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温室和大田(2年)中,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与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在小麦上的相互作用。逻辑增长模式dy/dt=ry(1-y/K)的积分式符合病害进展数据,式中r为感染率,K为最终积累病害。颖枯病明显地减轻了白粉病的严重度,并使白粉菌的最终积累病害K至少降低了60%。在大田试验中,白粉病则提高了颖枯病的最  相似文献   

2.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和大田(2年)中,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 tritic)与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在小麦上的相互作用。逻辑增长模式dy=(1-y/k)的积分式符合病害进展数据,式中r为感染率,K为最终积累病害。颖枯病明显地减轻了白粉病的严重度,并使白粉菌的最终积累病害K至少降低了60%。在大田试验中,白粉病则提高了颖枯病的最终积累病害K。由于白粉病的严重度相当低,所以它使颖枯病的严重度提高得也较少,而且两年中仅一年有显著提高,即K大约提高了30%。在盆栽试验中,颖枯病的最终积累病害K保持不变,但其侵染率r有30%的显著提高。大田与盆栽试验间的差别可用温室内的气候条件来说明、温室中的气候条件排除了二次侵染,而这正是大田病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田间条件下高赖氨酸和普通型的玉米杂交种对镰刀菌引起的烂穗病的感病性─—(J.Chelkowski等),BiuletynInst-ytutuHodowliiAklimalyzacjiRo-slin,1993,No.186,95~102(波兰文)于199...  相似文献   

5.
96211高粱大花粉粒作为秋水仙素处理倍性增加的标志──(M.I.Tsvetove等),In-temationalSorghumandMilletsNewslet-ter,1995,Vol,36,77(英文)用0.2%秋水仙素处理高粱分生组织(Dog...  相似文献   

6.
文摘     
文摘97111甜玉米自交系IL125b对Fusariummoniliforme侵染籽粒的抗性——(C.Nankam等),Plant-Disease,1996,Vol.80,No.5,593~598(英文)对感病和抗病自交系及IL125b(抗病)和Ia...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恩施从马铃薯上采集到一种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Mycovelosiela(Cer-cospora)concors(Casp.)Deighton,经文献检索该病害为湖北省内新记录。初步调查,马铃薯灰斑病(M.concors)在个别品种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降低莴笋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才琼  刘献军 《茶叶科学》1998,18(2):145-149
对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降低莴笋(LactucasativaL.)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P通过与NO-3作用、抑制与NO-2形成有关的细菌的活动以及与NO-2直接作用而降低酱菜中的NO-2含量,其中以TP与NO-2的直接作用为其主要降低途径。TP的最佳抑制浓度为0.02%~0.04%,该浓度对NO-2的阻断率达50%~64%。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Pa405控制对小麦条斑花叶病毒抗性的三基因──(M.D.M ̄cMollen等),MaizeGeneticsCoop-erationNewsletter,1994,Vol.68,38(英文)小麦条斑花叶病毒(WSMV)是一种螨类传播的多型病...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许月  朱长甫 《大豆科学》1998,17(3):262-267
大豆种子中贮藏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约为种子总重量的40%,在有的野生大豆中甚至达到55%。这些贮藏蛋白(storageprotein)包括球蛋白(globulin)(约60-70%)、白蛋白(albumin)(约20%)、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  相似文献   

11.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镰刀菌、小麦全病菌和丝核菌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霜霉病研究进展张德荣,李晓健(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halstedii)是向日葵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可通过种苗、土壤和病残体传播[2,3,12]。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能使70%-80%的植株枯...  相似文献   

13.
香草兰根腐病生防菌筛选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显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OBS-2和1.936菌株对尖镰孢香草兰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illae)和腐皮镰孢(F.solani)产生明显的拮抗带。在盆栽生防试验中,OBS-2菌株水剂浸根+OBS-2甘蔗渣制剂或稻杆制处理30d的防效分别为82.1%和93.7%,1.936菌株作同样处理的防效分别是54.1%和4  相似文献   

14.
Dgoxigenin(DIG)标记RNA探针检测侵染花生的Potyviruses/许泽永(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料.-1993,(4).-55~58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斑驳病毒(PMV)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  相似文献   

15.
95205高粱花药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田间评估──(N.Kumaravadivel等),PlantCellReports,1994,Vol.13,No.5,286~290(英文)在N6培养基(另加3%蔗糖,2mg2,4-D/L和0.8%琼脂)上,在...  相似文献   

16.
蓖麻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表明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蓖麻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ricini(Wr.)Gorclon]。该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28℃,相对湿度为100%,萌发和生长最适pH值为6-7。条件适宜4小时产生芽突,6小时萌发率达70.2%.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5℃、20分钟和60℃、10分钟.  相似文献   

17.
玉米的进化和退化(E.M.Mey-erowitz),Current-Biology,1994,Vol.4,NO.2,127~130(英文)玉米和它的野生祖先玉米草(Zeamayssubsp.parviglumis,一种来自墨西哥和Guatemala南...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种子主要贮藏蛋白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成熟橡胶树种子的胚和外胚乳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15%。游离氨基酸含量约占干重的0.6%,试验了11种提取液对成熟种子胚和外胚乳蛋白质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含2%SDS的Tris(41mmol/L)-硼酸(40mmol/L)缓冲液(PH8.6)能提取80%以上的蛋白南。根据SDS-PAGE的结果,这些蛋白质中有两组占优势的组分,笔者称之为组分Ⅰ蛋白质(由36,34和32kDa3种多肽组成)和组分Ⅱ蛋  相似文献   

19.
高粱耐寒遗传标记──(N.Seethara-ma等),UseofMolecularMarkersin'SorghumandPearlMilletBree-dingforDevelopingCountries,1994,32(英文)在所有的农业生态区寒...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学敏  李本宁 《大豆科学》1996,15(3):222-227
1989-1992年对黑龙江省三江平的6个国营农场田间大豆灰斑病进行系统调查,共获得了130余组田间病害流行数据资料,利用5种生长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检验,通过比较绝对系数(R2)和回归误差(SS),认为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大豆灰斑病田间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影响田间发病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t1时病情(Xt1)、日均温度(T)、日均相对湿度(RH)、叶面湿润时数(WP)及雨日数(RD)是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