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杂种鹅掌楸也叫杂交马褂木,为木兰科鹅掌楸属,是以中国鹅掌楸为母本、美国鹅掌楸为父本获得的人工杂种。该树种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干耸立,树冠椭圆形,树皮灰褐色,叶形如马褂,又似鹅掌,花大而美丽,是取代法桐的优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属植物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种鹅掌楸的幼芽为材料,利用Trizol、CTAB、SDS和异硫氰酸胍法提取鹅掌楸植物总RNA,结果表明,(1)用Trizol法提取的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种鹅掌楸的RNA具有28S、18S、5S rRNA 3条较清晰的条带,很少有降解,其完整性很好;(2)用Trizol法获得的3种鹅掌楸RNAD260/280值为1.724-1.801,D260/230值为2.154-2.341,说明其纯度也很好;(3)比较4种方法对提取鹅掌楸植物总RNA的得率发现,用Trizol法提取的RNA得率为219.2-256.7μg.g-1,是其它2种方法的1-9倍。因此,Trizol法可获得较高质量与产量的鹅掌楸植物总RNA,可满足下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3种鹅掌楸引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种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种鹅掌楸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鹅掌楸均能适应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但杂种鹅掌楸与亲本相比,具有抗旱性、抗寒性、耐渍性、抗病虫害能力强、速生性和观赏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鹅掌楸属植物正反交2个组合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合总条带表达数都是在生长旺盛期最大,休眠期次之,萌动期最小.杂种鹅掌楸H×M和BM×J的双亲共沉默型(Ⅰ)、杂种特异表达型(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亲表达一致型(Ⅲ)、单亲表达沉默型(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中为5月上旬最高.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中表现为随生长推移显著下降,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且银杏变化幅度较大.SDS—PAGE电泳表明:叶片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8—13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美洲黑杨的50,32和23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23,19,17和16KD蛋白,银杏59,35,16,14和13KD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16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的49,26,21,15和14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70和22KD蛋白,银杏的58,29,24和23KD蛋白、  相似文献   

6.
设置5个观测样地,每个样地取36株样品,连续5 a观测记载胸径和树高等情况,分析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无性系二代胸径平均生长量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已逐步适应引种地的生长环境,且呈加速生长势头。杂种鹅掌楸是适应江淮分水岭地区生长的优良生态树种,林业三大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优良生态树种杂种鹅掌楸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观测样地,每个样地取36株样品,连续5 a观测记载胸径和树高等情况,分析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无性系二代胸径平均生长量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已逐步适应引种地的生长环境,且呈加速生长势头。杂种鹅掌楸是适应江淮分水岭地区生长的优良生态树种,林业三大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杂交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及北美鹅掌楸家系实生苗的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光合指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杂交鹅掌楸为阳性树种,其光饱和点在1200 μmol·m-2·s-1以上;(2)正交家系CT0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回交0家系HCO2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且它们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值较高,认为对于鹅掌楸属树种可以通过杂交,选育高光合能力的杂种后代;(3)在Pn指标上,与鹅掌楸相比多数杂种家系具有明显优势;苗高和地径与单株面积和光合生产率(P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华 《农家致富》2006,(18):25-25
杂交马褂木又称杂交鹅掌楸,是由中国鹅掌楸与美国鹅掌楸杂交而成,属木兰科鹅掌楸属。它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63年,利用上世纪30年代引种在南京明孝陵内的一株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马褂木即鹅掌楸进行人工杂交试验获得的鹅掌楸属的种间杂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北京林业大学内3个地点的小气候,观测不同小气候条件下杂种鹅掌楸冻害情况,定量分析小气候各生态因子对植物冻害情况的影响,提出在北京地区栽植边缘树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鹅掌楸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希望能够为鹅掌楸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本地鹅掌楸种源实生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FA、ABT1、NAA、GGR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栽前浸根30s,于60日后测定鹅掌楸植物的成活率、株高、胸径、新生叶片数量、新生枝条长度、新生枝条粗度、叶绿素总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各个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了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施用效果。【结果】在鹅掌楸种植中,300mg/L ABT1、300mg/L NAA、FA600倍液及300mg/L GGR均可有效提升鹅掌楸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及发育,其中以300mg/L ABT1的综合应用效果最为理想。ABT1可有效提升鹅掌楸成活率、株高、胸径、新生枝条叶片数、新生枝条长度以及新生枝条粗度;NAA对在鹅掌楸叶片叶绿素方面具备良好的提升效果;FA对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鹅掌楸生长,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鹅掌楸生长发育特性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及其两种的杂交种,形态特征各异。杂交种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相比较:平均胸径分别大60.8%和32.1%;平均树高分别高31.4%和10.6%;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大233.5和94.4%。计算生物量时筛选出3组数学模型。鹅掌楸大多呈散生状优势木,在浙江省遂昌、淳安、临安等地,10年生林木胸径为16.83cm,12年生18.45cm,15年生23.50cm,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在13年生左右。根据鹅掌楸的生长发育特性,制定了鹅掌楸属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6.
