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加强日系草莓品种的抗病性,减轻病虫害危害、增加产量,以提高京郊草莓种植水平,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北京市对外科技交流协会的支持下,先后聘请日本专家对北京市草莓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交流,先后引进了草莓高架基质栽培、营养钵育苗和高架网槽式育苗等新型技术,丰富了北京市草莓栽培模式,提升了草莓种苗的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市草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草莓富含维生素C,有"水果皇后"的美称。日本草莓品种口感香甜,特别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发展迅速。草莓高架分层式育苗具有省力、高效、防病等优点,代表着草莓苗繁育的发展方向。草莓栽培槽基质体积小,每天需要灌溉多次,灌溉系统、灌溉制度和营养液的管理等对成功繁育优质草莓种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连栋温室草莓高架分层式育苗灌溉系统、灌溉制度和营养液的管理方法,为草莓育苗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架空中育苗对草莓品质、产量及育苗数量、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架基质栽培结合空中育苗对后期草莓的单果重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利用高架栽培正常采果后进行空中育苗,苗的素质较好,几乎无炭疽病,为红颊、章姬等优良草莓品种的种苗繁育开辟了新途径。5月份之前育成的匍匐茎子苗可作大田繁苗的无病种苗;7月份采下的苗可进行假植管理,作为生产种苗,采苗结束后不耽误高架栽培基质的高温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温室草莓种植非常流行,特别是其中的草莓育苗技术类型明显丰富、优化,为地方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该文以新疆地区兵团第四师为背景,探讨分析当地温室草莓的育苗栽培相关技术要点,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提出了当地温室草莓的常规育苗技术与智能化新型育苗技术—连栋温室草莓高架层式育苗技术,新技术的智能化技术优势明显,确保了新疆当地草莓的技术化集约化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促进草莓产业发展,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联合实施了"昌平区草莓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一是草莓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共引进国内外97个优新草莓品种。二是研究优质草莓苗高效繁育技术,建立草莓组培快繁中心,引进日本育苗立体栽培方式和避雨基质育苗技术。三是建立了标准化草莓育苗基地,组建了专业草莓育苗队伍。四  相似文献   

6.
正摘草莓不用弯腰,弯腰采的是草莓架下的蘑菇,这是记者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特菜大观园的草莓种植温室看到的"新鲜"种植模式。走进草莓种植连栋温室,草莓"快乐"地生长在整整齐齐的高架上。高级农艺师宗静介绍说,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是以镀锌铔管为支架,在离地1.0~1.2米高处搭建栽培槽,采取基质栽培,  相似文献   

7.
摘草莓不用弯腰,弯腰采的是草莓架下的蘑菇,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特菜大观园的草莓种植温室就利用这种"新鲜"种植模式. 走进草莓种植连栋温室,草莓"快乐"地生长在整整齐齐的高架上.高级农艺师介绍说,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是以镀锌钮管为支架,在离地1.0~1.2米高处搭建栽培槽,采取基质栽培,滴灌自动肥水调控等方法进行草莓生产的一种省力栽培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常规土壤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作业费工费力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草莓果肉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随着草莓观光采摘产业的发展,草莓栽培模式不断创新,高架栽培以其作业方便、清洁高效、采摘便利等优点逐渐受到大家的欢迎,相关技术也日益研究完善。本文作者介绍了草莓高架栽培的优点,从品种、基质、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对草莓高架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以期对草莓高架栽培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育苗方式对草莓育苗的影响,本试验以‘红颜’草莓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架育苗、穴盘育苗和土壤育苗3种方式对草莓母株匍匐茎生长、子苗质量和开花时期以及假植对子苗质量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母株抽生匍匐茎数量和繁苗系数差异显著,表现为高架育苗>穴盘育苗>土壤育苗。高架育苗和穴盘育苗的子苗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面积、SPAD值均明显高于土壤育苗,且显著提高了幼苗地下部鲜干重、壮苗指数、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总根尖数。高架育苗、穴盘育苗和假植均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和提早开花。由此得出,繁育草莓子苗的质量与育苗方式密切相关,以高架育苗效果最佳,其次是穴盘育苗。  相似文献   

10.
连栋温室草莓高架层式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草莓育苗中存在的种苗繁殖系数不高、劳动强度大、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介绍了一种连栋温室草莓高架层式育苗系统,阐述了工艺流程,总结出配套综合管理技术,尤其是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技术,为草莓种苗产业发展提供新模式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PCR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技术在食品检测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速度快、简便、高效等特点,为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为调查食品源疾病暴发及鉴定相应病原菌的有效工具。因此,我们应当加大科研力度,组建由各种层次专业人员构成的技术队伍,从而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科研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食品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而食品工业与农业、自然联系密切。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提高,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科技支撑食品工业发展的角度,陈述当前山西省食品企业的现状,分析了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科技对企业支撑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番茄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利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为检索和分析工具,对番茄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和申请人类型、专利申请地域及其技术构成、专利权人及其技术构成、IPC构成及技术变迁等进行了分析。中国番茄相关专利申请人主要以企业、大专院校和个人为主;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北京、山东等;番茄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是食品或食料的制备和处理、园艺栽培、微生物或酶及其组合物、肥料或农药或土壤调理剂等组成的混合物等。建议番茄产业应开发更多有重要价值的目的基因,建立番茄高效的再生和转化体系;利用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兼抗多种病虫害的番茄新品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挖掘和拓宽新的技术领域,与国外技术进行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做好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4.
陈修奎 《北京农业》2012,(27):143-145
以秸秆还田覆盖和少免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节约农业用水;既能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大西江农场的应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型技术,利用“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制备原理,具有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食品3D打印技术催生了健康饮食的新理念,它可以根据个体对营养的需求快速制备独特的营养餐,近年来在食品加工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下,更是表现出其个性化打印的优势。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可用于3D打印的食材及现有的打印技术,总结了可应用于食品制造的3D打印机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期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任何行业都讲求成本,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技术对于提升养殖户收入,保障人们健康食用具有极大意义,笔者依据多年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论述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详细阐述了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了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微波真空干燥是综合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各自优点的一项新技术,非常适合食品的干燥生产,随着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计算机监测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将在食品生产中获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走稳科技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绿色食品产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冲出科技水平低的"瓶颈",改变技术落后状态,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引进,提高研究、开发能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精准农业发展需要关注的6个问题,即突破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瓶颈、降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门槛、紧密与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结合、采用因地制宜的技术应用模式、采取高效灵活的技术推广模式和制定精准农业技术标准。提出了今后我国精准农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为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技术应用体系、学科交叉的精准农业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