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随机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崂山茶区茶树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茶树害虫(包括害螨)34种,分属于6目22科;捕食性天敌44种,分属于7目22科,其中天敌昆虫16种,捕食螨1种,蜘蛛27种。研究表明,该茶区茶树害虫大部分是由南方引进茶苗时带入的。目前该茶区的主要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是蜘蛛。农药是影响天敌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汉鹄 《茶叶》2003,29(2):100-101,105
安徽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 ,茶区遍及南部半省 ,横跨 2 9.5~ 32 .0°N之间 ,北亚热带北部和暖温带南缘。随茶树栽培历史久远和近代扩大种植 ,茶树害虫多达 2 80余种 ,主要害虫亦不下 2 0种之多 ,较之 5 0年前 ,种类增多 ,危害加大 ,种群的演替与发展 ,更带来诸多严重的防治问题。1 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的基本格局安徽自然地理生态特征客观形成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和江淮丘陵平原茶区。一些广布种害虫各地均有发生 ,但其危害程度有异 ,各茶区且另有其主要的和代表性种类。1 .1 皖南山地茶区在生态地理上位于北亚热…  相似文献   

3.
崂山茶区茶树害虫的发生及生态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祥  姜瑞德 《中国茶叶》2010,32(2):10-11,37
崂山茶区茶树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害虫为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绿盲蝽是危害茶树的主要种类。目前,防治这些害虫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出现了农药用量大、茶园害虫种类单一、天敌种类和数量锐减等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根据南方茶区开展害虫生态控制的经验和崂山茶区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崂山茶区开展害虫生态控制的可能性,以及可供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云南茶树昆虫区系特点及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亨文  张汉鹄 《茶叶》1997,23(3):33-35
云南茶区临近热带,茶树昆虫区极为丰富,除一些广布各,且多南方特有种,滇南、滇西南茶树大叶种地区又较滇北小叶种地区,害虫发生危害为甚。由于气候原因,害虫多无明显越冬现象,茶梢蛾除潜叶蛀梢型外,且在全蛀梢生态型。多种害虫都在雨季节发生危害重。地形复杂,海拔气温不一,害虫发生差异大,增加测报与防治难度。植物资源丰富,利于在“植物王国”里,在发挥生物群落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茶园植绥螨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茶园的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利于害虫天敌的栖息和繁衍,若保护得法,对抑制茶树害虫的发生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植绥螨是捕食茶树害螨和其他小型昆虫的有效天敌,为了查明茶树上植绥螨的种类,为茶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1988~1990年在湖南省主要产茶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肖强 《中国茶叶》2014,(3):16-17
2月6日的《钱江晚报》以“寒潮对龙井茶是个利好,可以减少病虫害”为副标题,报道说近期的低温雨雪天气可以减少茶树病虫害.应该说天气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南至海南,北至山东,纬度差达10°以上,各地茶树病虫害的种数因气候原因差异很大.据统计,我国茶树害虫种数与纬度高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华南茶区的害虫种数为580种,而淮河以北的北方茶区害虫种数仅178种.因此,对同一区域来说,冬季温度相对偏低,病虫害确有可能会减少发生.那么我国的茶树病虫害种数有多少、可以分为哪些类群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园病虫害种类有近千种,其中茶树病害大约有130余种,茶树害虫和害螨种类800余种.这些病虫可以按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分为若干类群,其中90%以上的茶树病虫种类为害叶部和芽梢,为害茎、根部的种类不到10%.  相似文献   

7.
正2月6日的《钱江晚报》以"寒潮对龙井茶是个利好,可以减少病虫害"为副标题,报道说近期的低温雨雪天气可以减少茶树病虫害。应该说天气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南至海南,北至山东,纬度差达10°以上,各地茶树病虫害的种数因气候原因差异很大。据统计,我国茶树害虫种数与纬度高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华南茶区的害虫种数为580种,而淮河以北的北方茶区害虫种数仅178种。因此,对同一区域来说,冬  相似文献   

8.
茶树上的害虫种类很多,为害性大。如广东省已记载的茶树害虫就有120种。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和技术的改进,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茶园中害虫的种群相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较为突出的就是一些新种类的出现,一些原来不为害茶的种群转而为害茶树,且数量日益上升,为害猖獗;一些原先在茶园发生很少的,属次要的害虫变为优势种群,对茶叶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报道的是广东茶区当前发生较多、威胁性较大的几种茶树新兴害虫。  相似文献   

