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极大,会导致氮、磷、钾等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导致水体污染等。从退耕还林政策出发,简要介绍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工程,强调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意义以及目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陕北地区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最后分析了法律对于该项目的支持,对推进退耕还林、搞好水土保持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发生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都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不能以发展经济为代价去破坏草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都让我国很多地区重新被绿植覆盖,进而起到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是在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农民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概述,并分析如何可持续性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希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能够造福更多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问题,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缓解当前的现状,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必要性,是缓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文章针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8.27km^2)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47km^2)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2倍;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大面积退耕还林(果)还草,建设基本农田,仅3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7倍,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重点要退的耕地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以及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有:(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每667平方米(1亩)4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公斤。(2)国家给退耕户现金补助。按退耕面积,每年每667平方米(1亩)补助20元。(3)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种苗费补助。种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667平方米(1亩)50元计算,可直接发给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4)实行“个体承包”。关于粮食和现金补助折年限,总的原则是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绝不能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要求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时文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在西部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从 2000年起,将在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甘肃等 13省区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建设,计划退耕 515万亩,同时安排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 648万亩。 2000年中央还将安排投资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青海钾肥工程。青海盐湖钾资源储量丰富。此项目的建…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1500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等7项工程,将成为甘肃省推进生态扶贫的主要抓手。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将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力争到2020年退出25度以上坡耕地、  相似文献   

8.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对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陕北地区的延安市在退耕还林还草上有着很好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自然与社会影响。本文介绍了其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吉县水热、土地、林草等资源条件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该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原县土壤侵蚀概况及危害的介绍,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原因。提出3点水土保护防治措施:一是合理利用土地;二是工程措施;三是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2.
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 ,从大力推广“坡改梯”,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将在试点示范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国家林业局在杨凌召开的“中国农业高新科技论坛”上透露,“十五”期间,我国计划退耕还林还草231万hm2,力争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现长江上游5年初见成效、10年大见成效,黄河上中游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的目标. 据介绍,由于长江黄河上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已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工程作为我国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重点.在长江上游地区和黄河上中游地区13个省(区、市)的772个县(森林局)将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种草.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2000年我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已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程,在长江上游的13个省(市、区) 中,选择了174个县先行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在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下坡耕地的试点示范,目前已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措施及办法,为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2000年我国已安排退耕还林还草34.3万hm2,并按照“退一还二、还三”的要求,安排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43.2万hm2.加上湖南、河北、黑龙江和吉林4省,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面积分别又增加了3.3万hm2和3.5万hm2.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4.
柴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草河小域内地势复杂、坡陡沟多,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不同地形坡度的改造整治,从下到上依次为基本农田、经济林、水保林和植草的分层种植模式,配套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土地重新规划、部分退耕还林还草等方法,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溪水常流,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山区小流域治理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地形坡度的综合改造,从下到上依次为基本农田、经济林、水保林和植草的分层种植模式,配套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土地重新规划、部分退耕还林还草等方法,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溪水常流,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山区小流域治理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栅格面积成分数据模型,推导了土地用途转换动态度公式,为区域土地用途转换提供了表征方法与手段。在此基础上,以东北地区土地用途转换为案例,采用栅格面积成分数据模型与土地用途转换动态度公式,提炼了1988~2000年东北地区土地用途转换的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土地用途转换导致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收缩与扩张,并体现为水田与旱地相互转换、退耕还林/还草等9种主要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国家林业局于2005年11月16日宣布,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1377亿元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根本上扭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局面,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副主任刘树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初步目标是:退耕地造林035亿亩。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将重点安排在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地区、京津风沙源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区、青藏高寒江河源区和南方岩溶石沙化地区。根据预算,“十一…  相似文献   

18.
云南退耕还林还草栽桑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坤  徐明 《云南农业科技》2001,(5):26-26,30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云南省在一定区域内栽桑树,既能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又符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施财 《甘肃农业》2004,20(1):47-48
河西地区光热资源丰富 ,耕地充足 ,增产潜力大 ,有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 ,但干旱少雨、降雨不均匀 ,植被稀少 ,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脆弱。要发展旱地农业 ,必须有效利用水资源 ,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高效产业。本文初步分析了河西地区旱地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环境正遭受极严重的破坏,退耕还林还草能够有效的抑制土地荒漠化、减少风沙量、涵养水源.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走退耕还林还草道路解决环境破坏问题已成为一个共识通过探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历程.总结其得失,并为我国以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