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西藏、四川的牦牛和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和组成。调查结果 :鉴定出了12属36种18型瘤胃纤毛虫。在不同的牦牛饲养地区 ,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略有差别 ,西藏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少 ,相比之下 ,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多 ,并与当地饲养的牛的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相似。这表明牦牛瘤胃纤毛虫组成受到是否与牛在一起或是否在邻近地区饲养牛的影响 ,西藏牦牛和野牦牛的纤毛虫组成最相似。从所检测地区的牦牛瘤胃液中都鉴别出了内毛属(Entodinium)的一个新种 ,且有高出现率 ,被命名为Entodiniummonuon.sp.。没有从与内蒙古牦牛一起饲养的牛瘤胃液中发现此新种。各地区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属组成彼此相似 ,内毛属是最主要的属 ,占51.9 %~61.0 %。各地区饲养的宿主动物纤毛虫平均密度约为105/ml。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高海拔地区冷暖放牧季节的生长牦牛与成年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5岁公牦牛和3.5岁公牦牛各5头,根据牦牛年龄和采样时间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BO组(暖季采集的1.5岁公牦牛瘤胃液)、BT组(冷季采集的1.5岁公牦牛瘤胃液)、DO组(暖季采集的3.5岁公牦牛瘤胃液)和DT组(冷季采集的3.5岁公牦牛瘤胃液)。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中拟杆菌门、软壁菌门丰度在冷季明显高于暖季,而厚壁菌门和互养菌门的丰度在暖季明显高于冷季。在属水平上,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中产酸糖酵菌属、Papillibacter的菌属丰度在冷季明显高于暖季,而未分类-普雷沃氏菌属和欧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功能预测中显示,在冷季时期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中的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酶家族和脂质代谢和运输和分解代谢功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暖季,而翻译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暖季。研究表明,暖季放牧牦牛瘤胃水解产物降解菌群在种类、数量、能量代谢等方面均高于冷季,表明暖季放牧更有利于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牦牛具有极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牦牛养殖行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在养殖过程中,瘤胃臌气是一种常见病症,会对养殖效益带来不利影响。牦牛出现瘤胃臌气的主要原因为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食物,例如种子果实、豆科牧草以及青绿饲料等,体内蓄积大量气体而出现瘤胃臌胀。该病是牦牛养殖中的常见病症,其临床症状为瘤胃壁过度紧张、胃壁膨胀,发病没有规律,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以夏季或初春发病率最高。因此,养殖户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保证牦牛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牦牛瘤胃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瘤胃在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牦牛作为一种反刍动物,其瘤胃代谢是牧草进入体内开始消化利用的关键环节.由于牦牛是一种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域环境中的放牧家畜,因此牦牛的瘤胃代谢与其他反刍动物相比存在许多特异性.本文对牦牛瘤胃代谢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试验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各10头(公母各半),分别为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两组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氨态氮、尿素氮、总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并基于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两组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组瘤胃液中总氮含量、微生物蛋白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氨态氮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正丁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1),正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5);异丁酸、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瘤胃共有1 963个核心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特有的OTUs分别为18 542个和16 ...  相似文献   

7.
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病因分析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6例青海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诊治,分析了牦牛瘤胃积食的病因,总结了牦牛瘤胃积食临床症状,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以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混合天然牧草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菜籽油,测定体外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的相关瘤胃发酵参数,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菜籽油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纤毛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适量添加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从产气量上看,添加7%菜籽油时,瘤胃累积产气开始下降,添加量为9%时,菜籽油对瘤胃累积产气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菜籽油的添加量不宜超过日粮的7%。  相似文献   

9.