9.
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现有茶园面积6200hm^2,其中投产茶园2470hm^2,年产茶72万kg,产值3200万元。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和优势种有别于其他茶区,既有全国发生较普遍的重要种类,也有一些区域性的重要种类;茶树病害的发生亦与其他茶区有差异。为此,明确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是甘肃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也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茶树病虫化学防治中,长期喷施大量农药,不仅会使茶叶残留农药,杀伤大量天敌,而且会使害虫产生抗性,使化学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引起某些害虫为害猖獗。近年来,各地喷施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的利弊虽有争论,但认为化学防治仍是今后防治茶树害虫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地必须十分注意茶树害虫抗性问题。在我国,对农业害虫抗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还不能找到完全克服产生抗性的方法,而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害虫抗性延缓发展。据报道,目前我国测定证实对一种或几种农药有抗性的农业害虫仅十余种。国内对茶树害虫肯定有抗性的种类虽未见详细报道,但各地反映,在某些茶区  相似文献   

11.
茶园病虫区系的构成和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我国茶区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分布于北纬37°—南纬18°,东经122°—西经97°的广大幅度范围内,既有老茶区,也有新茶区。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害虫、害螨种类已有三百余种,病害(包括线虫病)一百余种。但这个庞大的数字只能说明茶园病虫区系的“定性”组成,而不能表达出“定量”的组成关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初,陕西省镇巴县盐场镇盐场村茶农向县茶技站反映,该村茶园大部分茶树"得病",而且症状较重,已对当地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茶技站实地调查,初步确诊为茶树虫害而不是病害,且是镇巴乃至陕南茶区之前没有发生记载属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茶网蝽. 之后在显微镜下制作成图片,参阅相关文献确定该害虫为昆虫纲半翅目网蝽科的茶网蝽(Sphephanitis sp.),在西南茶区又名茶军配虫、白纱娘.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年发生两代,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从茶树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典型的为害症状是:叶片正面呈现密集的白色小斑点,远看茶树一片灰白;背面有大量的黑色粘质物,系害虫排泄物、蜕壳和滋生的霉菌等,因此被村民误认为茶树病害.具有集中为害的特点,重者致茶树叶片脱落,树势衰弱,茶芽萌发缓慢且细小或发芽停滞,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影响;严重时可使茶树枯死.  相似文献   

13.
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种学家K.E.巴赫达兹院士)育成了从1949年就在生产中栽培的适于南方茶区的茶树育成品种格鲁吉亚1号和2号。接着以后又培育了新的什交系3——10号。1、2、3、4、5和9号予备供南方茶区之用;6和10为中国大叶种茶树,予备供所有茶区之用;7和8号为中国中叶种茶树(根据K.E.巴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我国南方部分茶区近年来发生严重成灾的一种茶树害虫。1979年以来,该虫先后在湖南省的安仁、茶陵、临武、郴县等地发生成灾,现已遍及湘南、湘东30多个产茶县,郴州地区70%以上的茶园普遍发生严重,已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茶树害虫之一。该虫以成虫咬食茶树叶片,幼虫取食茶树根系。为害严重的茶园,在春茶后期直至夏、秋季均无叶可采,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06,28(2):21-21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一书共十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8.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生产为害很大,种类很多,目前在安徽省庐江县一带茶区已发现有三十六种茶树害虫,其中经常发生而为害又较普遍的有茶叶斑蛾、茶蓑蛾、茶小蓑蛾、茶小绿叶蝉、长白蚧等五种,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积极开展防治,确保茶叶生产的持续丰收。下面,着重谈谈茶树叶部害虫——茶叶斑蛾的发生及其  相似文献   

19.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园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由于较长时期来对茶树害虫的防治过多地使用农药,导致了茶园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农药残留,影响制茶品质.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作为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而近几年在茶园生物防治工作中,又以昆虫病毒的试验应用引人注目.国内各主要产茶省区近几年来已在近20种茶树害虫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no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该虫,目前各茶区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并造成农药残留,使“3R”问题(农药残留量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