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珠蚌杆珠手术要点及术后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水产养殖》2000,(5):11-12
1植珠季节的选择 以春夏季 3~ 5月或秋季 9~ 10月为施行手术的最佳季节。 2手术蚌的选择 2.1小片蚌的选择 要求壳体完整无伤,闭壳迅速、喷水有力,壳内珍珠层色泽美丽。 2.2插片蚌的选择 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壳面生长线稀疏、外套膜完整。 小片蚌与插片蚌的比例以 2: 3较合理。 3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3.1做好手术工具及消毒用水的准备工作。手术工具须经高温蒸煮,彻底消毒,准备好冷开水作为清洁用水,备好龙胆紫、金霉素等消毒药水。 3.2插片蚌排蚌 在手术之前,从暂养池中选取手术蚌,将其外壳洗净,再将插片蚌的腹缘向上,整齐…  相似文献   

2.
一、外部检查1.将育珠蚌提出水面,病蚌的出水孔不喷水,而是从蚌体内滴水。而健康正常的蚌,水从出水孔射出,射得远而有力。2.手摸育珠蚌贝壳的腹缘,病蚌有发硬感觉,这是因为蚌体停止生长,而使腹缘变硬。健康正常的蚌生长较快,贝壳腹缘柔软。3.病蚌生长线紧密,年轮间距宽,壳缘有嫩黄色的软边。4.患病的蚌,用双手掰其双壳,有松弛现象。健康蚌双壳紧闭。二、内部检查1.查看蚌的鳃组织是否增生、发炎或变色。鳃瓣发炎、糜烂是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鳃组织红肿、增生,有时可见白点,是寄生虫侵袭致病。2.查看斧足的边缘。发炎、糜烂是病毒性或细菌性…  相似文献   

3.
淡水有核珍珠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江西省上高县从90年代末期开始养殖有核珍珠,目前养殖规模已发展到上万亩,现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水面池塘面积一般在5亩以上,山塘小水库面积一般在20亩以上,水深要求在1.5m以上,水质无污染,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二、亲蚌的选择1.选择自繁自养的三角帆蚌亲种,蚌龄2龄~4龄;外购天然三角帆蚌作亲种,一定要到现场进行观察了解,疫区蚌坚决不要,以免传染疫病。2.手术蚌的要求 一是制片蚌一般2龄,要求体质健壮,外套膜、边缘膜色白细嫩,闭壳肌强劲有力。二是插片蚌一般3龄~4龄,规格为壳长1…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之宝——河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蚌在动物分类中属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水体之中 ,常在水底泥沙中生活 ,喜欢栖息在透明度稍大的微流水域中 ,要求水中溶氧丰富 ,酸碱度较稳定 ,不含硫化氢和甲烷等有害气体。河蚌为被动摄食动物 ,它主要靠外套膜内侧纤毛和鳃上纤毛的扇动形成流水 ,再通过鳃滤食流水中的小型浮游生物。河蚌是水产动物之宝 ,其自身优势 :蚌体可育珍珠珍珠是蚌体内的一种赘生物 ,是由壳内的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液体所形成。利用河蚌育珍珠一般选用2~4龄壳长8~14cm的成蚌为制片蚌和插片蚌(育珠蚌…  相似文献   

5.
袁方 《科学养鱼》2004,(8):16-17
一、手术前的准备。一般水温在10-30℃都可以做育珠手术操作。手术蚌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暂养,特别是底养的幼蚌,必须在手术前吊养1个月。吊养可增加手术蚌边缘膜的肥度,如蚌的腹缘重新生长边壳,喷水有力,反应灵敏,蚌体相对较重,说明复壮良好,暂养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在三角帆蚌易发病,目前尚未得到很好控制之前,采用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现将我们的育珠经验介绍如下:一、亲蚌选择和小蚌培育褶纹冠蚌以1一'2齿令时期生长最旺盛,之后生长逐渐缓慢据吴江县东太湖八都水产场对1一2龄的褶纹冠蚌做手术蚌后在同等条件下的产珠比较(见表1)叮证明:l龄蚌优于'2龄蚌然而作为手术蚌,还要求外套膜有一定的厚度,插片操作方便,因此蚌体必须大于8厘米如何把1龄蚌当年培养到8一10厘米是首要前提_试验证明,只要措施得当,大部分的蚌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7.
育珠蚌发生疾病后,轻者会造成珍珠质量下降,重者会造成育珠蚌大量死亡。在此将育珠蚌常见疾病介绍如下,供参考。 1.细菌性烂鳃、烂足病鳃丝、斧足严重腐烂,并有重度水肿,闭壳肌松驰,两壳微开。防治方法:用0.25克1%盐酸四环素1支加50%葡萄糖注射液2支,每只病蚌注射1~2毫升。注射部位在蛙的斧  相似文献   

