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棉243产量构成规律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棉243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铃数、铃重和衣分与产量密切相关,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其中铃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铃重、衣分;铃数与果枝、果节和结铃率相关密切,其中结铃率对铃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果节、果枝。  相似文献   

2.
海滨锦葵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盐分浓度条件下海滨锦葵的生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海滨锦葵生育期约为139-165d,从播种到子叶展平需10-20d,现蕾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初,现花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盛花期出现在7月初至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海滨锦葵生育期可划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开花期和籽粒成熟期等5个阶段。不同盐分浓度条件下,海滨锦葵的生育进程存在明显差异,盐分浓度的提高使得营养生长期推迟,其次是生殖生长期。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的株高显著降低。各个生育时期海滨锦葵叶片的长度和宽度都受到盐分明显影响,长度和宽度均显著降低。盐分浓度低于0.3%及以下时,每株果枝数显著下降,每果枝粒数和百粒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降低。0.6%浓度条件下尽管百粒重无显著差异,但果枝数显著增加和每果枝粒数显著下降,产量也显著降低。当盐分浓度增加到0.9%和1.2%时,果枝数、每果枝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下降,产量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玉米杂交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相关性状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出籽率〉生育期〉千粒重〉秃尖〉穗位〉行数〉粒数〉穗长〉株高,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提出籽率,生育期,千粒重等。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变量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穗行数〉穗粒高〉出籽率〉株高〉行粒数〉秃尖。与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是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穗行数、穗位高和出籽率。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杂交种皮棉产量有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 ,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果枝始生节位、实收株数关系密切。四个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综合与农艺性状株高、果枝始生节位、霜前花率、实收株数、生育期关系密切。明确了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关联度 ,为有效选育棉花杂交种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8.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源库比对麦套棉干物质生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1式麦套棉田不同群体结构(源库比)条件下,干物质生产分配与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公顷株数7.5万,果枝67.5万个左右有利于扩大源,从而提高总铃数和子棉产量。果枝数降低,虽有利于改善成铃结构,提高成铃率和伏桃比重,但缩小了源库比(叶铃比),单铃重略降,产量降低。据此可以认为:增加总果枝数,扩大源,以提高干物质的积累量,是提高子棉产量的前提,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采用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喀什地区的机采棉花种植模式,2019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展了机采棉花不同种植模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除等行距模式(R2和R3)较宽窄行模式(R1和R4)的出苗期提前2天外,处理间的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无差异;种植模式对棉花始果枝位及高度影响较小,对单铃重和衣分、脱叶率和吐絮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R1模式(一膜六行宽窄行)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其籽棉产量分别较R2、R3和R4模式高9.00%、12.67%和9.11%。结合生产实际,一膜六行宽窄行(64 cm+12 cm)机采种植模式更适宜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11.
棉花稀植大棵群体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农杂棉6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稀植大棵栽培下棉花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棉铃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第6~17果枝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铃数多、单铃重高、衣分波动较大;中下段第7~10果枝和顶端第20、22果枝的纤维品质具有优势,其纤维长度、比强度较好.棉铃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分析表明,果枝可分成差异明显的四大类,按优劣性状表现为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相似文献   

12.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早熟品种JX0010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研究了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三种方式下的18000、36000和54000株/hm2三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营养钵育苗最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最大;在同一种植方式中,吐絮期、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推迟,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皮棉产量、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提高;不同处理对棉花霜前花率、单铃重、衣分、籽指、衣指、纤维品质等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免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清除、秸秆还田耕翻、秸秆清除耕翻四种不同栽培模式,研究其对豆田蛴螬发生量的影响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蛴螬发生量的表现为免耕田〉耕翻田,秸秆还田〉秸秆清除;在秸秆还田地块产量要素中,单株荚数、粒数增加较多,且翻耕田百粒重、单株粒重都最大;从产量上来看,耕翻田〉免耕田,对免耕田而言,秸秆还田〉秸秆清除,耕翻田则相反。经方差分析,产量结果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膜两行与一膜四行覆膜模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产量的研究,分析两模式下棉铃和果节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差异,以及果枝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膜两行比一膜四行棉花植株高,单株果枝层数多、茎秆粗、结铃多、果枝长、果节多、蕾铃脱落率低、单铃重大、绒长长、不孕籽率低、衣分高;一膜四行比一膜两行叶枝数多,始果枝着生节位高。两种种植模式,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籽指和籽棉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棉花产量高低取决于影响产量的各个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产量的效应,研究其关系和对产量的作用,对高产栽培十分重要。本试验选择不同密度作为处理(主要变异来源),并根据密度,植株形态性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第1果枝高度)、亩  相似文献   

18.
甘蔗目标产量优化农艺措施推荐及函数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子二次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旱地蔗区影响甘蔗产量的下芽量、行距及氮、磷、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甘蔗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不同条件的旱地蔗寻优组合,各变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效应作用顺序:下芽量(X1)〉氮肥(X3)〉磷肥(X4)〉行距(X2)〉钾肥(X5),以及两因子之间的一级交互作用。为提高滇西旱地甘蔗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新陆早48号和中619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地区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的无膜滴灌栽培提供参考.试验设置3个播期(分别为4月18日、4月27日和5月6日)和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调查和测定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棉花的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干物质积累有显著性影响,密度对其影响不大;播期和密度对棉花产量都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钾水平对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鉴定钾营养高效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不同钾效率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泗阳328的产量构成因素较金102具有良好的钾响应,且耐钾肥,属钾营养高效高潜力品种,但供钾量对两者果枝数的影响小;施钾改善了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可纺性指数、黄度等指标,而对马克隆值和反射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