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露地栽培的82份草莓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分布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不同性状的变异不同;果实硬度与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与最大单果重及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单果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研究为草莓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预先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测定了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脱萼、宿萼正常果的果柄长度和粗度,果实横径、纵径和体积,果心横径和纵径,单果重,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脱萼、宿萼正常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脱萼正常果的单果重、体积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大于宿萼果;脱萼正常果的果柄明显短于宿萼果;脱萼正常果的硬度小于宿萼果;其它品质如果柄粗度,果实横径和纵径,果心横径和纵径等指标变化不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的169份红枣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在2.91%~36.83%之间,不同红枣品种间的形态与品质性状变异丰富,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及果形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亮度和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亮度和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枣品种选择、种植及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龙眼葡萄的果实性状特征,通过连续3年对龙眼葡萄的果粒重、果粒大小(果粒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体积)、种籽数、种籽重和含糖量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004年单果均重最大,2003年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龙眼葡萄的果型为椭圆形或圆形,是完全种籽的果实类型,含2~3粒种籽的果实占大多数,其比例分别为69.4%,83.4%,82.3%。对2年的葡萄果粒含糖量分析发现,葡萄果粒的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6.03%,15.89%,含糖量在14%以上的分布频率分别占83.42%,82.29%。龙眼葡萄果实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种籽数、种籽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和体积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指数与单果重及含糖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龙眼葡萄果实的形态对果粒的重量和含糖量没有影响。果型指数与种籽数或种籽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的形态对种籽的个数及单果重有影响,推测椭圆形果粒的种籽个数及单果重小,而圆形果粒种籽个数及质量要多。含糖量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在不同年间有差异,2004年含糖量与单果重、果粒纵径存在弱相关性,2005年含糖量与种籽数存在弱相关性。果穗不同部位的果实在形态上和种籽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部的果型指数最大,含糖量最高,种籽数及种籽重最小,尖部则反之。  相似文献   

7.
费约果种子数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费约果为材料,研究了种子数与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及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关系.结果表明:费约果种子数与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果实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相关,而是曲线相关.费约果果实性状与种子数密切相关,生产上可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机采棉杂交后代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株型、产量及品质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机械化生产较大的因素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方法】以陆地棉Z571与中棉所49杂交的F2:3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方差和相关性。【结果】F2:3群体株系材料间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分离,且后代中出现了许多超亲个体,在田间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株高、单株果枝数与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单株营养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铃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反。【结论】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高产高品质的株型特征为单株营养枝数较多;选育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时要选择铃数较多、铃重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影响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猕猴桃果实后熟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连续3年(2013-2015年)对猕猴桃不同单果重与其后熟期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系数分析:采果时果实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和果实横径)等内容呈高度正相关,与后熟后果实纵径和果汁含糖量等内容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损失率和果实纵径损失率等内容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损失率呈负相关。回归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径损失率、果实横径损失率和果汁含糖量):方差分析,采果时单果重与后熟后果实横径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极显著,与后熟后果实纵径损失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内容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残差曲线、观察值曲线、预测值曲线和正态概率图曲线等内容做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和直线回归方程的比较分析,其结果都符合二次曲线规律。通过调查采果时果实单果重和回归方程来预测果实后熟后的果实单果重等内容;把果实单果重作为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库尔勒香梨为亲本之一的10个杂交组合及8个回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的果实性状如果实大小、果肉质地、果心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的遗传进行分析,研究香梨不同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动态,对于正确选择杂交亲本,减少育种盲目性,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辐射诱变枝条的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库尔勒香梨枝条经辐射诱变后所结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比较,旨在为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培育香梨优良品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库尔勒香梨辐射诱变枝条所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处理后果实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剂量为20 Gy时,休眠枝与萌动枝所结果实的石细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糖酸比表明休眠枝所结果实最甜;剂量为30 Gy时,休眠枝的果实含水量最高,萌动枝的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休眠枝与萌动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萌动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休眠枝;剂量为40 Gy的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肉质细腻,可溶性糖含量高,富含维生素C,果味较甜,商品性较高。辐射诱变枝条的果实品质有所提高,其中剂量为40 Gy的辐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树龄2种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冠层花果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树龄和不同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花果在树冠中的分布特征,为库尔勒香梨树的科学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以12、23、47年生的2种树形(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库尔勒香梨树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了其单花序花数量、单株总花朵和果实的数量及其分布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树形对库尔勒香梨花序花量的影响不太明显,而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有明显差异,12、23、47年生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分别以4朵、7朵、6朵为主。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花数量和花量分布密度均高于开心形树,其中23年生树的差异最大,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大。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坐果率和果实分布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开心形,尤其是12、23年生疏散分层形树的果实分布密度比开心形树高几倍到几十倍,而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太明显。在初果期和盛果期疏散分层形是库尔勒香梨树高产稳产的理想树形,而在老龄期推荐改成开心形。  相似文献   

14.