8.
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育珠和未育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mingii)的耗氧率。所用三角帆蚌为养殖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同一批的3龄蚌。夏季和秋季实验所用的育珠蚌插片后的养殖时间分别为83 d和128 d。实验结果表明,夏季育珠蚌(蚌重137.6 g±14.4 g)的耗氧率为(769±267)mg/(kg·h),显著低于未育珠蚌(蚌重100.3±15.0 g)的耗氧率[(1 146±265)mg/(kg·h)]。秋季育珠蚌(蚌重144.2 g±16.2 g)的耗氧率[(632±191)mg/(kg·h)]与未育珠蚌(蚌重134.4±17.9 g)的耗氧率[(601±137)mg/(kg·h)]相比无显著差异。无论夏季或秋季,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在夜间均高于白天。在夏季将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连续饥饿3 d后其耗氧率均显著下降;而在秋季连续饥饿3 d后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变化相对较小。本实验结果证实插片育珠可影响三角帆蚌耗氧率,但不会改变三角帆蚌耗氧率的昼夜节律;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程度因养殖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9.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1):19-20
1手术季节选择及育珠蚌年龄要求一般选择在上半年的3~6月,下半年的10月至12月。插蚌水温要求在10~30℃,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高于35℃。最佳插蚌时间是每年的4~5月,10~11月;最佳插蚌水温是18~26℃。现在对插蚌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1周龄内的蚌。当年繁殖培育的蚌,插后养殖效果最好,即当年9~12月(1-龄蚌)、第2年上半年3~6月(1龄蚌)插的蚌,养殖效果还可以;第2年7月以后的蚌(1+龄蚌),一般不主张插,就是插了,养殖的效果也较差。插蚌的个体要求在7~10厘米范围。2插蚌前的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在不同蚌龄下外套膜组织的细胞增殖及生物矿化相关因子活性。选择5组不同蚌龄三角帆蚌(0.5龄、1龄、2龄、3龄、4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外套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rI)和胞内Ca~(2+)浓度,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与生物矿化相关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基因的表达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表明, 2龄蚌的外套膜细胞PrI及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蚌龄(P0.05);生物矿化相关基因在不同蚌龄的外套膜组织中表达量不同, 1龄三角帆蚌CA基因表达量和CA酶活性最高(P0.05), ALP基因表达量和ALP酶活在0.5龄三角帆蚌中显著高于其他蚌龄(P0.05)。本研究旨为深入探讨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能力及人工育珠过程中供体蚌的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根据我们的试验研究:发现在小片异体移殖中产生脓泡的原因主要是小片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淡水珍珠养殖过程中,除了病原菌的感染造成损失以外,养殖水体酸性也会造成蚌体死亡。现笔者就有关淡水珍珠养殖中水体酸性对蚌体危害的症状、水体酸性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技术作一简单阐述。一、水体酸性对蚌体危害的症状我国淡水珍珠养殖的插珠蚌以三角帆蚌为主,其蚌壳较薄,而蚌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CaCO3),碳酸钙遇酸后会发生溶解,这是水体酸性对插珠蚌造成危害的机理。插珠蚌受酸的危害,其主要症状为:1.蚌壳生长不快,出现套壳现象(即新生长的蚌壳被老壳所包围),严重时清晰可见双壳不能闭合外套膜,即所谓的“水肿”现象,而由于外套膜及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适龄的、生长良好的蚌;使用外套膜小片保养液,提高小片中细胞的成活率;减少小片组织变形,促使珍珠囊圆整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提供育珠蚌合理的生长环境。手术蚌经过33个月饲养,试验组中圆球形珍珠比率为对照组的4.5倍;1、2、3级优质珍珠比率达到49%,为对照组的三倍。研究结果证明,使植入外套膜小片中的细胞成活率高;保持珍珠囊园整性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市河蚌育珠的生产规模较大,珍珠在水产养殖中占重要位置。笔者从事繁蚌工作多年,深知健壮的蚌源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当前,珠价经历了五年多的低谷之后开始回升,我们不能重走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老路来搏得一时的效益,生产中应特别注重亲蚌的良种选育工作,决不能贪图方便,见母就留,贻害将来,那么,怎样选择并培育亲蚌呢?一、亲本选择于手术蚌、野生蚌中选择身体健壮(闭壳肌收缩有力)、喷水远、内脏团肥厚(无蛭类和蚌螨寄生),体形好(壳厚不脆,两端钝圆),3~5龄的蚌作亲本。母本的怀卵量大,父本在同类群体中有较明…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淡水育珠蚌有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为进一步了解这三种蚌在组织蛋白成分上的差异,我们采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三种蚌的闭壳肌、肝脏、晶杆体、边缘膜组织蛋白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颜色、不同性别的三角帆蚌肝脏组织的蛋白分子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蚌有害生物对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甚至造成育珠蚌死亡。这些有害生物大致可分外壳附着生物和体内寄生物两类。外壳附着生物,如海绵、藻体、湖沼股蛤,青苔等。有的与珠蚌争夺饵料,加重河蚌的负担或阻碍阳光的透射,影响蚌体的生长,使蚌壳变形,甚至损坏外套膜,使蚌壳闭合不紧。体内寄生物主要有螨、蚂蝗(又称水蛭)、斜管虫、腹殖吸虫、裸口虫、肾形虫、车轮虫以及鱼卵等。有的在外套膜上,如螨、蚂蝗;有的在鳃上,如斜管虫、车轮虫、鱼卵;也有的在斧足内脏,如裸口虫、腹殖吸虫等。这些虫体破坏珍珠的组织器官;鱼卵则在…  相似文献   

19.
珍珠蚌通过手术作业后,通常须经2—3年的培育,才能育成合格的商品珍珠。要培育出高品位的优质珍珠,手术操作只是珍珠优质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育成工作的好坏。一、优质珍珠养殖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育珠蚌只有生活在一个比较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蚌体才会生长良好。对育珠蚌来说,“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主要是由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所构成。 (一)优良育珠水域的非生物环境 1、水域的热力状况育珠蚌必须依靠太阳辐射形式的能量流来维持其生命,珍珠质沉积的速度亦随蚌的生活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所以育珠蚌珍珠质沉积量S,  相似文献   

20.
三角帆蚌疾病流行趋势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蚌病防治门诊部2004~2005年484个病例的诊治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育珠蚌几乎全年可以感染寄生虫,4~9月是细菌性蚌病高发阶段;外套膜疾病、车轮虫感染和附着生物危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NO2-N、NH3-N含量高、pH值偏低等水质不良问题是诱发蚌病的重要因子。建议预防蚌病应重视调节水质,及时防范附着生物蔓延,经常杀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