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施氮对马铃薯苗期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早期施氮对马铃薯苗期生长、抗旱生理指标变化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氮处理(1.68g/L)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根与全株干重比及叶与全株干重比,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2)高氮使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显著提高,抑制了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的升高,与低氮处理相比,高氮的重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A含量较正常水分增加幅度最小,分别增加了14.2%和9.9%.高氮还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根系活力,较正常水分增幅最大,达到116.7%、60.8%;3)高氮的各干旱水平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氮处理.由此说明,早期增施氮肥可减轻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生理特性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马铃薯苗期的抗旱能力,为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据专家介绍,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国外,大约占总量40%的马铃薯加工成食品后进入消费市场。在国内,一向被国人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马铃薯产品,也突然间在市场上风靡起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成为马铃薯生产的1个重要障碍。 中国南方雨量大,雨季长,晚疫病流行频率高而严重。北方年降雨总量较小,但是雨季集中在7、8月,正值马铃薯的结薯期,一旦流行,减产仍很严重。加之,北方的许多马铃薯产区是全国的种薯基地,晚疫病流行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种薯带菌率高,也成为用种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滑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薯农对马铃薯病害预防意识淡薄,致使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普遍,发病较重。一般病田病株率10%~15%,重则达30%以上,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影响。笔者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重发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加工原料。近年来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特点为病害重于虫害,地区间、年度间发生不平衡,马铃薯晚疫病重发频率高,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呈加重趋势,以及新发病虫为害增多等。在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防控中存在着重视不够、技术规范缺乏、薯农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研究、加强监测防控技术培训及新发病虫害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及关键影响因素,根据2014—2018年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情况,分析了菌源基数、气候条件、抗性品种等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低海拔坝区发病较早、发病严重,高海拔山区晚疫病发生较晚.同时,菌源基数、气候条件及抗性品种均能影响晚疫病发生,低温、高湿,高菌源基数,感病品种有利于晚疫病发生.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和茎病腐烂的侵染性,毁灭性病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因素,且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由于国内马铃薯晚疫病对常规药剂如甲霜灵等产生了抗药性,进口农药的成本又过高。因此,能否找到一种用进口的农药减量使用技术,从而达到既,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又能降低农药成本。  相似文献   

8.
玉米‖马铃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间作方式,能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本研究以玉米、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测定初花期和收获期马铃薯株型指标、干物质及产量,评价马铃薯在收获期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在初花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叶面积、比叶重、植株干物重及块茎干物重均大于4∶4间作模式边二行和单作,株高和叶重比规律不明显。在收获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株高、叶面积和块茎干物重大于4∶4间作处理边二行和单作,比叶重反而小于单作处理。间作模式马铃薯茎叶干物质向块茎的转移率和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率高于单作模式。初花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大于玉米,且边一行竞争力大于边二行,收获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弱小于玉米。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边一行马铃薯表现出产量优势,4∶4间作模式边二行马铃薯在2012年表现出产量优势,而在2013年表现出产量劣势。综合以上结果,生育前期间作模式边行马铃薯在叶面积、茎叶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了较大的间作优势,随着生育期推移间作优势逐渐降低,收获时仍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大西洋、中熟品种克新1号、晚熟品种青薯168脱毒基础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品种、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和根条数等性状指标的影响,培养14 d时,测定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在液体培养基上表现为最佳,其平均单株鲜重、干重、株高、茎粗、节长和根条数分别为:159.4 mg、9.1 mg、7.3 cm、1.16 mm、1.4 cm、5.6条。在液体培养基上,降低了马铃薯工厂化生产成本,同时还可缩短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培养时间7~9 d。接种量对马铃薯单株根鲜重、苗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成熟期品种苗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和根条数受品种影响显著(P<0.05);不同成熟期品种、不同接种密度处理对马铃薯单株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影响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早熟品种大西洋,接种密度为0.67株/cm2时,中熟品种克新1号和晚熟品种青薯168接种密度为0.80株/cm2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由Alternariu solani(Ell.& Mart)Sorauer引起的早疫病是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L.)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在巴西A.solani对马铃薯的危害范围基本上局限于叶片上;块茎感染的情况很少见。由于雨季(10月—5月)的巴西中部高温高湿,因而早疫病成了对马铃薯生产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