果]优化后的芯片杂交固定条件为探针点样浓度10μmol/L、紫外交联时间2.0 h、杂交温度65℃,有效提高了基因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可实现快速、高通量、准确的目标.研制的微阵列基因芯片可特异性检测出港口航道中含有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阴沟肠杆菌(Emterobacter cloacae)、溶藻弧菌(V.alginolytivus)、哈氏弧菌(V.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创伤弧菌(V.vulnificus)等7株致病性细菌,且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杂交.[结论]针对港口航道致病性细菌建立的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便捷的特点,可用于港口航道及周边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和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15.
徐振彪  宋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7-4868
基因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具有检测效果灵敏、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高产、优质、高抗性、早熟等新基因筛选,杂交机理研究,优良杂种后代选育以及基因突变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因芯片在农业研究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新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检测细菌的程序、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基因表达谱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菌分型、基因突变和多态学研究等多方面概述了DNA芯片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郭继娜  张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15-12916
概述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抗冻、耐盐、耐旱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芯片的效果。[方法]以5种目标菌保守基因片段为模板设计引物,用待检样品增菌后提取的DNA模板进行2个独立的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有5种目标致病菌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用芯片扫描仪对芯片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判定结果。[结果]使用基因芯片检测5种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105cell/ml;大肠杆菌O157:H7 5.0×105cell/ml;沙门氏菌4.4×105cell/ml;单增李斯特氏菌2.4×105cell/ml;空肠弯曲杆菌6.2×106cell/ml。[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芯片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的快速高通量检测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