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轴流式天然气调压器是保障长输管道安全供气的重要设备,为提高调压器流场性能,对其主阀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调压器改进前后的主阀内部流道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CFX软件对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求解得到调压器内部压力、速度分布云图及速度矢量图;对改进前后阀内流道形状及阀后加入节流孔板前后调压器的流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流道形状及加入孔板后,主阀内部流场漩涡有所减少,局部最高流速明显降低,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调压器流场得到优化,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建立膜孔沟灌水流推进模型,通过分析膜孔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准确、方便确定膜孔沟灌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方法】通过引入地表储水形状系数、下渗水形状系数和膜孔沟灌入渗方程,建立基于水量平衡的膜孔沟灌水流推进模型,并通过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检验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对田间膜孔沟灌试验验证模型计算误差绝对值均值的分析可知,试验中各灌水沟除个别组误差绝对值均值大于5%外,其余均在5%以下;多组灌水沟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小于4%,可以满足膜孔沟灌灌水技术指标确定的需要。【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为严谨的物理基础,计算求解方便、精度较高,具有较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温室涌流膜孔沟灌系统是在涌流膜孔沟灌原理基础上根据温室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半自动化灌溉设施,其灌水量易控制,且为间歇灌溉,水流时间短,灌水均匀,灌水效率提高20%以上,节水30%—40%。  相似文献   

4.
中拱棚用有孔膜代替无孔膜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洪武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493-494,505
采用覆有孔膜的中拱棚栽培蔬菜,使用每平方米130个小孔的有孔膜,进行孔径分别为3 mm、7mm、10 mm的茄子试验.结果表明,直径7 mm孔径者最佳,其前期产量比对照增加27.4%,总产量增加28.2%.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育秧精密播种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超级稻育秧精密播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精密播种部件内部气室流场的变化规律,利用FLUENT对气吸式滚筒内部气室三维流场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采用三维、可压、黏性、湍流模型和SIMPLE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发现,在气吸式滚筒有涡流产生;进入吸孔的气流,以一定的倾斜度与吸孔内壁产生碰撞;随着气体逐渐远离滚筒内壁,气体的碰撞和分离沿滚筒轴截面产生多个旋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可获得试验中难以得到的吸孔和气吸式滚筒内部流动规律,不同直径的吸孔对气流有着明显的影响,直径为1.5 mm吸孔的速度流线分布最好、吸种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膜下烤烟人工开孔破膜费工耗时和破膜不及时导致烟苗素质差、高温高湿蒸死烟苗、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在云南省楚雄州中低海拔烟区研究了黑膜不同开孔位置及大小对膜下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海拔烟区膜下烤烟移栽后,在烟苗正上方开孔2cm(孔直径),移栽至掏苗期间14:00时膜内温度较对照(不开孔)降低5~10℃;与对照比较,烟苗成活率提高3%,烟株早生快发,病害较轻,大田生育期提早5d,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分别提高292.5kg/hm~2、9 271.2元/hm~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2株4b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Wa X12、ATCC13932)为研究对象进行超高压处理(100~500 MPa,15 min,20℃),通过24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2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合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生物被膜形成情况。Wa X12比ATCC13932形成被膜的能力强。100 MPa压力处理显著增强Wa X12的被膜形成能力(P0.05),200 MPa压力处理使ATCC13932被膜形成量显著增多(P0.05),而大于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使2株菌的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减少(P0.05)。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晶紫染色结果相符,超高压处理对2株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均有影响。小于200 MPa压力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增强,并在48 h后被膜形成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喷播机原有液压系统管路结构复杂,容易泄漏,振动和噪声大的问题,将液压转向集成块应用在喷播机转向机构中,并且利用FLUENT软件对其特征孔道的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块可以有效减少原有液压系统管路结构,使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实现元件之间无管道连接,同时减少了系统泄漏、振动和噪声;2)通过分析孔道结构对其内部流场的影响,验证了集成块孔道内部压力损失与孔道结构以及流体的速度有关,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降低流体的速度,以减少压力损失;3)通过优化孔道结构可以降低压力损失,如T型孔道中增加工艺孔,可使压力损失降低8%左右,当进油口孔道和出油口孔道直径不一致时,建议出油口直径取0.8~1.2倍进油口直径。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为例,根据一场暴雨情况下入库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建立库区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在一场暴雨入库过程中库区三维水动力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受入库流量和丰水期主导风向东北风的影响,在模拟前期,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基本一致。在模拟后期,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有所不同。各个时刻的底层流场流速大于中层流场流速大于表层流场流速。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为例,根据一场暴雨情况下入库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建立库区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在一场暴雨入库过程中库区三维水动力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受入库流量和丰水期主导风向东北风的影响,在模拟前期,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基本一致。在模拟后期,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有所不同。各个时刻的底层流场流速大于中层流场流速大于表层流场流速。  相似文献   

