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景观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秀丽美观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美,体现了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对西蜀园林进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物质建构和精神建构两方面探讨了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当代西蜀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用较多笔墨全面、完整地描写园林艺术的古典小说,书中有关园林的论述,综合了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凝铸了千百年来人们关于园林的审美思想,不仅阐述了园林的物质美和精神美,还着意刻划了园林的真善美和意境美。本文对曹雪芹的园林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抓住了其园林美学的思想本质——“天然图画”,即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同时还对其园林美学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都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文章在"异质同构"这一审美文化心理基础上,探索园林与书法展现出来的具而有象、象意并存的形态美,以及以形传情、形神皆备的意境美。借此研究来丰富审美文化的解读方式,促进艺术间的互进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弥儿 《绿色科技》2014,(8):135-137
由意境的概念、由来和发展以及古今造园大师的著名论说入手,并通过对若干在园林意境创造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品的意境描述,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以苏州虎丘拥翠山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位置、地形、布局、借景、问名等方面,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分析和论述了拥翠山庄独有的意境表达、丰富的意境蕴涵和显著的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5.
颜亮 《园林科技》2009,(2):28-29
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江苏省为我国古代吴越文化中心,园林建设渊源极早,遗存的古代第宅园林为数最多,而且该省文人画家代不乏人,这些遗存第宅园林中,许多园主本人多是文人;或则园主虽非文人,而其园林的命题立意和造景布局系由文人画家参与的。这类园林,其立意(意识形态)是无神论的,多数是反封建的;其造景则是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因此把这类园林命名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这类园林的艺术评价及创作过程,作者认为分为“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生境”是文人园林的艺术泉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再由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再由“生境”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则是中国文人园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再由“画境”触景生情而升华到产生浪漫主义激情的理想美境界,就是“意境”。这种理想美的境界,作者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和美的社会四种类型。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三个境界是以情造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其创作方法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枯山水艺术的意境美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认为代表禅宗思想的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具有相似性,表明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园林是一切艺术品中最大型的综合艺术品,是由众多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所组成的整体,是繁复的建构元素结成的、具有整体价值的艺术系统。其建构元素一旦服从园林意境整体生成规律的控制调控,一旦体现了古典园林审美境界的空间观,一旦纳入意境统一体的审美系统,必现出独特的境界来。济南园林充分体现了综合性艺术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园林之美。1济南的地方文化济南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距今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就是由于考古学家根据本市东郊的龙山镇而命名的。在该文化遗址中,又发现了层累而建起的三个城址,进而更证明这里在龙山文化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