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3.1实施蚕种母蛾集中集团磨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执行"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细则",对全省原种和普通种实施集中检验。蚕种检疫方法分别采取1986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的"广东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和"广东省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两种检疫法的病蛾检出概率均达0.99,高于原检疫法,原种可确保无毒,普通种采用分户制种,  相似文献   

2.
省蚕业主管部门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五日印发《广东省蚕种品质检验与繁殖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是根据省农业厅一九六○年印发的《广东省家蚕蚕种生产检验暂行办法》和省农业局一九七六年印发的《广东省蚕种繁育检验暂行办法》的精神,经过与部分县、场共同讨论,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3.
《广东蚕业》2005,39(4):F0003-F0003
检测中心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东省丝绸集团广州蚕种种质检站,2004年7月更名为现名,是广东省唯一的蚕种母蛾检疫检验和蚕种质量管理监督检验的机构,承担全省各极蚕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母蛾检疫检验和成品蚕种质量抽查业务。  相似文献   

4.
《广东蚕业》2006,40(1):F0003-F0003
检测中心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东省丝绸集团广州蚕种质检站,2004年7月更名为现名,是广东省唯一的蚕种母蛾检疫检验和蚕种质量管理监督检验的机构,承担全省各级蚕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母蛾检疫检验和成品蚕种质量抽查业务。  相似文献   

5.
徐杰 《蚕桑通报》2016,(4):44-4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把"检验"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据此,可以把"蚕种质量检验"定义为按照一定的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检查蚕种特性的符合性.通过检验,可以判定蚕种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即是否合格,否则就不能确定蚕种的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加强全面管理确保原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于1999年建立了蚕种质量检验中心,对本所繁育生产的各级原种进行统一管理与检验,制订了相应的内部蚕种生产防微管理办法和蚕种生产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并于2004年通过了中国质量协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原种的繁育工  相似文献   

7.
蚕桑母蛾微粒子病标准化检验,由原来的母蛾镜检演化而来,是当前蚕种生产中预防本病具有高度精确性和信赖度的检验办法。亦称母蛾集团检查法。标准化检验主要借助于科学的抽样方法,新型的机械磨蛾与熟练的镜检技术,从而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标准化检验的实施有利于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生产单位、管理部门以前检验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促进了蚕种、蚕桑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8.
王欣 《中国蚕业》2023,(3):23-28
基于2018—2022年间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数据,分析了母蛾和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的数据变化、风险、监督抽查及样本数量和真实性等情况,讨论了蚕种生产企业在微粒子病检验中遇到的生产环境风险加大、质量管理水平滞后、自检能力不足、检验人员水平有限等问题,对提高企业自检能力、健全蚕种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江苏蚕种生产质量稳步提升,确保蚕农使用上放心合格的蚕种。  相似文献   

9.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组织的蚕种处理非常规系列技术项目“蚕种特殊处理技术的研究”及“蚕种人工孵化方法的开发应用研究”于1997年12月29日在广州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两项成果试验方案设计科学,技术路线正确,试验数据可靠,实用性强,两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某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仅利用现有生产设备,解决了广东省蚕种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使蚕种供应更具灵活性,大大减少蚕种的浪费,避免了有种无法供应的问题等。“蚕种特殊处理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1)滞育卵提早孵化技术。(2)黑…  相似文献   

10.
高峰林  李红 《中国蚕业》2010,31(1):83-85,88
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革蚕种生产检验办法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种生产检验办法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种质量进行鉴别,以判别其优劣程度的一个法规.搞好蚕种检验工作对于保证蚕种质量,增加蚕茧产量有着重要意义.如能正确判别蚕种质量的优劣程度,还可以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促使蚕种质量的不断提高.现行的检验办法是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所形成的,包含着许多对蚕种质量进行检定的科学内容,对保证蚕种生产质量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蚕种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对某些遗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自巴斯德博士创立母蛾镜检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在镜检时往往因检测技术的高低而发生误差,致使无病蚕种误焚,或有病蚕种发放,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尤以近年来,生产中发生多种新型微孢子原虫,用现行光镜的检验技术,更难以鉴别。为了准确识别不同种的微孢子原虫,以避免蚕业上重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3.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法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检疫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在全面分析农村原蚕微粒子病批内分布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案 ,包括并户检查和分户检查两个步骤。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抽样检查证明 ,该方案在保证检验批质量符合部颁标准的前提下 ,既兼顾了丝茧育农户的利益 ,又兼顾了蚕种场和种茧育农户的利益 ,同时显著减少了集团镜检次数 ,兼顾了蚕种检验部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改进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统计学理论指出了NY/T32 7- 1997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抽样检验行业标准的缺陷 :不同批次蚕种的控制标准不一 ,不能很好地控制“弃真”错误的概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提出了改进的抽样检验方案。用此方案进行的抽样检验不仅可保证将不合格蚕种判为合格蚕种的概率控制在 1 5 %以内 ,而且可减少将合格蚕种判为不合格蚕种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家蚕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质量的必检项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蚕种杂交率检验方法,存在检验结果数据偏高、检验结果滞后、检验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分析了人工饲料育、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开发一种根据抽样分布原理建立的利用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的、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五次抽样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保证蚕种质量 ,提出了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的五次抽样方案。理论计算、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检验的结果证明 ,通过适当的设计 ,可以找到与现行二次抽样方案抽样特征曲线相近的五次抽样方案 ,即具有相近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 ,而使平均镜检次数明显减少。五次抽样方案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 ,但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检查软件弥补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广东省农业厅家蚕原种场、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场、广东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2004年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为现名并加挂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牌子。中心是一家集蚕桑良种繁育、省级蚕种质量检疫检验、蚕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蚕桑新品种选育、蚕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青州蚕种场年产蚕种80万张以上,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蚕种场。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是育种员工的安身立命之本,对蚕种质量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企业名利双失,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蚕种生产周期长、环节多,蚕种质量反馈滞后,所以,蚕种生产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近几年,随着蚕种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青州蚕场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蚕种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蚕种质量不断稳步提高,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19.
王敏  邱国祥 《广东蚕业》2001,35(4):13-14
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于1999年6月成立。根据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粤丝茧管[1999]023号文件精神和赋予的职责与义务,我们在做好现有蚕种母蛾检验、蚕种抽查、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的同时,积极着手规则的研究,扩大检测范围、创新检测手段和提高检测技术,争创当今较  相似文献   

20.
潘中华 《江苏蚕业》2002,24(2):29-30
<正>目前蚕种公司主要依据各蚕种场送检蛾盒,通过母蛾集团镜检而确定该批蚕种的毒率。笔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蚕种毒率的确定,目前生产上的措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