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高密度水产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亚硝酸盐超标(中毒)、偷死等现象,笔者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及经验总结,现已摸索出一套有效防控亚硝酸盐中毒、偷死的方法。首先要正确判断鱼虾确是亚硝酸盐中毒,其症状表现为:厌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浮头、体色变深、鳃丝暗红并有对虾在池底死  相似文献   

2.
在对虾养殖中,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除病毒外,就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危害较为严重.它们含量的升高,引起对虾的不适和中毒,并出现不安游动、伏坡和红体病;严重时,对虾大量死亡.为此,我们在海南陵水县景鹏水产公司虾场摸索了有关对虾养殖中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和有效预防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海滨 《齐鲁渔业》2014,(11):44-45
在高密度鱼虾养殖时常会发生鱼虾亚硝酸盐中毒、偷死等现象。笔者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及总结经验,现已摸索出一套有效防控鱼虾亚硝酸盐中毒、偷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超限量的放养和集中投饵产生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再加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底中,在低氧环境中腐败发酵,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不仅直接导致鱼类中毒,而且会大大降低养殖鱼虾类的抗病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菌类的侵袭,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极大限度地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下面就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控办法作一具体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对虾养殖中存在着池水透明度低,不能对池底植被情况、残饵、池底污染、对虾活动情况、浮头及意外事故死亡情况进行直接观察的问题,给养殖管理带来很多盲目性,不能象陆地养殖动物一样及时准确地调整投饵量和制定换水等管理措施。在国外由轻潜水来完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在我国已形成了大产业,然而每年因疾病引起的排塘、死亡等损失巨大。疾病防治是对虾养殖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时,养殖户往往认为是传染性疾病,盲目用水体消毒和投喂抗生素的方式来治疗,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对虾疾病除了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外,还有藻类、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导致的中毒、环境应激和缺氧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虾病时有发生,给养虾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而某些不科学的防治虾病的方法也应引起广大虾农的注意。1.池水消毒细菌广泛分布在池底、水和鱼虾身上。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池底残饵、有机物等。对对虾是非常有利的。只有少数细菌为致病菌,它们在条件适宜时容易大量繁殖而使对虾患病。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为了控制虾病的发生和治疗虾病,一些虾塘普遍采用池水消毒的  相似文献   

8.
对虾软壳偷死绝大多数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影响对虾软壳死亡有三大要素,即水体缺乏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及营养,对虾脱壳后被有害细菌或病毒感染死亡,亚硝酸盐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海参养殖慎防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宗岩 《齐鲁渔业》2006,23(10):23-24
近几年,文登市海参养殖发展迅猛,由于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崛起,造成了外海海区及参池水的有机污染加重,故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海参的氨、亚硝酸盐中毒症。2005年4月份曾发现多起海参池水过肥,致使海参生长速度缓慢,海参不落池底(聚集在礁石中),成活率低,发病率高以及中毒、死亡等现象,经多次调查和水质分析系硝酸盐超高所引起。为此,笔者认为海参养殖要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品种的密度和产量在不断提高。伴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加剧。近年来,水生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大规模死亡事件不断增加,除传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盐类、化学鱼药等之外,由藻类毒素引起的鱼虾病害和损失呈上升趋势。由于由藻类毒素引起的鱼虾中毒方面的研究不充分,同时当前水质检测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一些藻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关于对虾偷死病的相关防治技术仍以预防为主,本文阐述了对虾偷死病的危害、特征、病理研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建立有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参考。近年养殖对虾偷死病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地区危害日益严重的疫病,该病贯穿养殖全过程,危害最严重的是养殖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和养殖中后期的对虾偷死综合征(Covert Mortality Syndrom,CMS),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的虾塘,由于患病对虾在池底深水区陆续死亡,不易及时察觉,故被养殖者称之为"偷死病"。虾病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部分养殖场累计死亡率达80%~100%,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2.
偷死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方式的虾塘,通常在水温32℃以上,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上较易发生;规格在140只/千克以下对虾较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水面可发现已死亡的南美白对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或水面可发现越来越多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和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水质恶化越来越严重,氨氮高、亚硝酸盐高、pH值高成为制约养殖成功的首要障碍,轻则造成浮头,摄食、生长受影响,严重时造成鱼虾的死亡。尤其是氨氮、pH值双高时,分子氨(NH3)的比例增大,对鱼虾的危害更为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镇化发展,陆源污染使河口区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对虾养殖病害日益增多。依靠换水的对虾养殖方式已经行不通,当对虾养殖到中、后期,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累积,极易引起对虾中毒、发病和死亡,富营养化也导致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对虾养殖生产难以正常开展。传统养殖方式中通过换水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当下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在滦南县南堡国营养虾二场进行了两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斑节对虾的养殖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1.虾池条件 斑节对虾喜欢池底沙性土壤,习于卧底潜伏。因此选择泥沙池底为宜。南堡国营养虾二  相似文献   

16.
徐丽平 《水产养殖》2012,33(6):40-41
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养殖模式和实用技术也不断涌现。针对目前对虾精养风险大,养殖成本不断走高的状况,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采用。为此,本文针对当前鱼虾混养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注意措施,以期为我国虾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1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恶化、良种不良及养殖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对虾病害严重,生长速度慢,养殖成功率下降,尤其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对虾白斑综合症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和对虾细菌病(副溶血性弧菌)的控制力不足,对虾病害已严重困扰了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在寻找对虾养殖的出路。本项目通过优质虾苗筛选技术、鱼虾混合生态养殖调控水环境及病害防治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技术及规范养殖管理,形成鱼虾混合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该技术易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1.病因当池水的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亚硝酸盐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虾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导致鱼虾缺氧死亡。亚硝酸盐的毒性随着水的硬度、盐度和溶氧的升高而降低。当池水中的亚硝酸盐超过0.1毫克/升时,鱼虾会慢性中毒,0.3毫克/升以上时,会逐渐中毒死亡,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红尾鸭嘴、长吻鮠等对溶氧要求高的种类。2.流行季节全年均有,缺氧时严重。  相似文献   

19.
天津警备区汉沽养殖场,在全国性对虾暴发病流行的情况下,自1995年连续养殖中国对虾获得成功。采取综合防病技术措施,设置沉淀池,严格水质管理,彻底清淤消毒,鱼虾混养,投喂药饵,采取半封闭养殖方式,养殖中后期少量换水,并定期对池水消毒。95年精养池对虾亩产在32.1kg。鱼31.5kg,亩利润1058元;粗养池对虾亩产达9.4kg,亩8.9kg,亩利润291.45元。  相似文献   

20.
一、“鱼虾康”的特点:1.主治细菌性鱼虾病。该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表现出极强的杀菌作用,能防治细菌性鱼虾病,如对虾养殖中的红肢病、烂鳃病、黑白斑病等,淡水养殖中的草鱼的细菌性老三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