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豆36号为早熟、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内蒙古大豆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5公斤/亩,比对照品种蒙豆12号增产7.85%。2年平均生育日数108天,粗蛋白含量45.49%,粗脂肪含量19.39%。  相似文献   

2.
1973—76年乌兹别克韧皮作物试验站研究了红麻地双层翻耕的效果。四年的结果表明。以深翻0—15,15—30 10厘米双层翻耕的红麻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韧皮41.3—46.0公担,产纤维21.9—24.2公担,对照处理的则分别为39.5—41.2及20.5—21.8公担。  相似文献   

3.
(一)育种的成就与任务软粒冬小麦是苏联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为1800—2100万公顷,其中乌克兰为600—800万公顷。在谷类粮食平衡中冬小麦占第一位。近些年来由于推广了高产品种使冬小麦的平均产量显著增长。1971—1975年间全国平均产量为18.7—27公担/公顷,而乌克兰则达22.9—31.9公担/公顷,其中1973和  相似文献   

4.
国际第六届冬小麦高蛋白、高赖氨酸观察圃(1980),布置在25个国家的35个点上,包括76个试验品系和6个对照品种。产量平均30.8公担/公顷,仅69号(Nap Hal/CR 8156//一33)一个品系产量最高,为46.1公担/公顷,而且增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吉育108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的适合做纳豆和芽豆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抗逆性强、早熟、稳产,品质好。2013—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142.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0.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75.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2.2%。适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 100℃以上地区种植。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北哈萨克斯坦,春麦的育种目标是选育生育期85—100天,产量潜力40—45公担/公顷,籽粒工艺品质和烤面包品质好的品种。为了创造原始材料,我们近几年广泛采用冬麦与地方选育的春麦品种杂交。研究表明,在由上述组合获得的F_2代杂种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形态变异,从而有可能选  相似文献   

7.
贡豆23具有抗逆性好、籽粒较大、蛋白和油分含量均较高、产量较稳等特点,2012—2013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2 473.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南豆5号增产8.4%;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456.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天隆一号增产4.3%。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从大约一百年前开展系统的谷类作物育种工作以来,德国谷类作物的产量增加了三倍.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表明,产量在逐年稳定增加,1880年前后每公顷约为12公担,1930年增加到24公担,1982年达到了48公担.育种成就仅是产量增加的部分原因,栽培措施的改进亦增加了产量.最近,Schuster等人(1982)在德国的海森对1951-1981年的谷类作物进行了试验分析,并确定了育种成就使产量增加的比例.Hoeser等人(1981)通过比较一些新老冬小麦品种求出了育种进展值,并根据产量组成因素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Pommer(1983)也对冬小麦新老品种进行了比较,并在试验中加进了施用化肥和机械防倒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显著地提高了谷类作物籽粒的收获量,然而,播种面积却没有怎么增加.例如1974-1976年,西欧国家谷类作物的平均播种面积为7,090万公顷,籽粒产量为2.255亿吨,而在1984年,谷类作物的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为7,030万公顷),但籽粒产量却增加了33%,总产量约为2.993亿吨.1984年,西欧国家的谷类作物产量平均为42.6公担/公顷,许多国家超过了50公担/公顷,冬小麦的平均产量为60公担/公顷.  相似文献   

10.
红麻品种乌兹别克1503是乌兹别克韧皮作物试验站从品种416与库巴333杂交的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麻株高可达4—5米,种子千粒重22—24克。1971年参加区域化试验,每公顷韧皮产量比标准种高2.6公担,纤维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安豆203是用中黄13×濮豆6018进行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235.1和245.1公斤/亩,2015年省生产试验产量252.2公斤/亩;该品种生育期108天,蛋白质含量42.45%,脂肪含量19.42%。具有高产、抗病、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山东省及相同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耐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汾豆9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豆93为耐旱、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8.37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63%。该品种品质好,蛋白质(干基)含量42.40%,粗脂肪(干基)含量21.74%,高抗大豆黑斑病,春播生育日数125~135天。  相似文献   

14.
苏联乌兹别克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针对当地农业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进了大量应用科学研究。首先,棉花育种工作者利用对凋萎病具有一定免疫能力的墨西哥野生棉,与当地栽培早熟、高产、纤维品质好、不抗凋萎病棉花品种司—4727进行杂交,育成了抗凋萎病、高产塔什干棉花新品种,实现了全苏第五次换种,棉花产量超历史记录。为尽快推广早熟、抗凋萎病、高产塔什干棉花新品种,须研究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例如,改进耕作制度,推行轮作、机械化和化学化,使乌兹别克棉花产量从1970年的26.3公担/公顷,提高到1980年的33.2公担/公顷,籽棉收购量  相似文献   

15.
庆大麻1号是2005年以辽宁省农家品种清源大麻系选品种清源108为母本,以乌克兰引进的雌雄同株、高纤、低毒品种Днепновскаяодн.6为父本杂交,2006年以后连续与Днепновскаяодн.6回交5代获得的BC5代经过系谱选择选育而成。2011~2012年品系比较和异地鉴定试验,植株生长整齐一致,熟期早、抗性强、产量高。2013~2014年全省区域试验,平均原茎产量9531.1 kg/hm~2,比对照五常40增产10.1%;纤维产量1763.7 kg/hm~2,比对照五常40增产15.6%;出麻率为24.0%,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生产试验,原茎产量10639 kg/hm~2,比对照五常40增产10.7%,纤维产量1987.3 kg/hm~2,比对照五常40增产19.2%;出麻率为24.1%,比对照高出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印度棉花种植面积为803万公顷(1984年,联合国资料),占世界第一位,大约占世界棉花面积的22.8%,皮棉产量平均不超过2.5~3公担/公顷(籽棉8—10公担/公顷),籽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居世界第四位(中国、苏联、美国、印度)。印度棉花种植面积比独立前增加几乎一倍,从1947~1948年的450万公顷增加到1982~1983年800万公顷,这是由于,1947年与巴基斯坦分开后,有35%的植棉面积留在巴基斯坦,然而,大多数纺织厂仍在印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选择12个玉米品种在南平市建阳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登海3622产量最高,达447.8 kg/667m2,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7%;该玉米品种植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倒性较强,适于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齐农5号于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一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病、高油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而成。2007年开始配制杂交组合,其母本为合丰25,父本为丰豆3号,选育方式为有性杂交。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增产效果显著,2年10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5.2公斤/公顷,增产幅度较大,较对照增产11.2%;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1年7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1.1公斤/公顷,增产幅度同区域试验相同水平,较对照增产10.9%;属抗病、高油类型品种,3年抗病鉴定结果为抗大豆胞囊线虫病,2年品质分析结果为,蛋白质含量39.05%,脂肪含量21.91%;该品种生育天数在123天左右,活动积温2 55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病、高油、稳产等特点,现已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试验抗线虫区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