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药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在河南省常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开封市开封县和新乡市原阳县进行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开封试点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和普遍性比原阳试点严重,开封试点在5月4日-6月8日播种的玉米均发病严重,而原阳试点在5月4日-6月3日播种的玉米有粗缩病发生,其中以5月14日播种的玉米发病最重,但在6月8日后播种的玉米已能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开封试点玉米粗缩病为重度发生,原阳试点为偏重发生。拌种处理的结果表明,开封试点处理间株高和病情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原阳试点各拌种处理间玉米粗缩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以高巧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株高最高,且分别和对照差异显著,效果相对较好,但在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所有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均没有防治效果,即使在发病相对较轻的环境下,防治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2.
种子处理及播种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和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处理对防治玉米粗缩病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完全解决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的发生;5月份种植的玉米,遇灰飞虱为害高峰期,玉米粗缩病发生最重;在衢州4月下旬至8月种植的玉米都会发生粗缩病,但1年中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份。  相似文献   

3.
阳谷县是玉米种植大县,但近年来随着玉米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玉米产量不断降低。该文结合阳谷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总结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广大农民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玉米粗缩病进行有效防治,提高玉米产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简单阐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该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通过调查观察,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为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为类似地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简述了冠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近几年该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着重抓好药剂包衣、清除杂草、田间管理、苗期专业化防治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玉米种植区玉米粗缩病发病面积一直上升,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近些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了解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并找到了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玉米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而玉米粗缩病是对玉米有着毁灭性的玉米病毒,玉米一旦发病,难以治理,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绝收。为了防止玉米田粗缩病的发生,我们了解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病毒病。一、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阐述了山东省东平县玉米粗缩病和灰飞虱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原因,以及玉米粗缩病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生与灰飞虱发生的关系,以及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品种间发生情况,提出调整玉米播期、化学药剂防治传毒昆虫和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大面积推广等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研究了粗缩病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毒性病害。该文从玉米粗缩病的致病因素、抗性评价、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QTL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下一步的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The ultrastrue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60nm, were found in the root cell, and always distributed near the vacuole membrane. However, no such particles were checked in leaf cells. Moreover, no virus was observed in choroplasts,mitochondria nuclei, plasmodesmata or intercellular canal of all kinds of infected cells of maize, either.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elles changed in the infected leaf and root cells of maize. An inward collapse and localized splitting of the tonoplast were observed, the chloropoast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MRDV, and the number of destroyed or dysplasia chloroplast in leaf cells with serious symptoms was more than that in leaves without symptoms. The matrix of mitochondria in cells infected by MRDV decreased and some of them expanded and destructed. Nuclei was abnormal and the nuclear membrane was broken, In addition, the infec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voluminous cytoplasm containing hypertrophi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ith rich ribosome content and lots of starch grain.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 0.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