为对南疆主栽果树叶片对沙尘污染的抗污能力进行分类,以南疆主栽果树叶片为材料,在自然污染状态下的果树叶片分别进行抗坏血酸、总叶绿素含量、pH、叶组织中相对含水量的测定和比较,并用Singh 公式对南疆主栽果树叶片对沙尘污染抗污能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疆主栽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33.48~57.03 SPAD,秋富最高,而无花果最低。pH的分布范围在3.67~6.60,大部分果树叶片都是酸性,无花果、樱桃、榅桲、白桑、红枣等接近中性。而叶组织中相对含水量在39.22%~77.01%,其中葡萄、伊犁香梨、句句梨、杏、小白杏、无花果等较高,库尔勒香梨最低。抗坏血酸含量变化幅度在0.43~2.01 mg/g,核桃最高,而李子、无花果、山楂等抗坏血酸含量最低。用Singh 公式得到植物抗污能力APTI值,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把南疆主栽果树对沙尘污染的抗污能力分为最好、较好、一般、较差、最差等5类。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机理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不仅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分布有关,而且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机理、控制途径及技术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对气象因子与梨叶片水分亏缺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梨树各类枝叶片水分亏缺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证实了湿度、温度的影响,肯定了气压对短枝叶片水分亏缺的影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梨叶片水分亏缺的日变动态和季变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梨的生长季节前后期注意灌水对于减少水分亏缺,提高光合强度,增加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人袋的始、盛、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套袋的与不套袋的相比,人袋上果时间提前10~19d;虫量平均增加13倍;由为害叶片变成为害套袋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增加了间接为害途径,且为害症状有显著变化。提出了防治适期和物理、农业、化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香梨采后特征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库尔勒香梨贮藏在0℃、5℃、10℃、15℃、2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测定香梨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色泽的变化,采用数值的极差及变异系数,研究采后库尔勒香梨的特征品质。结果表明:香梨采后贮藏于不同温度下,其硬度随着果实的成熟均呈现下降趋势,低温贮藏对硬度的下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别是低温贮藏;果品色泽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成熟度增加,有显著的变化。比较香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差的在整个贮藏期间的变化差异,色差的数值变化最为明显,对香梨采后品质及衰老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评价香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特征指标及采后衰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明确其防病效果,为香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从各种原料的果蔬酵素液和香梨枝条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细菌发酵液复筛,测定分离菌株对香梨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拮抗菌株,通过离体枝条法测定其防病效果。筛选出对V. ceratosperma具有抑菌活性的12个细菌菌株,抑菌率为54.72%~86.43%。离体枝条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酵素液的拮抗细菌XG-FX22和G-FX12菌株的保护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7.71%和65.29%,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66.71%和66.14%,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FX12和XG-FX22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结果为香梨腐烂病生防资源的发掘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红外光照射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目前果实品质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试验采用有损与无损两种方法就苹果和梨不同品种及品质特性、采收期、套袋等因素对无损检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红星、金冠苹果等果皮较厚的品种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寒富苹果及梨等果皮较薄的果品,无损检测结果较准确;同时,果个较小的果实无损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差.而果实色泽、脱宿萼、公母梨、采收期等因素对无损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套袋果实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