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互花米草入侵下的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容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溪南镇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50%秋茄红树林、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75%秋茄红树林、2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25%秋茄红树林、7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这5个群落中,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和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0~20cm土层深度与40~6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差异,但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未呈显著差异;在50%秋茄、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40~60cm土层深度与0~20cm土层深度、20~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差异;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闽东滨海湿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秋茄-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互花米草切割试验,以及在互花米草切割迹地上进行红树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切割对互花米草的萌生株数影响不明显;腋芽数随活根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互花米草迹地立地条件下造林,1年生木榄裸根苗比1年生的秋茄、桐花树裸根苗更适合;秋茄1年生裸根苗造林最适密度为100 cm×100 cm;秋茄胚轴造林最佳密度为50 cm×50 cm,其次为75 cm×75 cm。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盐度下互花米草与秋茄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互花米草和秋茄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互花米草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秋茄,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可以达到1.13±0.15 mg.g-1;互花米草的渗透势较低,最低只有-3.50±0.12 Mpa,能够在较高的盐境条件下积累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同时,电解质外渗率高于秋茄,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减少细胞膜所受的伤害,从而适应恶劣的环境胁迫;互花米草与秋茄的含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比秋茄具有更高的束缚水含量,保水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遮荫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遮荫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不同遮荫强度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光合能力及生物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别;在2层遮荫网遮荫条件下,互花米草植株瘦弱,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2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大于1层遮荫网遮荫和无遮荫的处理;3层遮荫网遮荫处理则在遮荫开始1个月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无瓣海桑成功控制互花米草主要是林冠的遮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浙江省玉环县茅埏岛东升塘滩涂秋茄红树林的引种栽培试验,从福建省龙海市引种秋茄到茅埏岛东升塘滩涂栽培种植,并调查其生长及保存率,结果表明,秋茄在茅埏岛东升塘滩涂引种成功,保存率逐年下降,3a保存率为61%,8a保存率52%;割除互花米草是互花米草滩涂引种秋茄红树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割除互花米草试验地秋茄保存率为0;在红树林非天然分布区成功营建红树林,每667m2投入的人工18.521.5工。  相似文献   

6.
2008年寒害使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遭受重大损失,红树林湿地中的海桑几乎全部死亡;18个月后,海桑林迹地恢复早期自然植被以老鼠簕和互花米草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其他植物,植物种类有7科9属10种。根据植被特征,海桑林迹地可分为老鼠簕+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老鼠簕单优群落、老鼠簕稀疏群落和裸滩5种植被类型。所形成的高密度与高盖度的老鼠簕和互花米草植被不利于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幼苗的扩散。互花米草有向老鼠簕群落和低洼滩涂扩展的趋势。灾后互花米草和老鼠簕迅速繁殖扩散,若不进行人工改造,互花米草和老鼠簕将长期占据海桑林迹地滩涂。  相似文献   

7.
滩涂互花米草除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福建沿海滩涂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疯长成灾问题,通过使用滩涂米草除控剂、种植秋茄等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除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4-7月退潮后,用滩涂米草除控剂300-400 g稀水10 kg液均匀喷湿互花米草茎叶,2个月后叶枯根烂,次年4月下旬在除草迹地插植秋茄胚轴,幼树长势良好,为建设海峡西岸滩涂绿色屏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边缘的互花米草为对象,开展不同覆盖处理(不透光、遮荫率70%、遮荫率30%,以不覆盖为对照)对互花米草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遮光度对互花米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不透光的纤维布覆盖处理对互花米草的光合特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显著降低互花米草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不透光的纤维布处理对互花米草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75 d后对互花米草的抑制率达到100%。说明全暗覆盖处理对互花米草的防治效果显著,可在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互花米草,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它却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现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10.
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原料,利用常见的碱性催化剂KOH在乙醇-水中催化液化互花米草,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互花米草生物油得率及残渣率的影响,同时与直接液化互花米草制得的生物油进行了对比,分析碱性催化剂对生物油得率、残渣率及液态产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剂KOH可以使互花米草液化反应条件更为温和,在320℃、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10∶1(mL∶g)、反应时间60 min时生物油产率最大为52.30%,此时的转化率为90.17%。通过对固体残渣进行SEM扫描电镜分析发现,KOH促进互花米草解聚初期挥发分的产生。通过GC-MS和FT-IR分析发现,催化剂KOH并没有改变互花米草液化产物主要成分的组成,但对其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影响,催化液化的生物油中酚类化合物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9.88%提高至40.98%,而酯类化合物明显降低,仅为1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