杂交鹅掌楸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生长季节,对19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iriodendron tulipifera家系和2个对照家系苗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的活力表现出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的趋势,并且在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SOD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OD活力负相关不显著.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的SOD活性均较低,有84.2%的家系SOD活性较两亲本种高,其余表现为两亲本种的中间类型;有63.2%杂种家系的POD活性表现为两亲本的中间类型.SOD可以作为评价和预测杂交鹅掌楸家系生长性状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图2表3参1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浙江省安吉龙王山和遂昌九龙山的鹅掌楸群落。在龙王山,鹅掌楸-青钱柳-千金榆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乔木层和灌木层两层。鹅掌楸的重要值达36.0%,列各树种之冠。该群落的多样性指数(D)为3.0232,生态优势度(C)为0.156,物种均匀度(J)为40.11%,群落均匀度(Js)为79.29%,群落相时较稳定。在九龙山,鹅掌楸-多脉青冈-连蕊茶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上层乔木、中层乔木和灌木层3层。鹅掌楸的重要位为16.5%,列乔木树种第3位。该群落相应的数量指标分别是:D为3.0976,C为0.128,J为26.79%,Js为75.67%,群落相时较不稳定。最后讨论了鹅掌楸林和该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龙王山和九龙山鹅掌楸群落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了浙江省安吉龙王山和遂昌九龙山的鹅掌楸群落。在龙王山,鹅掌楸-青钱柳-千金榆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乔木层和灌木层两层。鹅掌楸的重要值达36.0%,列各树种之冠。该群落的多样性指数(D)为3.0232,生态优势度(C)为0.156,物种均匀度(J)为40.11%,群落均匀度(Js)为79.29%,群落相对较稳定。在九龙山,鹅掌楸-多脉青冈-连蕊茶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上层乔木、中层乔木和灌木层3层。鹅掌  相似文献   

19.
2种鹅掌楸的开花习性与传粉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包含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17个种源的试验林内,选取6个搭架的个体,连续2 a定点观察了鹅掌楸的开花习性和传粉媒介。结果表明,鹅掌楸不同种源始花期有差异,但同一种源不同个体的始花期大致相同;而盛花期的开花数量在不同种、种源和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鹅掌楸为虫媒传粉,但传粉媒介种类与访花频率在种间大致相同。试验观察到访花动物共14种,分别来自于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oidoptera,蜘蛛目Araneae,其中,食蚜蝇科Syrphidae 1种,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蚁科Formicidae 2种等4种昆虫为鹅掌楸主要访花昆虫。不同种类昆虫其访花行为各有特点。昆虫访花频率与植株日开花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大致趋势是随着日开花量的增多昆虫访花频率增大。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20.
观测结果表明,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繁育栽培的三批北美鹅掌楸实生苗生长二、三年后冻害级别多为0-1级,且多为细小侧枝存在抽梢现象,苗木保存率达到98%;严寒条件下,北美鹅掌楸苗木保存率可达80%以上.所引三批北美鹅掌楸各种源种子繁育的苗木,在山东区域内基本适应,并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且以俄亥俄州种源的北美鹅掌楸实生苗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