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脊椎动物病毒分类的新近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表第7次分类报告以来,随着学者对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病毒分类也随之不断变化。从2000年的第7 次分类报告到2004 年的第8 次分类报告,动物病毒分类变化不是太大,原来的3个目没有变,增加了6 个科,而涉及脊椎动物病毒的只有Roniviridae 科。在属的水平上变化较多,包括新增设了27个属,更改了4个属的属名,正式确定命名了4 个属的属名。在种的水平上变化的更多,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种。  相似文献   

2.
动物病毒分类新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病毒统一分类 ,对于病毒的发现、认识、研究、利用和病毒病的防制有着重要意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 ;1 96 6年成立至 1 973年称 ICNV,即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 ,1 973年更名为 ICTV)发表的历次报告 ,都对病毒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逐次报告内容的增加反映了对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新病毒的不断发现。2 0 0 0年 ICTV第 7次报告 (以下简称第 7次报告 )出版 [1 ,2 ] ,与 1 995年发表的第 6次报告包含的 1个目、5 0个科、1 6 4个属的内容相比 ,这个 1 1 6 2页的报告共描述了…  相似文献   

3.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成员.最新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第七次分类报告(2000)将哺乳类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以及狒狒呼肠孤病毒(Baboon reovirus,BRV)这四个代表种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群,其中ARV和NRV在亚群Ⅱ内;而两个蛇源分离株因具有亚群Ⅱ和Ⅲ诱导融合细胞能力,故目前暂列入未确定的亚群Ⅳ[2,9,11].  相似文献   

4.
CELO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V)即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鸡腺病毒Ⅰ型,归于腺病毒A群.1954年Yates等人首次报告从鸡胚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并于1957年命名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简称CELO病毒[1].由于CELO病毒具有禽腺病毒属各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抗原特性,1982年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ICTV)第四次报告把CELD病毒确定为禽腺病毒属的代表种.  相似文献   

5.
禽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成员。最新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第七次分类报告(2000)将哺乳类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以及狒狒呼肠孤病毒(Baboon reovirus,BRV)这四个代表种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群,其中ARV和NRV在亚群Ⅱ内;而两个蛇源分离株因具有亚群Ⅱ  相似文献   

6.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从蛇分离到的两株呼肠孤病毒暂且将其归为第VI亚群  相似文献   

7.
动物病毒分类新进展朱其太(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发表了第5次病毒分类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有关动物病毒的部分共有25科,包括9个亚科、78个属或群。1996年8月11—16日在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届国际病毒学会议,对...  相似文献   

8.
病毒分类的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5年发表了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就病毒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1996年8月11日-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次国际病毒学会议。对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中的建议进行审议通过。1997年5月ICTV执行委员会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批准通过了病毒成员资格。截止1997年底,ICTV批准通过的病毒分类为189个属,其中166个属可分类到55个科内,剩余23个属待定。而此次报告中涉及动物、人及昆虫的病毒有用个科,包括9个亚科,96个属或群。1998年3月7-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召开了I…  相似文献   

9.
禽腺病毒,根据1982年国际病毒分类及命名委员会(ICTV)第4次报告,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rus)的成员,其种代表成员就是鸡腺病毒1型(Fowl adenovirus 1)(CELO)。该病毒最早是1957年由Yates  相似文献   

10.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根据仙台(1984)、埃德蒙特(1987)和柏林(1990)召开的第6、7、8届国际病毒学大会的有关材料,1991年下半年发表了第5次报告,由Springer出版社以Archieves of Virology增刊的形式发表。作为病毒分类的权威文献,受到各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7次分类报告,2000年)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病毒最早是以感染宿主及所致疾病而命名,如菸草花叶病病毒、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大肠肝菌噬菌体等,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毒分类系统,只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三大类。其中动物病毒,又根据病毒在身体分布的情况而分为嗜上皮性病毒、嗜内脏性病毒、嗜神经性病毒、全嗜性病毒。四十年代以后,有人按照林奈氏二名法对病毒进行分类。将病毒列为目,亚目,科、属、种,共有13个科、32个属、248个种。 1966年国际微生物学协会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1971年提出了《病毒的分类和命名》报告,将  相似文献   

13.
刘二龙  唐婕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1):101-103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04年发表了第8次病毒分类报告,就病毒分类提出了新建议。第8次报告新增了双顺反子病毒科(Dicistroviridae)和戊型肝炎病毒科(Hepaviridae)。在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之下增列了两个亚科,即正反转录病毒亚科(Orthoretrovirinae)及泡沫反录病毒亚科(Spumaretrovirinae),文章对第8次报告和第7次报告中关于脊椎动物病毒分类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细菌的病毒——噬菌体最新分类与命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发表了《病毒分类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对目前已经确认并比较系统研究的绝大多数细菌的病毒——噬菌体(Bacterial viruses,或bacteriophages),根据病毒核酸类型、形态结构、基本特性以及宿主菌类型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依据分类与命名。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9,(2)
<正>1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1.1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类和命名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Taxonomy of Virus, ICTV)第8次报告将ASFV列为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成员,而且是唯一成员[1]。1.2非洲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ASFV具有二十面体结构,直径为175~215 nm,是一种胞内复制的末端共价闭合的单分子线装双链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Wensvoort博士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首次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PRRSV欧洲型代表株).次年,美国科学家Collins和Benfield等用CL2621细胞也分离到一株PRRSV并命名为VR-2332(PRRSV美洲型代表株).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m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的猪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PED的发生,已成为重要的猪病毒性腹泻病之一。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5次报告将PEDV列为冠状病毒属的可能成员.1991年第6次报告将其列为冠状病毒属的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18.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首先由美国学者Kapikin,于1972年采用免疫电镜方法,从1968年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地区的一所学校暴发的胃肠炎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并以发现地名称将其命名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virus,NLVs)。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分类报告中正式将诺如病毒列入杯状病毒科、诺如毒属。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尼多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第3群禽冠状病毒的代表株。该科有2个属,即冠状病毒属和凸隆病毒属。冠状病毒属分为3个抗原群,包括IBV在内的十余种重要病毒。由于IBV的中和抗原表位和保护性表位主要由纤突蛋白(S蛋  相似文献   

20.
套式病毒又称巢状病毒(Nidovirus)属于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少数感染禽类及无脊椎动物.近年来,套式(巢状)病毒目(Nidovirales)的成员越来越多.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爆发,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又增添了几种新的冠状病毒,其中包括感染人的2种病毒[1-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1996年规定套式病毒目只包括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和凸隆病毒属)和动脉炎病毒科,最近把罗尼病毒科(Roniviridae)也划归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