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促进平潭岛合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别选取平潭岛快速城镇化开发初期2005—2011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并选取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作为生态状态基础年份进行对比。根据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平潭岛实际情况,筛选了海岸带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70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良好级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平潭岛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驱动力因子、响应因子以及状态因子决定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状况;通过趋势预测发现平潭岛未来10 a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良好状态进入生态安全程度较高的理想状态。重点研究平潭岛未进入实验区之前的生态安全状况,进入实验区建设之后的生态状况由于时间较短,数据并未实时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戴娟  杨俊  李争 《安徽农业科学》2015,(6):295-296,302
采用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2001~2010年江西省以及其各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为安全级别,土地生态安全值由2001年的0.69上升到2010年的0.82;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较好,其中值最小的是新余市,安全状态最好的是九江市.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和RS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流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对交错带生态环境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得出了该带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定量结果.层次分析法对于田绿洲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可以为解决生态安全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县域生态安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统计年鉴、水土保持公报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以不安全指数法对指标实际值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研究秭归县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秭归县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48,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主要限制因子是经济水平低下,生态安全压力较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据此确定该县生态安全策略为发展城乡经济水平,缓解社会经济、环境压力,改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安全研究是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和预测了2011—2015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况,主要内容包括3个部分:1)通过压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相对隶属度的概念和客观赋权的主成分分析,评价2001—2010年的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呈逐年转好趋势;2)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1—2015年的预警级别。结果表明预测时段内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继续转好,并将于2015年首次达到无警状态。3)根据各指标的权重排序,分析了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3个层次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涉及多个要素或评价因子,且评价对象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权重的计算显得比较重要.从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差异考虑,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评价法在我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 ~ 2012年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确定各生态因子的权重,给出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得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终对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昌吉州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以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来看,生态综合指标数由2001年的0.013 7增长至2009年的0.475 8,该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状态.从2010年开始环境状况逐年得到改善,2012年生态综合指标数为0.940 0,属良性状况.生态综合指标数的增长说明昌吉州政府重视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向好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生态安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择15个特征性专项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评价法评价朝阳区2007—20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31 5和0.547 0,生态安全都为较差状态;2009—2010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54 7和0.555 6,其生态安全都属于一般状态。整体来看,朝阳区生态安全指数较低,生态安全状态较差,但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在逐年变好。依据所得到的结果和朝阳区的生态现状,为朝阳区的生态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的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13项评价指标中,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为森林覆盖率、草地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其所占权重均在0.1以上;(2)自2000—2010年以来,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由0.230 9增加至0.755 6,流域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当地政府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草地面积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不断改善了该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平潭岛木麻黄碳储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获取选定研究区域内的碳储量,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栽植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平潭主岛2014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陆地卫星影像( Landsat OLI)8进行处理,结合归一化比值植被指数( NDVI)与专家知识分类为基础的像元扩张法对木麻黄林分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扩张法对木麻黄林地分类总体精度80.6%,与专家分类相比提高了9.6%。根据采集木麻黄样本生物量与含碳率估测研究区木麻黄碳储量,结果表明平潭主岛木麻黄碳储量总量为331308.09 t,单位面积碳储量为75.48 t?hm-2,生物量为151.88 t?hm-2,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潭城镇木麻黄碳储量最高,平原镇、流水镇木麻黄碳储量较高,白青乡、中楼乡、岚城乡等地木麻黄碳储量一般,苏澳镇、北厝镇木麻黄碳储量较低。从岛上木麻黄分布情况分析,平潭主岛北部、中部、南部的乡镇均有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块,而苏澳镇、潭城镇、白青乡整体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2.
郑磊  左太安  李月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6-12629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面积、范围以及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构建了消落区生态安全预警框架,包含生态安全动态监测、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警情预报和生态安全决策管理4个子系统。并针对消落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建立了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地质灾害和流行病病情、疫情4个预警评价。同时选取29个评价指标,分为基础信息因子数据、联动影响因子数据和致灾诱发因子数据,其中致灾诱发因子数据需要实时搜集乃至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农户问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探沂镇、南通市开屏村、江苏省南京市锁石村3地农户福祉进行评估,分别研究以经济、生态和政策为主导驱动力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力主导的土地利用转变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路径影响农民的福祉。经济为主要驱动力时,农户收入的提高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耕地减少带来的严重粮食安全问题;政策为主要驱动力时,农村整体环境质量改善,但是经济发展疲乏与不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带来农户福祉的降低;生态为主要驱动力时,当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Africa,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in the worl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sults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positiv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security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health and integrity of an ecosystem, and it is broadly defined as the security state of a complex artificial ecosystem composed of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Ecological security determines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frica, especially with its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e of the continent as a whole.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a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and evaluate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e of all 54 African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tate of the countries in Africa differed, as did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from 1995 to 2016. In general, African countries showed relatively good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years 2007 and 2001 were the worst and best year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t the regional level, North Africa and West Africa had the best and worst ecological securit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结果  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  结论  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图8表1参31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的平潭木麻黄生物量快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试验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作为平潭主要的沿海防护乔木,在平潭主岛广泛分布。采用归一化比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对木麻黄生物量快速估算,可为区域尺度的单一乔木生物量快速、无破坏估算提供参考,同时为评价主岛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和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采用RS和GIS技术,对平潭主岛2017年4月的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处理,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专家分类知识库(Knowledge base system,KBS)提取木麻黄信息,以NDVI为自变量,引用木麻黄公式获取的木麻黄生物量为因变量,建立NDVI与生物量的反演模型,对主岛木麻黄生物量进行估算,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各乡镇木麻黄进行分区统计。结果表明:(1)基于专家分类知识库的木麻黄提取,总体精度达81.3%。(2)建立的5种常用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R值均在0.67以上,NDVI与木麻黄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NDVI估算区域生物量可行,多项式的拟合效果最佳(R=0.72,MRE=23.00%,RMSE=21.62 t·hm-2,rRMSE=24.94%)。(3)根据二项式模型估算出平潭主岛木麻黄生物量为738 235.98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1.34 t·hm-2,以较高水平生物量分布占主导地位。(4)主岛木麻黄总体分布趋势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分布主要集中于农田和沿海尤其是五大风口,其中以平原镇、芦洋乡和中楼乡所处的长江澳风口分布最密集,防护面积最大;流水镇、北厝镇和苏澳镇木麻黄生物量水平最高;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平原镇和敖东镇较高;白青乡、澳前镇位于中等水平;潭城镇最低。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1991~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1~2010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不断下降;1991~201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并伴有集聚趋势;影响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耕地废水、单位耕地农药用量、单位耕地化肥用量以及单位耕地的废渣堆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