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的研究──Ⅱ.土壤的供氮能力黎成厚,漆智平,唐树梅,刘元生(贵州农学院)黄壤旱地的大季作物主要是种植玉米,其供氮能力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选择代表性的不同黄壤旱地土样进行盆栽及田间试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而对土壤供氮能力及...  相似文献   

2.
贵州玉米生产光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62--1999年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以及运用日照等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建立模式.揭示了光能资源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内在必然联系,分析出影响贵州玉米高产的制约因子,并提出适时早播等夺取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粮食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影响粮食安全水分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储藏实践,提出关中地区主要储藏品种小麦和玉米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水分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贵州以玉米生产为主的主要耕作制,为小麦、油菜、豌豆、蚕豆等与玉米组成一年两熟制,一熟玉米也有一定的面积。由于前作的收种季节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有不同,因而对后作生长状况、产量等也有所不同。为了切实抓好我省玉米生产,解决早地耕作制中存在的问题。本试验在于探明不同前作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我省因地制宜地搞好作物布局和合理轮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科植面积667500hm2左右,居旱地粮食作物之首。近几年来,各地在大力推广平展型杂交玉米的同时,积极试验。示范、推广紧凑型玉米,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在概述示范、推广工作成效基础上,着重对贵州紧凑型玉米的栽培技术问题予以介绍,以期生产上应用参考.1贵州紧凑型玉米示范推广效果紧凑型玉米,一般是指相应以上的叶角度小于25,叶片上冲挺立型杂交种。这类玉米由于株型紧凑,群体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加大台度,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强田间光合势,从而获得较大的光能利用率,光合产物积累多,加之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因而能够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贵州紧凑到玉米的栽培,在生产上示范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全省1990年组织品种区域试验,199]年开始生产示范,5年来的种植面积,相当于开始推广平展到杂交玉米10年的速度。据各地验收,紧凑型杂交玉米均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一般增产14%-44%。普遍高于全省玉米平均单产.最高0.06hm’单产达到796.8公斤。在不同生态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紧凑型玉米已在贵州70多个...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贵州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旱地作物之首,是我省山区农民生活主要口粮和经济收人的基本来源。据省统计局1993~1995年的统计,全省种植玉米面积年平均为63.216万hm2,年平均单产251.6kg/667m2,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38.7万hm2,单产274.8kg/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贵州杂交玉米推广,提高单产水平,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旱地比例大,玉米种植面积大,推广杂交玉米潜力大的17个县,由省农技总站主持实施13.3万hm2杂交玉米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经两年各地的努力,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生态条件的复杂性、社会经济、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在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生态区与之相适应的品种群的特征特性基础上,表明不同生态区与之相适应的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首先决定于生态环境,其次是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品种的形状表现与不同生态区影响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相吻合.我们把贵州品种划分成4种不同的品种生态型.提出不同生态型品种自交系选育与改良的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冬麦复种玉米间大豆,是贵州旱地全年复种的主要方式。“六五”期间对玉米间大豆已有较详尽研究。认为不同生产条件,其最佳玉米间大豆的密度配置和种植方式不同。如果将玉米间大豆放在全年复种中考虑,与前作小麦的接茬方式为连作复种或套种。采用套种方式对  相似文献   

10.
蒙祖秀  伍玉春 《种子》2002,(2):80-83
本研究采用四因子回归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临奥一号N、P、K不同配方施用量及不同密度进行了试验,在测得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经解析,确定了高产栽培措施置信区间,优选出最佳组合方案为:667m^2施尿素29~30.2公斤,普钙33~34公斤,氯化钾18~18.6公斤,密度2860~2900株。在育苗定向移栽(3.1~4.1叶),667m^2施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的条件下,三薅三追,防治病虫害,可望获得667m^2产500kg以上的产量。结合生产经验,提出了临奥--好,2000年8月下旬贵州省农业厅、省农技总站,省种子总站组织在遵义召开了临奥一号现场观摩验收会,参会同志一致认为:该品种在贵州大有前途,同年12月贵州审定。为紧密配合项目的实施,总结出“百万亩”杂交玉米高产攻关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及对临奥一号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规范化栽培,根据省农业厅的安排,2000年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作杀菌剂、贮藏剂、护色剂等,与其它方法相比硫处理有许多优势.首先,不需要冷藏处理即可杀菌或抑菌保鲜,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料的品质;其次,用量少,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再次,SO2易挥发,残留量低.因此,硫处理在许多种果蔬保鲜和加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 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选用96份黄麻属种质资源,比较了SRAP、ISSR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在黄麻属起源与演化研究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1)SRAP方法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高于ISSR方法的98.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亦高于ISSR方法。(2)SRAP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可大致将各类型种质资源区别开来,可较明确、清晰地展现黄麻属的起源与演化趋势。但无法区分开个别种质; ISSR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将很多圆果黄麻品种聚在一起,无法区别开来,且分枝长度短,无法确定进化时间;(3)SRAP与ISSR结合构建的进化树将不同类型的黄麻种质资源有序排列,可清晰地明确其进化趋势及演化关系。比较而言,SRAP与ISSR分子标记结合的方法优于SRAP方法,而SRAP方法又优于ISSR方法,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沙棘果实、沙棘叶的采收和加工状况进行了归纳,系统分析了沙棘饮料、沙棘酒、沙棘油和沙棘叶提取物等产品特点,概括了上述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重要参数,建议对沙棘果采用冷冻贮藏或者部分玻璃化状态贮藏,深度开发高档沙棘冰酒和胶囊化、微胶囊化沙棘油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状况可通过马铃薯营养体和收获器官的生长而影响块茎产量和品质。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水平下氮肥追施时期及追施比例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 180 kg/hm2用量条件下,块茎形成末期追施1/2氮,获得最高产量38.1 t/hm2,与形成初期和膨大初期2次追肥的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4.1%(P<0.05),收获指数提高16.7%(P<0.05);与块茎形成初期追施3/5氮的处理相比,商品薯率提高4.4%(P<0.05)。块茎膨大初期追肥或块茎形成末期追施占总氮量67%氮肥,会降低块茎干物质含量(P<0.05),但不影响块茎比重。研究还表明,在基肥中有适量氮供应的条件下,氮肥追施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基追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