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节能通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建房式仓对当年收获入库的偏高水分玉米(入库平均水分15%),利用加速式节能轴流风机和地上笼通风系统进行实仓降水通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从入仓玉米装满一组地上通风笼开始依次通风,进行均匀降水,经过475 h的压入式通风作业,整仓玉米平均水分降至14.3%,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是1.18 k Wh/(1%·t),实现了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2.
对偏高水分玉米采取边入库边降水,满仓后进行立体式水分再均衡。试验结果表明:全仓最高水分从14.8%降至平均13.3%以内,缩短了机械通风降水时间,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费用,为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麦入库结束后,在高水分高温粮(平均水分14.3%,平均粮温37.8℃)粮堆内布设由通风竹笼和开孔PVC管组成的立体风网,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水降温通风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08 h吸出式通风作业,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平均粮温降至18.5℃,降水单位能耗0.98 kW·h/1%·t,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收购入库的高水分晚籼稻,利用环境条件,采取组合式立管通风系统进行分层就仓干燥试验,解决了中上层粮堆降水难、整仓降水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珠三角”地区在梅雨季节从北方调入大批量玉米,入库装卸时间长,极易遭受虫霉侵害,导致储粮发热霉变。由于入库后及时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采用高浓度磷化氢熏蒸,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粮温,确保储粮安全度夏。针对不同水分玉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入库后采取的一些处理方法的探索,初步掌握安全储粮的基本要领,较好地解决了梅雨季节玉米入库后安全度夏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高大平房仓入库高水分晚籼稻谷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大平房仓入库高水分晚籼稻谷,在粮堆达到设计堆高,并完全压住一个通风孔的风道后,采用离心风机压入式通风降水。其它通风孔照此法依次进行。选择气温在19~25℃之间、气湿〈70%RH时进行通风,能将16%以内的水分降到13.5%以内,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节约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 ,境内平均海拔130 0m ,最高 1791m ,最低 6 2 7m ,相对高差 116 4m ,年平均气温 7.9℃ ,无霜期 130天 , 10℃积温 2 755℃ ,年降水 6 50mm ,是一个典型的石质丘陵山区。自1991年推广玉米整秆覆盖技术以来 ,有效地缓解了土壤干旱 ,促使地力不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心风机、谷物冷却机及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2台离心风机和2台GLA80型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水分偏高且水分极不均匀的玉米(水分范围在14.1%~14.9%,平均14.4%)进行先机械通风降温,后谷冷降水作业.经处理后,整仓粮食平均温度为9.3℃,平均水分由14.4%下降为14.0%,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1 越夏玉米种子贮藏技术 1.1 提早晾晒,尽快降水 种子晾晒最佳时间为3月初至4月底,如果种子库存量过大,可根据气温适时提前进行晾晒.晾晒时水分没有达到入库标准每天可翻几次,气温较高的天气可以多翻几次.入库种子温度不得超过10℃,以保证安全过夏.  相似文献   

10.
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燮云 《粮食储藏》2005,34(6):51-53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量农户在稻谷收割后,为了节省劳力和成本,或因缺少场地等,将整晒环节简化,有的甚至将整晒省略,直接将高水分稻谷投入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1.
在冬春季节利用机械通风系统,布置合理的通风网络,对新收获的超高水分稻谷,采取2次通风的方法进行降水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仓外对堆高3 m左右、水分17.0%~17.8%的晚粳稻谷,经过120 h有效通风,将稻谷的水分降到15.2%~15.8%(平均下降2%).然后将稻谷转入仓内,经过140 h的有效通风,将水分降到14.5%~15.0%(平均下降0.7%),使收购入库的高水分晚粳稻谷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节省了高水分晚粳稻谷进行整晒或烘干的费用,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水分玉米机械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大平房仓中存储水分16.3%的玉米,做好入库计划安排,有目的,有预案,分仓储存高水分玉米,做到处理粮情有针对性,通过压入式与吸出式结合通风能达到高效、节能、降水的目的,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3.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堆高6m的4353t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较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段通风就仓干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就进行上行压入式边入仓边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申发热、霉变,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升温干燥,第三阶段采用下行吸出式表层干燥通风处理,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第四阶段采取下行吸出式均温通风处理,平均粮温降至25.9℃。经过四阶段的通风处理,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张剑锋 《种子世界》2005,(12):43-43
在毛种子的收购入库时,种子质量的四大指标中纯度和发芽率属于硬性指标,不影响收购作价,而水分和杂质,特别是水分指标在现行种子收购作价中产生的矛盾较多。  相似文献   

15.
高大平房仓玉米烘干入库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粮食温度和水分是确定粮食储存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探讨玉米烘干入库适合的温度和水分,我库开展了烘干入库玉米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实仓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湖北枣阳位于鄂西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最高气温达到39.3℃、最低气温-3℃~0℃(约15d),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冷、春暖、夏、秋季温度较高,7月~8月平均气温在28℃~29℃;按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该区属中温高湿储粮生态区。针对储备粮小麦储存三至四年一个轮换周期后出仓时因水分降低、保管技术等因素出现数量减少的问题,我库从严把粮食入库的质量关着手,规范粮食入库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17.
密码式封闭验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粮食收购现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定质量,依质论价,杜绝收“人情粮”和“关系粮”的问题,一直是广大粮食收购企业、售粮客户及有关监督部门长期探索关注的焦点。由于当前收购现场验质作价一般以感官检验为主,而粮库收购扦样处一般与固定检化验室相距较远,当买卖双方对粮食新陈度、黄粒米、整精米率等品质发生分歧和争议时,要将样品送到较远的化验室进行出糙、碾白及比对或化学试剂试验鉴定。这些都给验质和收购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粮食入库进度,增加了售粮农民在收购现场的滞留时间。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2005年秋粮入库中,我们在收购扦样处,设计制作了移动组合式验质房,开展了“密码编号、隔手操作、封闭验质”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确保了验质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新收获的晚籼稻谷,由于水分较高,采取包打围临时储存,并利用通风网络(三机三风道)先行降水后,再转仓到高大平房仓进行第二次通风降水,夏季采取仓内空调制冷、仓外谷物冷却机补充冷源的方式,使晚籼稻谷由原始平均水分16.5%降至14.5%。且安全过夏。与烘干或整晒费用相比,能增收节支,实现高水分稻谷控温储藏,提高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季节入库14.2%~15.4%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利用离心风机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机通风降温、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菌熏蒸等措施处理,实现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适宜天气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对偏高水分玉米合理开展机械通风降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秋冬季节干燥空气进行机械通风降温,结合4月气温上升季节进行机械通风降水效果明显,抑制了虫霉的繁殖,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保持储粮品质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