瘤胃积食是高原牦牛常见的疾病,该病严重时会影响高原牦牛的正常发育,使高原牦牛养殖户遭受巨大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引导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然后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2.5岁雄性牦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纯放牧,盐砖组则采用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盐砖组牦牛瘤胃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氨态氮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天对照组和盐砖组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60天、90天盐砖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显著降低牦牛瘤胃甲烷杆菌、克里斯滕森菌科、克里斯滕森菌R-7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纲、红细菌科、纤维素单胞菌科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改变牦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促进瘤胃发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牦牛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牦牛瘤胃酸中毒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具有耐高寒、适于粗牧、抗病力强等适应高原生活条件的优点。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了过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产生了大量乳酸并蓄积而引起的以前胃机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近10年来,笔者共治疗了牦牛瘤胃酸中毒34例。死亡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为研究冷季营养匮乏对放牧牦牛和黄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放牧行为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4岁母牦牛和母黄牛各10头,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1和3月佩戴MOOnitor监测系统对其放牧行为进行研究.在试验期末(2019年3月)采集牧草样品、瘤胃液和血液,用于牧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瘤胃是消化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它可以分解植物的纤维供宿主利用,而牦牛相较于其他反刍动物而言,有更高的纤维利用率。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瘤胃微生物进行鉴别分析,已经有大量微生物的功能被发现,但绝大部分微生物的功能还未被确定。瘤胃微生物作为巨大的潜在资源,如果可以在牦牛瘤胃内调节甚至在不同家畜瘤胃内移植,将会推动我国畜牧行业的进步。为此,文章介绍了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功能,并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原牦牛瘤胃积食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出现该种病症的原因众多,严重时会危害高原牦牛的正常发育,使得牦牛业遭受巨大损失。本文主要对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原因做了全面分析,并总结其中的临床症状,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牦牛具有耐高寒、适于粗牧、抗病力强等适应高原生活条件的优点。瘤胃积食是牛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膨胀的饲料,致使瘤胃壁扩张和停滞,瘤胃容积增大,从而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本病在放牧牦牛中比较少见,但在育肥牦牛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临床上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停滞、虚弱、卧地不起和高的死亡率为特征。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共收治126例,治愈112例,死亡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大通牦牛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科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牦牛,放牧组牦牛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牦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屠宰2组牦牛,采用瘤胃组织切片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瘤胃组织结构和瘤胃菌群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1)舍饲组牦牛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1)。2)放牧组牦牛瘤胃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舍饲组牦牛(P<0.01),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舍饲组牦牛(P<0.05);主坐标分析(PCA)显示,2种饲养方式之间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门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不同季节牧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牦牛牧食行为及机体瘤胃微生物区系响应策略,旨在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潜力及畜产品转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别在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进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牦牛9头,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OOnitor系统对其牧食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牧食活动及采食空间分布随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相较于暖季,牦牛冷季休息加反刍时间(13.378 h/d)、采食时间(5.174 h/d)和反刍时间(8.160 h/d)显著减少(P<0.05),行走时间(4.775 h/d)显著增加(P<0.05),并且采食空间分布更为分散。瘤胃液中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在冷季显著降低(P<0.05),而微生物蛋白、异戊酸含量在冷季显著增加(P<0.05)。冷季下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表现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表现出冷季瘤胃微生物以分解纤维素的菌属为主。综合试验结果,冷季牧草生物量及常规营养成分的降低导致牦牛采食、反刍、休息行为减少,游走行为增多,同时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扩大。牦牛瘤胃消化代谢及微生物变化方面对冷季的响应模式有别于暖季,这有利于提高其能量摄入及机体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应对冷季营养匮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在散栏和栓系2种饲养方式下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51、6.22、6.94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选取体重(269.75±35.46) kg、健康无病的公牦牛60头,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栓系低能组(TL组)、栓系中能组(TM组)、栓系高能组(TH组)、散栏低能组(CL组)、散栏中能组(CM组)、散栏高能组(CH)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栓系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TH组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M组显著高于CL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的料重比最小,显著低于CL和CH组(P0.05)。2)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以CM组最低,显著低于CL、CH、TL和TH组(P 0.05)。在2种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栓系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CM组显著高于CH和CL组(P0.05)。3)在栓系饲养方式下,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CH组(P0.05)。综上可知,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产生了影响。总体上来看,散栏饲养方式优于栓系饲养方式,中能量水平饲粮提高了牦牛的生长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组成,因此,散栏饲养方式下饲粮NEmf为6.22 MJ/kg时是较适宜进行牦牛冷季育肥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控释尿素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