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园林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代园林艺术虽是在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却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内涵,并与人居环境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从当代价值观看风景园林所具备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并将风景园林的发展放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进程中进行研究,于动态中考察风景园林对人居环境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陕西省农村地区为例,立足于资源化利用这一独特视角,深入分析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及影响其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具体要素。分析认为,有效构建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制定陕西省农村固废资源化利用分类方法、构建资源化利用的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是从根本上提升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人居环境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为背景,论述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我国建设城市理想人居环境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依山靠海,处于江南与岭南的过渡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唐以来,闽南人居环境既吸收了中原成熟的人居建设经验又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融汇了海洋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水智慧。该地区的城镇、村落、风景名胜、私家园林及水利工程结合实用功能形成了江河湖海互为连通的完整水系,又结合自然、文化形成颇具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其理水手法大致分为借水、近水和聚水3种,以此获得水与环境、实用与艺术、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统一,并形成了闽南地方特色。结合当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研究进展,探讨闽南人居环境的理水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选取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构建了烟台市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5~2011年烟台市人居环境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烟台市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和各单项指标不断提高,但各单项指标发展不均衡,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和基础服务发展较慢;二级指标中经济效益、医疗发展速度最快,居民生活、交通、空气环境质量发展较慢。根据烟台市人居环境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森林环境、水资源环境、人居环境、农业土地利用、灾害情况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挖掘民国时期北京的环境治理法规和措施,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维  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55-13056,13058
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简要回顾了人居环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案例分析重点介绍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展以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综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人居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建设和居住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四化"同步发展下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西安市高陵县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高陵县8个乡镇、2个管委会的人居环境整体差异较大,人居环境评价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基本吻合,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居环境的关键因素;(2)"四化"同步发展下人居环境存在4种类型:工业促进型、城镇引领型、农业依托型和信息推进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论是道路硬化程度、厕所革命、绿化整治等多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但新疆农村人居环境仍存在不足,在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如何全面认识新疆新时代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为新疆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常年从事农业领域发展,试从认识新时代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价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困境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等多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成都市2000-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值在2000-2012年呈上升趋势,受成都市节水政策和产业转型影响,2013年相对降低,2014年和2015年趋于平缓;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2,旱情灾害影响成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2006年与2009年的干旱使成都市水资源产生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效率16年间增长6.8倍.成都市各区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布不均且在2013-2015年变化较大,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高,各区县处于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但数值逐年下降,水生态安全保障降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利设施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成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3.
黄赟  吕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4-12946
从成都市的自然地理气候与社会经济情况出发,分析了成都的统筹城乡背景趋势,提出将成都建设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该研究分析了在当前时期提出将成都建设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本条件,认为这一战略决策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为使成都满足"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6个具体特征定位,提出了将成都打造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将战略重点放在产业发展、富民惠民、对外开放、制度创新上,建议淡化成都固有的一、二、三圈层的经济地理格局,而形成市场建设、政策配置、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共建共享同质化的完整城市系统,谋求全民福利和多元合作,建成居住环境佳、投资环境优、文化氛围好、功能级别高、综合竞争力强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  相似文献   

14.
大连是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沿海城市,水资源已经成为妨碍大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文在分析大连市水资源与经济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将模糊优选神经网络BP模型运用于大连市水资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得到大连地区2010年经济发展的满意决策方案。模型理论严谨,解法简便,适用于人机对话式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的普及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的必然选择。2018年成都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农田灌溉用水29.9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41%。农业灌溉用水作为成都市用水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解决成都区域性缺水、过程性缺水和配置性缺水问题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成都市节水灌溉为研究对象,从成都市基本情况、农田灌溉用水情况、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成都市节水灌溉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从建设模式、制度、管理等方向对成都市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昌吉市多年来的防洪问题,加大对昌吉市的滨河道路、绿化景观及空间整体景观建设的综合整治力度,通过社会公益建设和开发并举的战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昌吉市民提供一个集防洪、生态、自然山水、人文历史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公园,改善昌吉市城市环境及面貌,提升昌吉市的品位,促进昌吉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恶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国外河流建设的介绍及对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总体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推动实现水务现代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大连市水务现代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按照“智慧水务”的总体结构和实现路径,通过“统一的业务框架、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部署环境”的部署,开启大连市智慧水务模式,科学谋划信息化对水务业务的支撑发展,为实现水务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征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城市水循环途径和开发利用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水健康循环的理念,并根据影响城市水循环的因素,提出建立城市水健康循环的措施,为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水资源环境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北京农业》2012,(6):69-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展和延伸,不合理开发和资源利用,已超出环境承载力,生态恶化,人类的健康生存受到威胁,针对这个问题最直接解决途径是城市生态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园林绿化植物科学配置是园林可持续发展基础,以植物造景为主,对园林植物配置进行调整,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改造和更新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