11.
气力提升泵的水输送量反映了提升管进口的流速情况,而进口流速是衡量吸鱼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水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因子对水输送性能的影响,共测试了使用6种平板孔喷嘴、2种环状孔喷嘴、5种潜水比3、种喷嘴水下潜没深度和3种管径的水输送量数据,并进行了活鱼抽吸试验。分析结果表明,D2和D3平板孔喷嘴由于合理的孔分散程度而相对提高了水输送量,但与其它喷嘴差异不显著。具备理想的气泡尺寸和分散程度的D6环状孔喷嘴获得了最佳的水输送性能。增加潜水比和喷嘴水下潜没深度或减小提升管管径对水输送性能的提高有决定性影响。当集鱼装置始终维持高鱼水比例时,气力提升泵具有较好的活鱼抽吸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气力提升泵的水输送量反映了提升管进口的流速情况,而进口流速是衡量吸鱼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水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因子对水输送性能的影响,共测试了使用6种平板孔喷嘴、2种环状孔喷嘴、5种潜水比3、种喷嘴水下潜没深度和3种管径的水输送量数据,并进行了活鱼抽吸试验。分析结果表明,D2和D3平板孔喷嘴由于合理的孔分散程度而相对提高了水输送量,但与其它喷嘴差异不显著。具备理想的气泡尺寸和分散程度的D6环状孔喷嘴获得了最佳的水输送性能。增加潜水比和喷嘴水下潜没深度或减小提升管管径对水输送性能的提高有决定性影响。当集鱼装置始终维持高鱼水比例时,气力提升泵具有较好的活鱼抽吸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移植改进和试验PVC管、截径比0.5的圆缺孔板式量水计成果基础上,采用石棉水泥管制作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截径比量水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截径比的流量系数及水压差与流量的关系较稳定,相对误差均<2.O%;不同截径比的测流精度均<3.0%;角接测压与等径距测压的流量系数相差甚微,测流精度接近,但前者测流界限稍宽,水头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4.
海洋稠油资源是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来源,但相对于陆上油田,海洋稠油集输因涉及低温环境与立管输送而更具挑战性。采用水环举升稠油可以极大地减小输送摩阻,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稠油“冷输”方法。基于油水两相流及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利用FLUENT6.3.26及GAMBIT2.3.16软件,建立了垂直上升稠油一水中心环状流(CAF)的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评价了模型的有效性,模拟分析了垂直上升CAF的流态及特点,探讨了不同水环生成器环隙宽度及油水流速对垂直上升CAF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水流速比在一定范围内时,所建模型对垂直上升CAF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垂直上升CAF在入口端能保持理想的中心环状流,具有光滑的油水界面,但随着油水协同向上流动,油水界面开始波动;水环生成器的环隙宽度对垂直上升CAF的影响较大,环隙过小,水环稳定性较差,流动摩阻较大,而环隙过大则输油量较小;同时兼顾能耗与输油量,在模拟条件下,水环生成器环隙宽度为1.8mnl时输油效率最高。(图7,表1,参13)  相似文献   

15.
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节水灌溉技等不均现象的发生,发挥果树吸水能力,保持水土的良好状态.运用孔口出流公式、伯努力方程、沿途泄流公式及损失规律,建立了泄流管路的通用方程组.由此得到泄流管路作用水头的沿程变化规律,根据作用水头确定配水管各点所连接微管的管径与长度,以保证沿程配水的均匀性.并运用该方法计算工程实例,验证方程组的有效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9种不同口径(0.45~4.3 mm)的喷嘴,分别与3种不同口径(1.2、1.6、2.3 mm)的转接头组合,利用专门设计的双液分离装置测量了不同口径的喷嘴生成气泡的上升携带水量,初步研究了喷嘴口径参数对气泡上升携带水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气量和注气压力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喷嘴口径参数对气泡的水体携带能力有明显影响,随着喷嘴口径的增加,气泡水体携带能力逐渐增强至最大值后出现回落,并逐步趋于稳定;气泡上升携带的水量与口径比(喷嘴口径和转接头口径的比值)直接相关,其最大值点、平稳点分别出现在口径比约为0.5和1的情况下,口径比大于1时气泡上升携带水量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 6种起旋器、4种流量工况的试验 ,对起旋器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及起旋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起旋器出口断面轴向流速分布呈类对数型分布 ,它比平直流的流速分布更均匀 ,可以用平直流速分布公式与一个二次尾流函数来表示 ;起旋器出口断面周向流速分布在主流区近似呈线性分布。提出了起旋器的起旋效率计算式 ,公式表明要提高起旋效率 ,则必须减小阻力损失 ,即应对起旋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段塞流特性参数理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张鹏  武玉双  李闽 《油气储运》2003,22(6):40-43
段塞流特性参数的计算是油气混输管道工艺计算的基础。诸多研究成果表明,用平衡液膜简化法计算段塞流流动参数,其计算结果明显比试验数据的偏差大。在液膜高度渐变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用两相流水力学方程,推导了一个段塞流液膜区完全耦合的流动参数计算模型。在计算液塞区参数时,采用了一组综合流体物性、倾角、管径等因素的经验计算式,其中部分关系式经过Tulsa大学TUFFP数据资料分析,与现有半经验半理论的计算式相比,统计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利用改进的计算模型对某油田一段混输管道的段塞流特性参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输油管道系统水击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鑫  鲁传敬  李长俊  谢军 《油气储运》2002,21(12):23-26
水击是输油管道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稳定流现象。当管内压力由于水力瞬变而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其高点未出现因压力低于油品的饱和蒸气压而产生的负压汽化现象,则流动为单相流动,但如果出现负压汽化现象,则处于该点的管段内液体的流动就演变成了气液体两相流动,增大了水击分析的难度。对管内单相流动和含气泡液体两相流动进行了水击分析,认为分析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油品在管内流动的规律,并且可以全面用于模拟和分析管道系统的各种工况,确保管道在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立式环管模拟实时测量装置,利用环管旋转时流体在环管内产生相对流动形成一定的液位差,通过环管壁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变化曲线确定液位差,通过液位差与流体流动和流变性的关系,实现流体在模拟实际管道内流动过程中的流变性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