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方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成岩  崔月峰  孙国才 《北方水稻》2011,41(3):23-24,30
以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品种,通过手插秧、机插秧方式,应用氮肥运筹手段对其实施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种植方式相比,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通过减少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和提高结实率进而增加产量,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手插秧每667 m2增加的纯效益达到23.9%,机插秧每667 m2增加的纯效益达到33...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优点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插秧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根本手段,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优点及关键技术,旨在通过推广机插秧栽培技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6,(1):42-44
H优518在湘北丘陵区桃江县作晚稻机插秧栽培,表现生育期短,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总结了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机插优势,实现机插水稻高产高效,从秧田准备、播种、秧田管理、大田整地、插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对栽培方式的响应,以盐丰47、盐粳662为材料,2020、2021连续两年进行了水稻旱直播与机插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齐穗期比机插秧晚8~10 d;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实际产量2020、2021年的两个品种旱直播比当年机插分别低16.29%、16.14%、16.17%、15....  相似文献   

6.
对机插秧和手插秧的产量性状和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秧穗数低于传统手插秧,总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三项指标均比手插秧偏高,产量高于手插秧;从产出情况来看,以机插秧稻作方式较高,为1 353元/667 m2比手插秧方式增43.6元/667 m2,增幅为3.3%。介绍了机插秧生产优势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甬优1540作晚稻机插秧栽培表现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结构协调,稳产性好。根据其生育特性,适合于晚稻机插秧栽培。但分蘖力偏弱,易感白叶枯等细菌性病害。高产栽培措施是适时播插,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严防白叶枯病、二化螟等重点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可以节省秧田、水、肥、药、人工,具有节本高效的特点,但在成都平原未能得到有效推广.笔者认为,大田小户制约应用、插秧机利用率低、机插秧技术与现有熟制的矛盾以及机插秧育秧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机插秧发展,并提出了促进机插秧推广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空育131进行等距插秧和常规插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等距插秧栽培比常规插秧栽培分蘖数、穗粒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单产增加,既节约支出又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0.
柏各庄农场是军内水田面积较大的农场,插秧期间兵力与训练及季节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的同时,考虑到机械性能和机械故障的制约,尤期插秧机的发展滞后手栽培技术的现状,于1994、1995年开展了水稻抛秧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农场花费4300元购得一台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根据该机在生产中的优缺点,结合人工抛秧,利用现有的插秧机,因地制宜,初步研究出半机械化水稻抛秧的栽培方式。1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的不利因素该机的动力和行走部分采用插秧机的底盘,抛秧部件采用旋转维盘式,利用锥盘旋转时的离心…  相似文献   

11.
<正>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在完成《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械插秧引入应用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垦区的水稻栽培水平,自1986~1990年,针对寒地稻作区冷凉的气候条件和国营农场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生产特点,采用盘育苗机插秧栽培方式,通过各种栽培试验,探索了保温盘育苗机械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出“寒地水稻亩产600公斤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计了在机插秧和传统手插秧模式下,4个水稻主栽品种稻飞虱发生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机插秧模式下,稻飞虱发生量显著少于手插秧模式;但同种插秧方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稻飞虱发生量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5,(1):19-24
选择8个不育系进行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试验,设计不同用种量、不同秧龄期机插秧处理,研究对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群体苗数、穗粒结构及抽穗动态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播始历期比人工移栽延长,机插秧龄延长则播始历期明显延长,机插用种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母本机插秧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人工育秧移栽;机插秧与人工移栽、不同秧龄期处理、不同用种量处理的群体抽穗特性差异较小。根据母本机插秧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空育131进行等距插秧和常规插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等距插秧栽培比常规插秧栽培分蘖数、穗粒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单产增加,既节约支出又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粳11机插秧高产栽培示范,探索机插秧高产技术,为徐州地区选择机插秧主体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插秧劳动力的紧缺和用工价格的不断攀升,推广以机插秧为代表的稻作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同时水稻机插秧也是我国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机插秧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效率高。一台步行式插秧机日插秧0·8~1 hm2,配套操作运输  相似文献   

17.
以目前四川省水稻生产上推广的1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冬水田机插秧适宜的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插秧因籽粒灌浆期比手插秧长,全生育期比手插平均长1.9 d;机插秧平均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均比手插秧高,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比手插秧低,最终产量比手插秧高12.3 kg/667 m~2,增产2.54%。品种的最高苗数与机插秧增产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机插秧以选择分蘖力中上等品种为宜,辐优6688、D香707、蓉稻415、川农优498、协优027、川香317可作为机插秧的主推品种。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量80 g/盘;每667 m~2施纯氮6~9 kg,采用传统的"重底早追"的施氮方式;于4.5叶期按29.7 cm×19.8 cm规格移栽。  相似文献   

18.
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主要采用精量播种和宽行机插技术,将机插秧的节省秧田、节约水肥药、节本省工、高产稳产等优点和杂交粳稻的生产优势结合起来,实现高产高效。本文介绍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机插秧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两种育插秧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地力及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钵苗机插秧苗素质高,大田活棵快,低位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粒重,增产效应显著。同时,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钵苗机插基部节间增粗,抗倒性增强,成熟期提前。钵苗机插为大面积机插水稻稳定超高产栽培及稻麦两熟周年安全高效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稻面积的逐年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劳力不足造成的延误农时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应建立在育秧、插秧方式上,将传统的农艺措施转向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时。经反复试验证明八五零农场研制生产的2BQS—330型气吸式钵育精播机将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提高单产、总产的重要手段。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试验处理本试验设11个处理:(1)子盘机械播种人工插秧;(2)子盘机械播种机械插秧;(3)子盘人工撒播人工插秧;(4)子盘人工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